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张闻天想把总书记让给张国焘,博古大惊:这是党权,让不得

纵观历史2021 2025-04-23 22:40:53

1935年,张闻天为红军内部团结考虑,有意将自己的总书记职位让给张国焘。这一提议立即引起博古的强烈反对,他说道:“让不得!”为何张闻天会有如此举动?博古会如此坚决地拒绝?

1935年初,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遵义会议得以召开。在这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上,张闻天被推选为党的总负责人,取代博古的位置,毛主席也进入党的核心领导层。

这一变动,标志着党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形成新的领导核心,即以张闻天、周恩来和毛泽东为主导的党中央领导层。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中央红军逐渐扭转战局,取得多次关键性胜利。

同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成功会合,这一胜利极大地振奋红军将士的士气,也为红军的长征路带来新的生机。可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党内高层的意见分歧开始逐渐显现,特别是张国焘的野心勃勃,提出一系列特殊要求,这给原本就复杂的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稳定因素。

作为红四方面军的领军人物张国焘,在拥有强大军力后盾的情况下,对中央的决策方向表达异议。懋功会师之后,张国焘不仅没遵循中央的北上方针,还强烈要求增强自己的总司令部力量。

张国焘的雄心体现在对军事决策权的争取,更深入到对党内更高层职务的向往,在党内高层架构中,朱德作为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红军总政委,张闻天担任党的总书记,这三个职位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张国焘的野心并不仅限于红军内部的某个具体职位,他更渴望通过获得党内更高级别的职务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影响力。在处理张国焘的野心和要求时,张闻天意识到,如果不能妥善应对张国焘的需求,一、四方面军可能难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当前的挑战。

因此,张闻天主动找毛主席商议,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将自己的总书记职位让给张国焘,以促进两军的融合。

这个建议让博古感到非常意外,作为遵义会议前党的领导者,深知总书记职位的重要性。他明白,一旦张国焘坐上总书记的位置,会打破党内权力的微妙平衡,还可能带来更深层次的分裂和冲突。

因此,博古坚决反对这一提议,他认为:“这是党权,不能让。”随后,周总理也提出愿意让出自己的红军总政委职位,博古依然持反对意见:“这是军权,同样不能轻易让出!”

除此之外,毛主席同样否决张闻天的提议,在毛主席看来,张国焘所觊觎的并非总书记的头衔,而是实实在在的军权。他担心,一旦张国焘坐上总书记的位置,可能会更加得寸进尺,甚至利用职权之便来破坏党和红军的团结。

经过一番慎重的考量与讨论,毛主席、张闻天等核心领导人共同商定一个更为合理的解决策略:让张国焘出任红军总政委,以此满足他对军事领导权的渴求,周恩来也展现出非凡的胸襟,毫不犹豫地同意这个安排。

尽管张国焘被赋予红军总政委的重任,但他的欲望并未因此得到满足,不断地向中央提出新的要求,期望红四方面军的将领们能在中央获得更高的职位,如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乃至书记处书记等。

为满足张国焘的部分要求,中央政治局在沙窝特别召开一次会议,经过慎重讨论,作出提升红四方面军部分将领职务的决定,这些举措并未能让张国焘心满意足,依然坚守自己的分裂立场,坚决抵制中央提出的北上策略。

最终,在张国焘的强制命令下,红四方面军的左路部队不得不调转方向,重返阿坝,再度穿越草地,完全背离原先既定的北进路线。

在应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时,张闻天频繁地向张国焘发电报,敦促他迅速北上,与中央红军汇合。与此同时,他与毛主席等领导人携手合作,共同策划应对张国焘分裂的图谋与策略。

经过张闻天、毛主席等人的持续奋斗,红一方面军与红三军团最终顺利抵达陕北吴起镇,圆满完成长征这一历史使命。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