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当新能源市场陷入“续航比拼”与“屏幕堆砌”的内卷时,广汽本田以一场反套路的发布会,推出了纯电中型SUV P7,19.99万起售的价格,既撕开了20万元级合资纯电市场的缺口,也将本田“技术宅”的执念融入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一战。
云驰架构如何承载本田的驾控基因
在燃油车时代,本田以“买发动机送车”的硬核形象深入人心。当电动化浪潮袭来,如何将机械素质优势转化为纯电时代的竞争力?广汽本田选择在底层架构上重构——P7基于云驰智能高效纯电架构打造,这一平台继承了本田F1赛事积累的底盘调校经验,更针对电动车特性进行专属优化。
新车采用50:50 前后配重比与 4 万牛・米 / 度的车身扭转刚度。其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配合 ADS 自适应电磁减震系统,可在 0.1 秒内调整悬架阻尼,过减速带冲击感减弱 8%,高速变道侧倾抑制提升 30%,稳态回转速度达 83km/h。
实现了被动防御与主动避险双重保险
云驰架构的高刚性(扭转刚度超4万牛·米/度)为安全设计提供了先天优势:车身高强度钢占比68%,热成型钢达25%。全球首次应用的“12000吨一体化压铸电池壳体”,将电池包防护等级提升至IP68K,即便遭遇托底碰撞,壳体变形量也能控制在3mm以内。配合宁德时代90kWh三元锂电池的智能热管理系统,-30℃极寒环境下续航保持率仍达86.8%。
P7搭载的Honda SENSING 360+系统,通过5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的组合,实现了高速领航辅助、全场景自动泊车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这套系统特别加入了“DMS驾驶员监测”:当监测到驾驶员分心或疲劳时,会依次通过声音提醒、安全带收紧、主动减速等三级干预,构建起“人、车、环境”的安全闭环。
19.99万如何成为撬动市场的支点?
在产品力构建了“驾控+安全”的差异化标签后,广汽本田需要解决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如何让这些优势被市场感知?答案是极具冲击力的定价——P7后驱长续航Pro版“19.99万起售”,直接杀入小鹏G6、阿维塔07等车型的核心价格带。
P7的定价并非简单的降价,而是通过”配置整合”实现价值再分配:取消传统合资品牌的“高配选装套路”,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含高速领航)、16扬声器BOSE音响、1.85㎡智能调光天幕等核心配置下放至中配版本;同时推出限时权益,让后驱长续航Pro版用户仅需999元即可开通智驾辅助升级包,这是一种“做减法降低门槛,做加法提升体验”的策略。
P7如何改写本田在华电动化剧本?
P7的上市,远不止一款车型的商业成功与否,更承载着本田“1113”电动化战略的落地成色——到2027年停售燃油车、2030年纯电车型占比50%的目标,需要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款”打开局面。广汽本田为此还带来了“数智·零碳新能源超级工厂”,这座年产能10万辆的工厂,将本田27年造车的品控经验与电动车生产标准深度融合,402台整车试验、372次碰撞测试、150万公里极端环境验证,这些数据背后是传统车企对“靠谱”的执念。
在电动化转型的十字路口,P7选择了一条“第三条道路”:不盲目堆砌激光雷达、大电池,而是聚焦“驾趣”与“安全”这两个本田的核心优势,通过本土化供应链优化(国产化率近99%)实现成本可控。这种“精准打击用户真实痛点”的策略,或许能为陷入转型焦虑的合资品牌提供新范式——当新势力在智能赛道狂飙、自主品牌在性价比红海厮杀时,合资品牌能否凭借技术沉淀与制造优势,在“成熟可靠”的价值维度建立新壁垒?
【点评】一场关于“电动驾趣”的价值再定义
广汽本田P7的故事,本质上是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时代的自我革新寓言。19.99万的定价,是破釜沉舟的勇气,更是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当电动车从“政策驱动”转向“需求驱动”,用户真正需要的或许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开起来顺手、用起来安心”的真实体验。”
这种对品牌基因的坚守与时代需求的回应,让P7的市场之旅超越了单纯的销量比拼,成为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寻找自我定位的缩影。毕竟,在这个快速迭代的行业里,技术会过时,价格会波动,但“以用户为中心”的造车理念,永远是破局的关键。
进来看看哪产的桌子值20万
有什么卖点吗?
现在这桌子看来还有点份量,再过三年就象是小孩做游戏的饭桌了,谁还在意?
二十万的车还叫掀桌子?我还以为7.89万起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