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聊起过诗词,说里面形容女子啊,都是那种特别细腻、温婉的样子。
这样的刻画,简直就是她本人的真实写照。她穷尽一生,把那份在绝望里寻找的希望,展现得无比透彻。现在她已经一百岁了,但她的故事依然被人们传颂,让人难以忘怀。
叶女士被誉为“中华最后一位淑女”,能在茫茫文海中找寻到自己钟情的诗句,实在是无比幸运。
但是,叶嘉莹的生活,除了诗词那块璀璨之地,其余部分仿佛被人匆匆勾勒,满载难以言说的苦楚,深深渗透进了她的内心。
【读书曾值乱离年】
1924年,叶嘉莹在北京的一个大院里呱呱坠地,那会儿正值乱世,到处打仗,老百姓遭殃的事儿多了去了。
乱世之中,有位美人悄然绽放。她在战乱的岁月里长大,可身上愣是一点俗气都没有,浑身透着与众不同的气质。
那时候的北京,像他们家这样的,根本吃不上黄米面,只能凑合着吃些杂粮面。冬天放学回家,一路上,小巷子里、马路边上,冻死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她呢,就是在这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出生的。
她老爹叶廷元在北大念的是英文专业,毕业后就进了北京那时候最早的一个航空单位,航空署,专门负责把西方的航空理论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大家。而她老妈李玉洁呢,是个教书先生,打小就教她认字读书。
她开学那天,刚好是她姨母来家里,亲自给她上课的日子。大伯早早就摆好了一个木制的牌匾,牌匾上贴着一张红纸,红纸上写着“孔子先师之灵位”。他让她和其他同学一块儿,对着这个牌匾给孔子行礼磕头。
在这个满是书卷气的家庭长大,她从小就被这种氛围包围,因此天生就带着一股非凡的聪慧。
15岁那年,因为写了一首叫《秋蝶》的诗,她让爸妈看到了自己在写诗上的本事。从那以后,她的生活里全是诗词,嘴里念的也都是诗句。
她的小时候,没那种小孩叽叽喳喳、打打闹闹的场景,也从没对爸妈没大没小过,至于一般小女孩爱玩的那些,比如荡个秋千啊,跳跳绳啥的,她压根儿就没玩过。
她的日常工作,就是每天不停地朗诵诗歌。但她从未觉得孤单过,在她看来,诗歌就是世界上最棒的伴侣。
这位喜欢诗歌的姑娘,却还是没能逃过命运的玩笑,它就这样无声无息地降临了。
【我生之后逢此百凶】
没人会想到,她青春里那所剩无几的日子,会因为母亲的离世,瞬间变得七零八落。那年,叶嘉莹刚满18岁。从今往后,她的生活里,再也不会有母亲的身影了。
她老妈和舅舅一块儿,从北京出发去天津做手术。她原本琢磨着,一切都会顺顺当当,老妈做完手术就能回家,她们一家人就能开开心心地团聚了。
真是命运无情。她妈妈在天津做完手术后不幸感染了,可她还是坚持要回北京,结果竟然在火车上离开了人世。那时候听到这个消息,她心里别提多自责了。
她心里充满了悔恨,琢磨着当初为啥没跟着老妈去天津,反而让她孤零零地在那个冷清的地方走了,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这一年,叶嘉莹成功踏入了辅仁大学的大门,开始作为大一新生钻研起古典文学来。
母亲离世后,她明白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像妈妈那样对她掏心掏肺。所以,在还不太懂这人情世故的年纪,她只能把自己那份撕心裂肺的难过,全都写到她最喜欢的诗词里头。
那段时间,好作品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可遗憾的是,就算写再多的诗词歌赋,也没办法让逝去的母亲重新回到身边。
她大学要毕业那年,消失了好多年的老爸,某天竟然坐着人力车出现在了家门口,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那位父亲满心愧疚,不停拍打自己的胸口,对失去妻子感到无比后悔和难过。
真遗憾,已经安然离世的母亲,再也无法听见丈夫那充满悔意的悲泣声了。
叶嘉莹对于多年没见的父亲,心里头并没有怨恨。
大学那会儿,叶嘉莹整天都泡在诗词里,跟她的好朋友刘在昭一起,琢磨诗词里头的那些美妙之处。
在学校里,她平时不怎么开口说话,给人的感觉就是挺文静内向的一个才女,而且一直以来都没听说她谈过恋爱。如果有人给她写信表白,她都是直接无视,因为她对那些事情根本不感兴趣。
这足以表明叶先生非常死板倔强,就像后来她全然不顾全家人的阻拦,铁了心要和赵钟荪结婚那样,显示出她性格里有股与众不同的劲儿。
她和赵钟荪碰面那会儿,正好是情窦初开的岁数,可没想到,碰上的却是个完全不对劲的人。
有一回,她在学校的一次聚餐活动中碰见了赵钟荪,这次相遇,也为她后来那段不美满的婚姻埋下了伏笔。
赵钟荪有个堂姐是老师,她特别看重叶嘉莹的才能和情感,所以就把叶嘉莹推荐给了自己的亲弟弟。为了能让弟弟更直观地了解,她还专门拿了叶嘉莹的照片给赵钟荪瞧。
赵钟荪一眼就被叶嘉莹给吸引了,她不光有才,长相也特别,这让他立马心动了,然后就开始长时间地追求她。一开始,赵钟荪就跟叶嘉莹聊起了他们之间的那些联系,说他堂姐是老师,他妹妹还是叶嘉莹的同班同学呢。
叶嘉莹平时不怎么和男生聊天,但这次实在不好拒绝。聚会一结束,赵钟荪就骑车直接把她送到了家门口。
老爸对赵钟荪没啥好感,说他啥也不精通。刚一见面,叶嘉莹家里的人就对他有了意见。
尽管她心里明白,这段感情并非上天安排的美好姻缘,但当赵钟荪死缠烂打,甚至威胁说不工作只为博取她的同情时,她还是心软了,答应了这段感情。
后来,她坚决不听家人的劝阻,在1948年,直接就在上海和赵钟荪举办了婚礼。
【从未体验过爱情】
刚结婚那会儿,上海情况挺紧张的,叶嘉莹就跟着赵钟荪还有他的海军部队去了台湾。等他们第一个孩子快出生的时候,有天早上,天还没擦亮,赵钟荪就把她送到了海军医院,然后他就走了。
赵钟荪完全不理睬她,一点也没尽到做老公和老爸的责任,把叶嘉莹一个人丢在医院里,疼得要命。
叶嘉莹熬过了长达16个小时、痛得让人受不了的生孩子过程,最后终于安全地把孩子生下来了。
赵钟荪仅在圣诞那晚来探望过她一回,而且压根没在意老婆的感受,只顾着和校长在一旁摆弄棋子。
这时候,她心里已经拿定主意,对老公特别失望,但又不好直接说出来。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赵钟荪就被人带走了。那是在1949年,我们家的大女儿赵言言,那时候还只有四个月大呢。
她特别刚强,一手抱着还在吃奶的小闺女,一手还得去工作挣钱。过了半年,叶嘉莹也被带走了,还有好几位女老师也是一起被抓的。
一群人被带到了警察局,随后被转移至台湾的警备司令部,并且加强了监管措施。
叶嘉莹搂着怀里正喝奶的小家伙,跟警察头头恳求:“就算要抓,也不能让我这吃奶的孩子跟着遭罪啊。”后来,她算是重获自由了,可老公赵钟荪还关在里头。这时的她,孤零零地抱着娃,心里头那个愁啊,直感叹命运弄人。
她默默忍受着眼泪,对命运的坎坷一个字也没说,悄悄地离开了彰化。为了能把女儿拉扯大,她下定了决心,要去投靠赵钟荪的姐姐家。
但住在别人家里的日子,哪会轻松呢?住的地方狭窄,叶嘉莹只能跟女儿挤在走廊上,冷的话就多加条毯子对付一下,要是病了或者累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日子的艰难,不用多说也能想象得到。
1953年,赵钟荪终于走出了监狱的大门。她心里头那个乐啊,以为这下总算是苦尽甘来了,哪成想,这却只是跳进了另一个火坑。
在监狱里头,吃得少穿得差,那种压抑的氛围让赵钟荪脾气越来越坏。他经常动手打她,不是踢就是揍,一点都没觉得自己做错了。
不过,叶嘉莹靠着自己那开朗的性子,愣是把赵钟荪做的那些错事都给放下了,就为了肚子里孩子能有个安稳的家。到了那一年快结束的时候,她把小女儿带到了这个世界。
赵钟荪从牢里出来后,找工作那叫一个难,最后干脆就不找了。家里的大小事儿,从一半到全部,全落在了她那单薄的身上。
她得在三所学校来回上课,因为家里孩子多,光靠一两份工作哪够养活啊。
因为从小就对诗词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从没想过要放弃,而是下定决心要把自己一辈子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人。
但赵钟荪这家伙,骨子里透着股重男轻女的老思想。
他对家里的两个闺女,根本没怎么好好养,心里头还老想着甩掉这摊子事儿。对老婆不是骂就是打,一直到上了年纪,这种行为才稍微收敛了点。
看到他老婆在电视上讲座上,说话温柔,气质超好,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觉她还是刚认识那会儿的样子,一点没变。
为啥我眼里看到的叶嘉莹,总是那副唯唯诺诺、没法让我顺心的样子。但即便如此,叶嘉莹对赵钟荪有啥不满,也就轻轻叹口气,说一句:“赵钟荪这人呐。”
她的性格就像她写的诗,简简单单,没啥大起大落,跟李清照那种忧伤哀怨的风格截然不同。
叶嘉莹自小就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那种封建思想已经深深扎根在她心里。她不会去做违背三从四德的事情,可能看起来有点逆来顺受。但跟其他普通女人不一样的是,她在爱情里找到了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填补空缺,那就是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她心里明白,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真正领悟诗词的深层含义。所以她静悄悄地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一片片痕迹。
这个情况跟李清照的遭遇挺像的。
【“莫疑此景还如梦,今夕真知返故乡”】
幸运的是,事情总不会一直糟糕下去。在那个不容易的时刻,一场感谢老师的宴席让她的处境有了好转。
她在路上碰巧遇见了台湾大学的钱思亮校长,一聊之下才知道,原来校长已经帮她安排好了去密西根州立大学交流的机会。这让她心里特别感激。
1966年的时候,叶嘉莹被安排去了美国教书,她是那里的客座教授。
两年后,原本计划响应海陶玮教授的邀请,去哈佛大学教学的她,因为签证出了岔子,去不成美国了。人家建议她临时调整计划,转而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就因为这么一个小意外,叶嘉莹老师教育出了众多学生,赢得了更多的赞誉,同时也让中国的诗词文化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实现了她心中的梦想。
她为了让外国学生体会诗词的魅力,每天晚上都埋头苦读,经常熬到很晚。只要有空,叶嘉莹就会去蹭外文系的课,尤其是那些讲诗歌的,还有一些文学理论课程。
她总爱在课上用汉语朗诵,她觉得,只有用汉语念诗词,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种意境。有时候,她会找个图书馆的小旮旯,借着夕阳或是月光,自个儿在那儿琢磨。
她特别用心教学,因此她的课特别受欢迎,每次上课教室里都挤得满满当当的。
大教室挤得满满当当,全都是冲着叶先生的诗词课来的听众。这足以说明,叶嘉莹的古诗词学问相当扎实,而且她讲课生动有趣,特别吸引人,让人特别想来听听。
叶嘉莹在外国住着,每次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心里就忍不住想念远在中国的家。所以,等她在加拿大安顿下来后,赶紧把家里人接了过来,这下子,她才算是真正感受到了天天盼着的家的温暖。
然而,她心底那份想要回国的渴望,始终在默默翻腾,不曾平息。
七十年代初那会儿,听说加拿大跟咱们中国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叶嘉莹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再也憋不住了,赶紧就申请回国。申请一通过,她立马就开始打包行李,整个人都处在一种说走就能走的状态。
回国以后,她心里那股子激动再也憋不住了,立马动手写了本《祖国行》。这书写得真好,一下子就在全中国火了起来,让大家都惊叹不已。
现在的她,正好过了五十岁的门槛。
赵钟荪年岁已高,早过了那股冲动的劲儿,本以为能在家安心养老。可谁成想,刚从国外回来没多久,就有一个想要击垮她的坏消息悄悄冒了出来。
1976年的时候,她猛然间得知大闺女和女婿出了意外,当时她立马就用手遮住了脸,眼泪止不住地流,哭得连声音都发不出来。生活给了她这么重的打击,但她心里头想着,要用乐观去回应这一切。
她已经好多天没踏出家门了,心里的难过慢慢变成了日常的一部分。她还是得靠写诗来排解,把满心的痛苦都融进墨水里,让那些美好的梦想也染上了黑夜般的沉重。
早年历经风霜更疼女,老了高兴女婿如子亲。哪料世事突变生劫难,大风猛吹折断了双枝连。
叶嘉莹老师最困难的日子里,大女儿始终陪在身边,她心里头对失去这个亲人特别难过。而且,她女婿真的是个好人,好到她甚至像对待亲儿子那样,完全信任他。
2018年的时候,叶嘉莹老先生在郑州做了个大决定,她把自己一辈子的积蓄都给了南开大学。这么做,就是为了激励学生们,让他们打心底里喜欢上诗词和文学。
“迦陵基金”这个名字,其实是取自叶先生自己的字号,它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慷慨捐出了1857万元,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