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田贞三:在沈阳投降的日军独立混成第130旅团长

雁山评过去 2025-02-10 06:20:38

侵华日军将领桑田贞三少将,曾以第十师团骑兵第10联队长、近卫师团近卫骑兵联队长、骑兵第3旅团长、独立混成第77旅团长和独立混成第130旅团长参加了侵华战争,日本战败投降后,奉命率领独立混成第130旅团官兵,在辽宁奉天(今沈阳)向苏军缴械投降。

日军向苏军投降

桑田贞三出生于1888年3月18日,1911年5月27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3期骑兵科,与大迫通贞、小畑英良、石本寅三、冈田资、柳川悌、人见秀三、坂西一良、丸山政男、水上源藏、森田彻、中山惇、清水规矩、志摩源吉、藤冈武雄、神田正种、樱井省三、根本博、田尻利雄、酒井直次、桥本欣五郎、藤田茂、藤堂高英、铃木启久、片村四八、竹原三郎、的野宪三郎、武内俊二郎等人同学,同年12月26日晋升骑兵少尉,此后不曾考入陆军大学校。

桑田贞三

桑田贞三早期经历不详,1936年12月1日,以骑兵中佐军衔出任第十师团骑兵第10联队长,时任师团长为松浦淳六郎中将,参谋长为秋山义兑大佐,该师团于1898年10月1日成军,由于编成地和驻屯地在日本兵库县姬路,因此也被称为“姬路师团”。

1937年3月1日,第十师团长和参谋长同时易主,分别由矶谷廉介中将和梅村笃郎大佐继任,数月之后, “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不断向中国华北地区增兵,第十师团也在被派遣之列,并于8月中旬在天津大沽口登陆,由此拉开了入侵中国的序幕。

日军从大沽口登陆

1937年8月31日,在中国驻屯军基础上,华北方面军在天津成立,由寺内寿一大将出任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少将为参谋长,下设第一军、第二军及直属师团,第十师团被编入第二军作战序列,司令官为西尾寿造中将,铃木率道少将为参谋长。

此时第十师团下辖长濑武平的步兵第八旅团和田鸠荣次郎的步兵第33旅团,前者下辖沼田多稼藏的步兵第39联队和长野义雄的步兵第40联队,后者下辖赤柴八重蔵的步兵第10联队和福荣真平的步兵第63联队,而桑田贞三的骑兵第10队等骑、炮、工、辎兵种联队,由师团司令部直辖,另外还临时配属了2个炮兵联队、2个机枪大队和2个战车中队,不但齐装满员,而且是超规格的甲种师团。

入侵华北的日军

第十师团是沿着津浦路北段东路展开攻击作战的,并先后攻占了泊头、德县、临邑、商河、济南、兖州、济宁、邹县等地,桑田贞三率领的骑兵第10联队发挥了先锋和突击作用,而下一个进攻目标就是滕县,日军高层企图将几十万中国军队合围在徐州地区予以歼灭。

驻守滕县的是川军王铭章的第122师,这场异常惨烈的攻防战曾在电影《血战台儿庄》中呈现,日军炮火之猛烈,轻型战车之突进,都给中国守军造成极大的伤亡,师长王铭章最终也在滕县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相信许多人对王铭章师长牺牲的桥段都十分熟悉,滕县最终于3月18日被攻陷。

日军攻陷滕县

日军在攻陷滕县之后,又于当晚攻下临城,然后兵分两路南下,进攻目标直指台儿庄,然后攻占徐州这个战略要地,以实现日军南北汇合的作战计划,并将华东占领区和华北占领区连成一片。

当时固守台儿庄的,是孙连仲第二集团军池峰城的第31师,池峰城以一师之众与日军血战8个昼夜,最终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严厉督战之下,池峰城炸掉预留后撤的浮桥,抱着与台儿庄共存亡的决心死守城池,给攻城的日军予以重创。

而汤恩伯率领的第20军团,在李宗仁的严厉督促之下,最终迂回到台儿庄战场围歼日军,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并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畑俊六与寺内寿一在徐州会师

此后,第十师团又参加了进攻武汉作战,与第三师团为右路军,先后攻占固始、潢川,在潢川曾遭遇张自忠部的顽强阻击,张自忠在坚守了10天之后主动撤离战场,日军直逼罗山和信阳,在罗山又曾遭到胡宗南部的阻击,胡宗南以7个师的兵力与日军两个师团对阵,在激战了20多天之后,日军还是突破了罗山防线而直下信阳。

1939年8月11日,第十师团被调回日本进行战后休整,桑田贞三于1940年2月6日晋升骑兵大佐,并从姬路调到东京,出任近卫师团司令部附,辅佐时任师团长饭田祥二郎中将和西大条胖大佐,同年6月3日,近卫师团出征中国的命令下达,桑田贞三被调任近卫师团近卫骑兵联队补充联队长。

从钦州湾登陆的日军

近卫师团主体从广西钦州湾登陆后,于1940年6月26日被编入华南方面军第二十二军作战序列,而正在广西作战的近卫混成旅团,也于同日归建近卫师团,同年12月2日,桑田贞三被调任近卫师团近卫骑兵联队长,再次踏上了入侵中国的战场。

为了推动“南进计划”的实施, 1941年6月24日,日军大本营成立了第二十五军,由饭田祥二郎出任司令官,司令部设在海南岛三亚,下辖近卫师团、独立混成第21旅团等部队,而近卫师团长的遗缺由西村琢磨中将继任,其参谋长为今井龟次郎大佐。

山下奉文指挥作战

1941年12月4日,时任日军第二十五军司令官山下奉文中将,率领该军所属部队,从海南岛三亚港出发,在日本海军舰队护送下向马来半岛驰去,12月8日零时,抵达马来半岛外围,零时3时开始,大批日军跳水上岸攻击前进,山下奉文采取中央突破快速机动战术,迅速冲破英军防线向纵深发展,并攻击英军侧翼甚至是后方,致使英军精心布置的重点防御线,根本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桑田贞三率领近卫骑兵联队,随近卫师团参加了进攻马来半岛登陆作战, 1942年1月31日,近卫师团又与第五师团等部队协同进攻新加坡,最终迫使英军司令官帕西瓦尔将军投降,英军共有11万人当了俘虏,是英军历史上投降人数最多的一次。

英军投降

日军占领新加坡之后,近卫师团奉命原地驻屯,并承担警备任务,开始在新加坡实施了横征暴敛的残酷统治,甚至屠杀了大量平民百姓,尤其是当地的许多中国华侨惨遭迫害和屠戮,原私立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也被日军胁迫筹集经费,支持所谓的“大东亚圣战”。

此后,近卫师团又被调往荷属东印度的苏门答腊岛作战并担任警备任务,该师团在苏门答腊又屠杀了大批荷军战俘和当地平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但大多是西村琢磨的继任者武藤章任师团长时所为,而武藤章是于1942年4月20日出任近卫师团长的。

日军押解盟军战俘

1943年6月,近卫师团更名为近卫第二师团,由武藤章担任师团长,下辖近卫步兵第3联队、近卫步兵第4联队、近卫步兵第5联队及近卫野炮兵第2联队等,桑田贞三的近卫骑兵联队也在该师团序列中。

1944年8月1日,桑田贞一晋升陆军少将,被调到日本关东军,接替田岛彦太郎出任骑兵第3旅团长,该旅团下辖骑兵第23联队和骑兵第24联队,曾长期驻屯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区,此时隶属于日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作战序列。

日军骑兵

1945年2月26日,日军大本营为了应对与苏联作战,下令编成了许多师团和独立混成旅团,在此大背景之下,骑兵第3旅团被改编为独立混成第77旅团,桑田贞三于3月9日出任旅团长,该旅团由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直辖,而该方面军司令部设在牡丹江。

1945年7月10日,独立混成第77旅团与第2国境守备队、第4国境守备队被编成了第一三五师团,桑田贞三被改任独立混成第130旅团长,该旅团是在抚顺新编成的,具体编制情况不详,被部署在抚顺担任警备任务,隶属于日军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直辖,该方面军司令部设在奉天(今沈阳)。

当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空投原子弹之后,苏联也正式向日本宣战,并兵分三路大军进攻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面对苏军的强大攻势,根本无法组织有效地抵抗,只能不断向新京和奉天等地收缩兵力,驻屯在抚顺的独立混成第130旅团,也奉命向奉天方向集结。

日军向沈阳方向集结

面对日本即将亡国的局势,日本天皇裕仁最终选择了放弃抵抗,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所列全部条款,并于1945年8月15日中午12时,向日本全国发布了《终战诏书》。

日本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等将领与幕僚,在新京(今长春)集体聆听了《终战诏书》之后,于8月16日在总司令部召开会议,在听取属下意见后最后决定:“既然圣断已下,本军只能尊奉圣旨,全力以赴终战。”并委派总参谋长秦彦三郎飞往苏联,与苏军统帅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洽谈投降事宜,日军第三方面军所属部队,最终被迫在奉天向苏军缴械投降。

秦彦三郎与苏军洽降

投降后的日本关东军官兵都成为苏军的俘虏,并于9月6日被押往苏联西伯利亚关押并服劳役,日军高级将领并没有被特别优待,而是与普通士兵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1956年12月26日,有大批日军战犯获释并被遣返回国,桑田贞三在其中的可能性比较大,其死于1959年8月23日,不曾获得任何等级的金鵄勋章。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