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妻子,曾经的美国“第一夫人”。
人前,她光鲜亮丽,是奥巴马的贤内助。然而,在婚姻里,米歇尔却对奥巴马充满怨言,甚至到了无法释怀的程度。
30岁意外流产,经过艰难的试管手术才成功产下两个女儿,一个人带娃还要工作......
原来,就算是总统和“第一夫人”也没法逃过婚姻中的这些琐事。

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奥巴马夫妇和两个漂亮女儿组成的幸福家庭,却很少有人知道米歇尔为此付出的代价。
在30多岁时,米歇尔经历了一次意外流产。这对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当医生告诉她这个消息时,她感到整个世界崩塌了。

她曾形容那种感受像是"被抽空了灵魂",整个人陷入极度的自责和痛苦中。夜深人静时,她常常独自哭泣,质疑自己作为女性的能力,最痛苦的是,周围没有人理解这种感受。
流产后不久,米歇尔与奥巴马一起决定尝试试管婴儿技术。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不仅因为当时试管技术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更因为需要各种激素药物来促进排卵。
每天晚上,她都要独自一人在家中完成这些注射。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让她整个人变得虚弱不堪。她常常感到恶心、头晕,情绪也变得异常敏感。

更让米歇尔感到无助的是,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奥巴马几乎不在她身边。
当时的奥巴马正忙于自己的政治生涯,频繁出差参加各种活动。有时候,米歇尔刚刚经历完一次痛苦的取卵手术回到家,却发现家里空无一人。

"我记得有一次,医生刚刚从我体内取出卵子,我浑身疼痛地回到家,发现奥巴马又出差去了。那一刻,我感到如此孤独和委屈,甚至想过放弃整个试管过程,"米歇尔回忆道。
她常常一个人躺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发呆,思考着这一切值不值得。尽管奥巴马在电话中表达关心,但隔着话筒的安慰远不及一个实际的拥抱来得实在。

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米歇尔终于在1998年迎来了长女玛利亚的出生,三年后又生下了次女萨莎。
看着两个健康的女儿,米歇尔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女儿们的降生给米歇尔带来了无限喜悦,但同时也让她陷入了新的困境——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玛利亚出生后,米歇尔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照顾孩子。

从喂奶、换尿布到哄孩子睡觉,事无巨细都由她一人承担。而此时的奥巴马,因为政治工作更加繁忙,几乎很少在家。
2001年次女萨莎出生后,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米歇尔尝试重返职场,但育儿的压力让她几乎崩溃。

白天工作,晚上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她常常累得倒在床上就睡着了,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
有一次,米歇尔带着三个月大的萨莎去参加工作面试。面试官看到她眼里疲惫的神情,委婉地表示这份工作可能不适合有小孩的母亲。

"那一刻我感到如此无力,仿佛我必须在做一个好母亲和事业成功之间做出选择,而这种选择对男性来说却不存在,"米歇尔后来在一次演讲中回忆道。
在这段艰难的生育旅程中,米歇尔不止一次地感到婚姻的不平等。

她不禁质疑:为什么女性要承担生育的全部痛苦?为什么她的事业计划要为家庭让路,而奥巴马却能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这些问题在米歇尔心中埋下了不满的种子。尽管后来通过心理咨询,两人关系有所改善,但那段经历给米歇尔留下的伤痕始终难以完全愈合。

更让米歇尔感到不公平的是,在事业上她并不比奥巴马差。在结婚初期,米歇尔的职业发展甚至比奥巴马更为顺利。
她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法学院,曾在著名律师事务所工作,后来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担任高级职度超过奥巴马。

她曾在芝加哥市政府担任要职,同时还在芝加哥大学负责学生事务工作。然而,自从有了孩子,她的事业就像被踩了刹车,而奥巴马的政治生涯却一路加速。
当奥巴马决定参选总统时,米歇尔曾强烈反对。她担心政治生活会彻底吞噬他们的家庭时光,让她更加孤立无援。

然而,奥巴马最终还是选择了追逐自己的政治梦想,而米歇尔则再一次选择了支持丈夫,尽管内心充满了矛盾和不安。
成为第一夫人后,米歇尔面临的压力更大了。公众对"第一夫人"的期待与她自己的身份认同之间产生了矛盾,甚至有美国议员嘲笑她的身材。

随着奥巴马政治生涯的不断攀升,米歇尔内心的怨恨也在逐渐积累。尤其是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家庭责任的分配更加不均衡。
"有段时间,我真的很难不对他产生怨恨。"米歇尔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在奥巴马忙于国事期间,米歇尔几处理女儿们的学校问题、社交活动,甚至青春期特有的情绪波动。有时候,整整一周都难以与奥巴马共享一顿安静的晚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米歇尔开始反思自己的角色和期望。她意识到,一味地怨恨无法改变现状,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在一位婚姻咨询师的帮助下,米歇尔开始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她认识到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用"律师思维"来处理婚姻关系,而忽略了婚姻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自我反思,米歇尔逐渐放下了对奥巴马成为理想丈夫的期望,而是接受巴马的优点——他对女儿们的关爱、他的幽默感、他对国家的奉献精神。
同时,米歇尔也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价值。她意识到,自己的幸福不应该完全依赖于丈夫的陪伴,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了每天清晨锻炼的习惯。

她调整了家庭规则,不再强求全家人等奥巴马回来才开始晚餐;她重新投入社会活动,通过帮助他人找到了新的成就感。
夫妻关系的改善也离不开双方的沟通和理解。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米歇尔和奥巴马学会了更有效的表达方式。他们不再互相指责,而是学会用"我"的语言表达感受。
奥巴马也开始更多地理解米歇尔的付出。他曾对米歇贡献远比我想象的要多,你绝对不是负担,而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财富。"这样的认可对米歇尔来说意义重大。

奥巴马卸任之后,米歇尔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她通过写作、公益演讲和倡导女性教育,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角色。
在她的自传中,米歇尔分享了自己从怨恨到理解的心路历程,鼓励每个人都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挣扎。她坦言:"婚姻中没有完美的平衡,只有不断调整和妥协。"

米歇尔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看似完美的婚姻也会经历风雨,重要的是如何在困境中成长和蜕变。
正如她所说:"一个人永远不会停止成长,婚姻也是如此。"
每一段经历都是她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才塑造了今天这个坚强、自信、充满智慧的米歇尔·奥巴马。

奥巴马一家
参考资料1.奥巴马首度坦承婚姻困境,在“努力通过趣味活动”修复与妻子关系——译言网,2025年4月5日发布

2.外媒: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吐槽曾忍受奥巴马10年——上观新闻,2022年12月30日发布

3.外媒: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吐槽曾忍受奥巴马10年——新京报官微,2020年9月8日发布

4.外媒: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吐槽曾忍受奥巴马10年——环球网,2018年11月10日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