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国药堂特有工艺:丸剂包衣

若菱评健康 2025-04-01 22:52:32

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药有宜丸者”, 说明丸剂已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普遍受到大家认可。

丸剂作为医药领域广泛应用的剂型之一,各位老师对它并不陌生,但大家是否注意到,有的丸剂是包衣的,而有些则没有?那为什么丸剂要包衣呢?

今天,甘草医生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探讨分析丸剂包衣的由来、目的、材料及种类,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丸剂。

包衣的由来

丸剂表面包裹一层物质,使之与外界相隔绝,谓之包衣。

丸剂包衣这一工艺,早在金元时代就已出现。我国丸剂包金、银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明代有了“朱砂为衣”的新工艺,如七珍丸等。直至清代,郭佩兰发明了以川蜡为衣料的肠溶衣丸剂。

近几十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机械的不断产生,包衣技术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操作经验,在药剂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包衣的目的

丸剂包衣的目的主要有:

①改善药物外观性:掩盖恶臭、异味,使丸面表面光滑,便于识别;

②增强药物稳定性:防止主药氧化、变质或挥发,防潮及防虫蛀;

③控制药物崩解度:药物衣包于丸剂表面,可首先发挥药效;包肠溶衣可在肠内溶散吸收;包缓释衣可制成长效制剂等。

包衣的材料及种类

包衣的种类甚多,根据包衣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

01 药物衣

包衣材料是处方组成部分,有明显药理作用,用以包衣即可首先发挥药效,又可保护丸料、增加美观。

常见的药物衣有:

①朱砂衣:镇静、安神、补心类药物常用,如七珍珠丸、七味广枣丸;

②黄柏衣:利湿渗水、清下焦湿热的药物常用,如四妙丸;

③雄黄衣:解毒、杀虫类药物常用,如痢气丹、化虫丸;

④青黛衣:清热解毒类药物常用,如当归龙荟丸;

⑤百草霜衣:清热解毒类药物常用,如六神丸;

02 保护衣

用性质稳定而无明显药理作用的材料做丸剂包衣,使主药与外界隔绝而起保护作用。常见的有薄膜衣、糖衣、有色糖衣、明胶衣等。

03 肠溶衣

选用肠溶材料(聚丙烯酸树脂Ⅰ号、Ⅱ号、Ⅲ号、纤维醋法酯、虫胶、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羟丙甲纤维素(HPMC)等)做丸剂包衣,使它不能在胃液中溶散而能在肠液中溶散。

包衣材料必须制成极细的粉末,一般应在100目以上,以求容易粘着于丸面,保证丸面光滑。

蜜丸在表面呈湿润状态时具有一定粘性,当药粉撒布后,经撞动滚转即能粘着于蜜丸表面;其他丸剂包衣时需应用适宜的粘合剂,使丸剂表面均匀湿润后方能粘着衣粉。常用的粘合剂如水、糖浆、糯米汁、胶汁等。

丸剂包衣的过程中,常需长时间的撞动磨擦。故丸剂中除蜜丸外应充分干燥,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以免包衣时碎裂、变形,或者出现包衣后再经干燥时因丸剂体积缩小而使衣层发生皱缩或脱壳等现象。

甘草国药堂制备丸剂过程中运用了低温超微粉碎技术,药粉可达150目以上,用此细粉制丸,可使药丸外观光滑,不易生裂纹,更利于人体吸收;同时经过包衣特有工艺处理,选用的包衣材料主要成分是羟丙甲纤维素(HPMC),这一成分是水溶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膜层形成能力和化学稳定性,可有效防潮、避光,进而充分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