养狗的朋友注意了!你家毛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暗藏健康危机。如果原本油光水滑的狗狗,突然毛发变得干枯暗淡,千万别以为只是“颜值问题”,这很可能是肠道寄生虫作祟的早期信号!随着寄生虫在体内繁殖,掉毛、皮肤过敏等问题会接踵而至。今天就来揭秘狗狗体内有虫的5个典型动作,帮你及时发现隐患。
一、频繁挠抓:警惕体外寄生虫“大军”
当狗狗频繁用爪子挠耳朵、啃咬四肢,或是在家具上蹭来蹭去时,首先要排查体外寄生虫。跳蚤、虱子这类“小恶魔”会让狗狗皮肤奇痒难忍,严重时还会引发红肿、脱毛。曾有位铲屎官发现自家金毛总啃咬脚掌,检查后竟在脚垫缝隙里揪出十几只跳蚤!定期用驱虫滴剂拨开毛发滴在皮肤上,能有效预防这类问题。

二、蹭屁股行为:肛门腺与寄生虫的“双重警报”
狗狗突然在地板上拖蹭屁股,别只顾着笑!这可能是肛门腺堵塞的信号,也可能是绦虫感染导致的肛门瘙痒。绦虫节片会随粪便排出,黏在肛门周围引发不适。曾经有只比熊频繁蹭屁股,主人误以为是肛门腺问题,驱虫后才发现粪便里有白色米粒状虫体。遇到这种情况,除了挤肛门腺,更要及时做体内驱虫。

三、光吃不长:寄生虫在“偷营养”
明明每天定时定量喂优质狗粮,狗狗却越来越瘦,肋骨清晰可见?这很可能是蛔虫、钩虫等体内寄生虫在搞破坏!它们像“营养小偷”一样吸附在肠道壁上,抢夺狗狗摄入的养分。网友@萌宠日记分享过自家边牧的经历:食欲旺盛却皮包骨头,驱虫后一个月体重飙升2公斤,毛也变得顺滑了。定期用驱虫药,能让寄生虫无处藏身。

四、呕吐腹泻:肠胃正在“对抗虫群”
如果狗狗突然呕吐出白色线状物体,或是腹泻时粪便带血、有腥臭味,一定要高度警惕!蛔虫感染严重时会导致狗狗呕吐,甚至出现肠梗阻;鞭虫则可能引发黏液血便。曾经有只幼犬连续呕吐3天,就医后从胃里取出近20厘米长的蛔虫。遇到这种情况,除了禁食禁水,要立刻用专用驱虫药,并及时就医。

五、毛发突变粗糙:寄生虫破坏的“外在预警”
健康狗狗的毛发应该是柔亮有弹性的。如果发现毛发突然变得粗糙、易断,甚至成片脱落,除了考虑皮肤病,还要排查体内寄生虫。跳蚤过敏性皮炎、螨虫感染都会让毛发状态恶化,而肠道寄生虫长期感染会导致狗狗营养不良,毛质自然变差。

驱虫干货:不同阶段狗狗怎么驱?
幼犬:28天首次驱虫,每月1次,直到6月龄。
成犬:体内3个月1次,体外1个月1次(夏季可缩短至20天)。
特殊情况:常去草丛、接触流浪动物的狗狗,建议每月体内外同驱。
选择驱虫药时,要认准正规品牌,根据体重精准用药。驱虫后注意观察狗狗粪便,若有虫体排出,2周后需再补驱一次。记住:预防永远大于治疗,别等看到虫体才后悔!
你家狗狗有过类似症状吗?驱虫后有哪些变化?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让更多铲屎官少走弯路!关注我,每天分享科学养宠知识,让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