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丁大妈坐在小区楼下抹眼泪,起因是孙子在幼儿园打了另一个小朋友,对方家长找上门。儿媳妇怪丁大妈没有教育好孩子,还说都是丁大妈把孩子关惯成这样的。
丁大妈分辨了几句,儿子帮着儿媳说话,她有口难辩,一个人委屈地在小区里跟人诉苦。
旁边围着几个大妈,大家七嘴八舌。
有人说,你就不应该给儿媳带娃,现在的年轻人可挑了,稍有点不如意就挑你的刺;
有人说,你这既出钱又出力的,图什么啊,还不如趁着年轻多出去看看世界;
也有人说,给子女带娃,哪有不受委屈的,做父母的不就是为子女而活吗?
那些老年人帮忙带娃的家庭,三代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有矛盾在所难免。
那么,父母该不该帮子女带娃?又应该怎么带呢?
其实,帮子女带娃前,聪明的老人懂得把“丑话”说在前头,这不是自私,而是智慧。
“我可以帮忙带娃,但不能代替你们教育孩子”
双职工家庭里,夫妻双方都要工作赚钱,两边的父母在金钱上给予不了太多支持,为了孩子的将来和双方父母未来的养老问题,小夫妻俩也只好努力工作赚钱,趁着年轻身体好,能拼几年是几年。
父母成了带娃的主力军,出不了钱出点力,能帮子女一把是一把。
聪明老人不会无底线帮助子女,帮是因为心疼子女的不易,这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但是有些丑话要说在前头,需要拿到台面上说的事情,先说明白了,防止以后遭埋怨。
老人要确定自己的“职责范围”,帮子女带娃,是指负责任地照顾好孩子,为孩子洗衣做饭、陪着孩子玩耍、送孩子上下学等等。
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全部依靠老人,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观点。
年轻人不能生而不养,把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重任压在父母肩头。
“我可以帮忙带娃,但不能代替你们教育孩子”,一句话划清责任分配。
子女怎么教育小孩,老人不要插手;
老人也不要想当然以为,子女让你帮忙带娃,你就可以像自己年轻时教育子女那样教育孙辈。
年轻人的责任,就让年轻人自己扛。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只要我帮忙,你们就不能挑我的刺”
人在关系里,期待会越来越高。
夫妻之间,妻子期待丈夫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和一举一动,做一个完美伴侣;
父母与子女之间,子女期待父母是无私的,能在子女需要时随时给予支援,做一个完美父母。
但现实是,大多数父母都很普通,一辈子存不下什么钱,儿子结婚买房花掉一部分,手里恐怕连最基本的养老钱都没有。
五六十岁了给子女带娃,不过是心疼子女,没钱的出力,也能让自己过得心安一点。
有钱的父母,可能只想出钱,不想出力,因为他们想趁着还能玩得动,到处走走、旅旅游。
不论是出钱还是出力,只要帮得上忙,子女都应该感激。
聪明的老人帮子女带娃钱,懂得把丑话说在前头——“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只要我帮忙,你们就不能挑我的刺”。
尤其是只出力不出钱的老人,容易被子女忽视她的付出。
子女不能在遇到经济问题时,责怪帮自己带娃的父母,一点忙都帮不上。
夫妻之间不能因为经济问题,把矛头指向彼此的父母。
分得清子女的和父母的,不把老人带娃当成理所当然,才能维持大家庭的和睦。
“我可以在你们需要时帮忙带娃,但我的下半辈子不能永远只帮你们带娃”
老人帮子女带娃前,一定要说清楚帮多久。
带娃是一件很磨人的事情,一天二十四小时围着孩子转,没有独立的时间和自由,有时刷刷朋友圈看见老姐妹们出去玩,心里羡慕得不得了。
如果是长久带娃,老人怎么都脱不了手,总有一天,关系会崩塌,到时候老人心里委屈,觉得出力不讨好。
聪明老人会在帮子女带娃钱,告诉子女:“我可以在你们需要时帮忙带娃,但我的下半辈子不能永远只帮你们带娃”。
年轻时养孩子、养家,大半辈子都在忙碌。
到了五六十岁,又要帮子女带娃,如果后半辈子还是围着孩子转,搁谁谁都得崩溃。
人老了,身体不好,内心越发感到孤独,更应该多出去走走,去看看风景、吃吃美食、和老朋友叙叙旧。
缓解老年人变老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老人拥有自己的生活。
就像五十多岁,帮女儿带完孩子后,一个人开车自驾游的苏敏。
自驾游之前,苏敏很消沉,情绪不好,心情也不好,一方面是婚姻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家里呆得太久了。
人不论多大年纪,都要多出去走走。
在外面见得多了,心胸宽广了,看待事情的角度就多了,不会轻易钻牛角尖。
写在最后:
帮子女带娃前,聪明的老人懂得把“丑话”说在前头。
父母对子女的帮助,帮是情分,不是本分。
子女对于父母的帮助,要懂得感恩,更要在恰当的时候,还父母自由。
希望所有老人,在爱子女的同时,别忘了爱自己,更别忘了过自己想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