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欲将众多中国产品列入关税豁免名单,以“示弱”缓和关系。中方未予理会,要求美方继续纠正错误。特朗普大怒,指令卢特尼克采取新措施。
凤凰卫视报道,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特朗普政府曾暂免手机及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关税,现将其归入半导体类,正拟定特别关税措施,细节或本周公布。
4月13日,距事发仅24小时,卢特尼克即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此消息,这无疑揭示了一个事实。
当前局势显示,特朗普正不断试探以评估中方立场,转而在经贸摩擦中寻求突破,因认识到直接对抗中方难以获胜。
但该策略有根本缺陷:芯片、电子产品非中美贸易主体,单方面豁免难解核心矛盾。实质受益多为美国企业,无法改变双方结构性失衡的本质。
美国科技产业含苹果(手机电子)、高通、英伟达、AMD(芯片)等领军企业,其供应链依赖海外工厂。关税豁免或增强这些巨头全球化资源调配能力,助其保持战略优势。
然而,中方已洞察特朗普政府的策略意图,未因美方的“缓和信号”作出实质性让步。中方核心考量包括:坚持立场,不受外界干扰,维护自身利益。
首先,若中方即刻采取类似欧盟措施,对美国政策即时退让,可能向美方示弱。特朗普等决策者若捕捉到此信号,或将趁势加大对华制裁力度。
故做此类决策时需谨慎,勿急于求成,实为心理较量。各类对抗中,心理战术对局势影响深远。
其次,中方深知特朗普政府行事多变且难以预测。若中国轻率采取“同步决策”,特朗普或会进一步施压,故此类“冒险”行为绝不可取。
实际情况证实,特朗普关税政策多变,制定国家政策草率,缺乏深思及集体智慧,连亲信也无法预测新政策何时会突然在其社交媒体上公布。
例如,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宣称,对部分国家关税暂缓90天,与此同时,其贸易代表在美国国会为其全球征税政策进行辩护。
特朗普关税政策再调整,犹如“狼来了”故事重演。其反复无常将使美国渐失盟友信任,终致孤立无援。
当前,美国实施的关税政策如同“精准打击”,先对全球钢铁和铝产品征25%关税,现计划对全球芯片及电子产品征收“半导体关税”。
然而,无论美国现称“钢铁税”、“对等关税”或“半导体税”,还是未来可能实施的新税种,中国都将以坚定决心和无畏勇气,应对其关税讹诈行为,毫不动摇。
如今,中国掌握关税战主动权,有耐心与特朗普博弈。美国商家发现对等关税实则由其承担,有女商人因145%关税无法交易中国货。超90艘中国货船抵美后,因高额关税无人承担,货物滞留,美商事业告急。
《新闻周刊》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创新低41%,单周降5%。关税战升级成规则之争,中方率先反制并会晤多国,影响特朗普决策。欧盟与中国达成共识,东盟将联合应对特朗普关税。
中美关税较量如“胆小鬼游戏”,先退缩者必败,伪装无效。特朗普陷此局,中方反制关税至125%后,他未提中方让步,转忙他事。其“美国大胜”论已难维系,显政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