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特斯拉堪称电动汽车的代名词,而加州作为其最为稳固的 “大后方”,一度占据全美超三成零排放汽车注册量,有力支撑起特斯拉在美国市场近半壁江山的销量。然而,2025 年第一季度公布的一组数据,却无情地撕开特斯拉的辉煌表象,促使外界重新审视其耀眼光环是否正在悄然褪去。
一、销量下滑,市场份额跌破警戒线
加州新车经销商协会(CNCDA)最新数据显示,特斯拉在加州的注册量同比下降 15.1%,已连续六个季度呈下滑态势。更严峻的是,其在该州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从去年同期的 55.5% 骤降至 43.9%,首次跌破 50% 这一关键警戒线。值得注意的是,加州电动车整体销量在第一季度逆势上扬 7.3%。这清晰表明,特斯拉并非随市场大势下滑,而是在激烈竞争中独自掉队,本田、福特、雪佛兰等品牌正悄然蚕食其市场份额,特斯拉昔日 “统治级” 地位已岌岌可危。

二、Model Y 不再 “香”,阵容老化拖后腿
尽管 Model Y SUV 依旧是加州最畅销的电动车,但其销量同比下降近 30%,作为特斯拉销量的重要支柱,Model Y 的疲软表现无疑释放出危险信号。产品阵容老化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特斯拉主要依靠 Model 3 和 Model Y 两款车型打天下,产品缺乏新鲜感。反观传统汽车厂商与新兴电动车品牌,不断推出配置更高、价格更优的新款车型,精准迎合消费者喜好,给特斯拉带来巨大竞争压力。
三、“反马斯克情绪” 蔓延,品牌形象承压
相较于产品问题,围绕马斯克个人的诸多争议,对特斯拉造成了更为致命的打击。近几个月,加州多个城市爆发针对马斯克的抗议活动。他因在特朗普政府中担任重要角色,主导成立 “政府效率部(DOGE)” 并推行裁员、削减资金等激进改革措施,被指责 “摧毁公共服务”,这在政治倾向自由派的加州引发强烈反感。此外,马斯克高调支持欧洲极右翼政党,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发表争议性言论,致使特斯拉国际形象严重受损。美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掀起 “抵制特斯拉” 运动,对于以品牌形象为生命线的消费品公司而言,这一打击比短期销量波动更为沉重。
四、全球销量下滑,投资人信心动摇
2025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 13%,远低于华尔街预期。公司股价在财报前夕持续下跌,最新收盘跌近 5%,自去年 12 月中旬高点以来,市值已跌去一半。LSEG 数据显示,分析师已将特斯拉第一季度每股收益预期,从三个月前的 69 美分下调至 42 美分。外界普遍担忧特斯拉能否完成全年增长目标,或是否会进一步下调目标。对于以 “增长故事” 为核心逻辑的公司而言,增长失速无疑会让市场对其失去信心。

五、马斯克的双刃剑:英雄还是负资产?
过去十年,马斯克无疑是特斯拉崛起的灵魂人物。从 SpaceX 到特斯拉,再到推特、脑机接口,他塑造的 “科技教父” 形象吸引无数追随者与忠实粉丝。然而如今,这种 “个人崇拜” 正反噬特斯拉的商业发展。当马斯克的政治立场与行为风格与主流社会价值观相悖时,特斯拉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舆论风暴中心。可以说,马斯克既是特斯拉最大的资产,却也可能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最大阻碍。
六、前景何在?转型迫在眉睫
面对诸多挑战,特斯拉若想扭转颓势,单纯依靠降价或广告已难以应对。产品更新刻不容缓,仅靠Model Y 和 Model 3 难以长期维持市场竞争力,Cybertruck的量产能否掀起新一波销售热潮至关重要。同时,特斯拉在自动驾驶、能源业务等领域的进展,需给投资者一个明确交代。在品牌管理方面,特斯拉亟需与马斯克的个人标签适度 “解绑”,避免持续受到 “马斯克言论” 的负面溢出影响。长远来看,特斯拉还需重新思考全球市场定位,保持政治中立。毕竟,电动车不仅是技术产品,更是政策驱动下的消费趋势,一个在全球引发政治争议的品牌,很难在电动车普及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
七、结语:特斯拉的第二曲线,在哪里?
当下的特斯拉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消费者选择日益多样,品牌信任、市场接受度、产品创新等方面均面临严峻考验。特斯拉的第一阶段凭借颠覆式创新与强大爆发力取得成功,未来能否找到 “第二增长曲线”,将决定其是成为昙花一现的流星,还是持续领航的行业巨擘。或许,马斯克该认真思考并做出艰难抉择:是继续充当搅动风云的 “搅局者”,还是转型成为沉稳成熟的 “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