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12月10日,成都军区13军奉命调往云南河口集结。
通过铁路、公路运输,于1979年1月5日齐装满员到达指定地点,投入临战训练。
1979年2月17日,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到3月6日班师,13军在20多天的战争中,打出了西线歼敌最多的战绩。
13军歼敌数在东西两线排名第二,而俘敌数则在东西两线排名第一。
不仅如此,13军还有重创越军316A师最大亮点。
如果说西线打下谅山震动了世界,那东线重创316A师,就伤到了越南军队的经脉。
因为316A师,是反击战中唯一参战的越军头等主力师。
13军打出如此显赫战绩的部队,竟然还以新兵蛋子居多。
这全靠13军有深厚的底蕴,并和云南有长达十多年历史渊源。

13军起源于红四方面军的多支部队,解放战争中,由太岳纵队和山东纵队为主干,组成13军归属第二野战军陈赓任司令、宋任穷任政委的四兵团。
陈宋兵团是解放云南的主力,昆明和平解放,就是由陈宋兵团接收。
此后13军驻防滇南长达19年,直到1968年移防给14军,调往四川归属成都军区建制。
在驻防云南的岁月里,13军参加过两次中缅边境勘界警戒作战,还进行了多次丛林作战大练兵。
从13军在云南的军史可以看出,这支部队对云南边境地区各种情况的认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不仅如此,13军还是越军主力部队有假包换的师父。
13军驻防滇南的时候,北越和法国、美国、以及南越军队正打得热火朝天。
我国当时是北越的最大靠山,帮助北越建设军队是援越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处云南边境的13军,理所当然要承担训练、装备北越军队的任务。
被13军一手培养、调教出来的北越部队,有308师和351工兵师34团。
而308师后来成了越南头号王牌部队,这支部队对越南的重要性,如同美军陆战一师对美国的重要性。

教训冲师逆徒,13军有的是底气。
而且13军军部也是悍将云集,实战指挥能力绝非越军指挥员可以相提并论。
13军军长阎守庆,出身八路军陈赓太岳纵队,历经百战从战士成长为高级军官。
政委乔学亭,从军于八路军山东纵队,转战多支部队,还参加过中印自卫反击战。
他提出沿红河两岸齐头横推的建议,得到中央军委采纳。
正是靠这个战略部署,西线我军才一路打得顺风顺水。
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刘桐树,是120师的老八路,尤其擅长侦查、情报和参谋工作,是我军著名的侦查英雄。
在跨境作战中,侦查、情报工作更为重要,13军在这方面也属翘楚。
当然,中越自卫反击战来得突然,13军也难免会存在短板。
战前13军只有37师是甲种主战师,38师、39师,都是半生产半训练的乙种师。
临战之际,13军紧急扩充兵员15381,但其中有11874名新兵。
不过鉴于13军是主力担当,13军到达指定地点后,西线给13军做了战力加强。
50军149师全建制配属给13军,另外还有两个非满员炮兵师、高炮师,以及一个非满员坦克团,包括一个舟桥团在内的三个全建制团等部队也配属给了了13军。

反击战开始时,13军总兵力已从刚到时的三万五千五百余人,增加到六万六千六百余人,还有支前民兵、民工五千四百余人。
反击战打响后,13军势如破竹打过越军红河防线,沿红河两岸向甘塘工业重镇挺进。
为了救甘塘和驻守甘塘的345师,越军不得不调王牌主力师316A师东进,急速向甘塘靠拢。
13军只派出以新兵蛋子为主的39师一部,插入代奶要隘抢占制高点,就打退了316A师二十多次冲锋。
316A师全员苏式装备,官兵绝大多数是越战老兵。
在中越边境冲突期间,316A师曾有过狂妄自大的言论,声称一个师能团灭我军三个师。
结果在代奶,316A师面对13军39师447团,不仅9天未得寸进,还损兵折将1000余人,不得不向西龟缩转攻为守。
阻援的同时,13军37师、38师,以钳形攻势猛击甘塘越军。越军345师几乎被全歼,甘塘被13军成功拿下。
而149师奉13军军部之命,向西追击316A师,又打掉316A师3000余人。
这支越军主力师,一冒出来就被我军打残了。
到撤军时,13军共歼敌8075人,其中毙敌达6175人。歼敌数13军在东西两线中,仅次于东线55军排名第二。
而13军俘敌459人,则在东西两线排名第一。
而包括配属部队在内,13军牺牲942名战士、84名军官。
13军负伤战士2639名、军官209名。这样的战损比,在自卫反击战中已经相当优秀。
2017年军区改战区后,13军番号已撤销。
但13军和50军组建的13集团军,又以77集团军的番号,继续在西部战区担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