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岳麓山脚下,租住着一个八平方米先生,他的名字叫唐国明

明博唐国明 2025-04-15 12:36:41

咋说,在长沙岳麓山脚下,租住着一个八平方米先生,他的名字叫唐国明

————————————————————————————————

————————————————————————————————

唐国明, 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

【半途主义就如前所未有的给世界带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精神的唐国明,最初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出版了成熟部分的《零乡》一书中表达的那样: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

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两组项数相同数差为1为2的连续数之和的数差规律,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体;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我听到黄河在如此喊叫——节选自著名作家唐国明诗意流半途主义长篇《零乡》

———————————————————————————————

0、本书作者前言:写于2021年12月28日至2024年4月3日的前言:如此诞生了《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对于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反映人类在怎样的精神困境中思危奋发的百科全书式文本《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最初是以2万1千多字正式发表在2019年《太湖》杂志第2期上的一个小说,它是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如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小说。以1千多字左右2015年11月以《被遗忘的要塞》之名在《思贤文学》杂志第三期发表,2016年以2千多字《我是这样一个兵》之名发表在第12期《短篇小说》杂志原创版上。虽创意好,但觉得还没完全表达出自己所想。恰在那时,我翻到自己为复原再现从120回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发现的曹雪芹文笔训练过的、已经丢弃盖满灰尘的文稿,其中有三篇,一看恰合了我要扩充的《我是这样一个兵》所需要的内容,于是一番整合之后,就有了《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我做完这个小说,读后,想起自己为了文学的梦想,为复原再现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这么多年了,感觉那个士兵就是自己,不管时光如何改变,自己也如他一样忠诚。他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皇帝命令他离开就离开,没皇帝的命令,他就不离开,继续着坚守要塞的使命。我是为了实现自己一个梦想坚守在岳麓山脚下一个8平方米的房子里。

稿件完成后,我便试着投稿,以为很难发表问世,没想到,2017年在一家地方文联的内刊《神地》再以《被遗忘的要塞》之名发表了,于是再投给《太湖》杂志,便在2019年4月正式公开问世。杂志社作为当期小说栏的头条发表出来。并在当期卷首语肯定“历史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它的前溯成因与后续影响,更多是可以用不同的视角解读出不同的意义,从而予人以现实的启迪。唐国明《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个大胆而又有独见的文学尝试。文章立意高蹈,器局浩大,运笔恣肆。”

这个作品,可以说是,对历史事件置于另一个框架中,进行重述,做出不同的新的意义。除了我之前开创的鹅毛诗,这个作品又开创出了“诗意流”式的、半途主义式的“鹅毛小说”。作品发表被收录到各资料网站平台后,读者反馈给我的是,都说写出了他们心里想说的,都要我努力写成一个长篇,我用了2000年到2023年23年间用心血写下的文字,才有了目前这个已经完成的规模。

1、介绍持半途哲论的本书作者唐国明

在长沙岳麓山脚下,住着一个八平方米先生,他的名字叫唐国明,他说:万事有理,万物有数。数中有理,理中有数。数上天入地,出阴入阳,于阴阳变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之劫里,数生无穷无尽,数归万虚万空,终结于0。万事从0而始至0而终。万事从1生发,1持续加1,而至无穷无尽,无穷无尽持续减1,终归于0。从0出发至无穷无尽,又从无穷无尽回归于0,犹如从春到秋,又从秋到春。一轮又一轮,一环又一环,过去、现在、将来,轮轮相接,环环相扣

他就住在以前叫杂物间现在叫地下室的八平方米房子里/他永远坐在他发现的半途主义哲学王位上,“识你之理,听他之理,得我之理”/他就那样与时俱进地认知世界真理/他就那样实事求是地写作安和天下/他就那样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地在那八平方米里坚持

他就这样在那八平方米里: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似朗月清风;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地做着自己/他就这样永远喊着: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当你抵达生时你就已处在死的半途。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半途上迷惘

他就这样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在八平方米内,当着他的帝王,传播他的数哲思想,向众生说着他《在数的世界里》说过的那些话语

“世界是由数构成的,我们脚踏着数,我们头顶着数。万物生长着数,河流在不歇昼夜地奔流出数,我们在创造着数/我们在数的循环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数是无限的,我们是有限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轮转;一月30日,一周又一周一日又一日推进;一昼一夜24时更替,我们就在这样生老病死的命数里/每一个生命与事物如一个数,每一个数如同每一个生命或事物。每一个数也是宇宙/当你把世界看成1时,1的宇宙就会有无穷个数集,每个数集里包含了无穷个数系,每个数系里有无穷个数组,每个数组里有无穷个数字;当你把世界看成2时,世界就有了阴阳,有了正反;当你把世界看成3时,世界就有了天地人;当你把世界看成4时,世界就有了春夏秋冬;当你把世界看成5时,世界就有了东南西北中/数由0、1、2、3、4、5、6、7、8、9组成,0、1、2、3、4、5、6、7、8、9能组成无限个数。每个数都是自我的中心,以任意某个数为中心点,都会形成一个数圈,这个数圈看似有限,其实是无限的/宇宙就是无数个数圈。万事万物都与某个数圈的数对应。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数的集合/世界由无限个数点组成数线,由许多数线组成数面,由许多数面组成了无数数球体运行的宇宙。而数点、数线、数面是由无限个数在确定/每一组数在持续规律地组合着一个数世界,即使数的秩序与规律被临时破坏,数又会自行地有秩序有规律地组合出一个新数世界/数永远是朴素的,数永远是简单的,数就是数。你把1分为2,就如同把一根线分为两段,1被二分成了两个1,就是说1生出了2,也就是说1变成了两个1的世界/数可以集合在一条直线上无限排列,也可以在一个范围内无限变化任意组合/数是如此的自由,也如此自在地无天无地。但它却永远逃不出0、1、2、3、4、5、6、7、8、9这个圈,不管数怎么万变,都离不开其宗/掌握了数也掌握了世界与宇宙。数的变化也是世界与宇宙的变化/万事万物都有定数/数的变化都在0、1、2、3、4、5、6、7、8、9里轮回翻转,就像时空在一年又一年有序地推进/不管时空怎么无穷无限,都如同在重复着一年又一年的春夏秋冬,都在轮回旋转一个现象又一个现象,一个又一个数字/所以说,世界是守恒的,就如同数,永远逃不出0、1、2、3、4、5、6、7、8、9/即使数在不停地以加减乘除,生命在不停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不停息地重复,人类总是不停地追问是先有数才有世界,还是先有世界然后才有数/不管人类自以为聪明地怎样追问,怎样自以为主宰着世界,创造着世界,发现着世界,不过是自然给人类露出了一个未知点而已/在无穷无尽由数主宰的世界面前,我们还仍渺小得如同一个无穷小的未知变数/未来就如一个我们的未知之数一样”

他就这样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与这些有形式规定的数字一样/永远坐在他半途主义哲学的王座上

2、曾经一个哲人这样说我们

我们可以跟着谁统一天下,也可以跟着谁灭天下。

我们可以去帮谁抢劫另一个国家,也可以帮着谁去杀掉反抗他的人。

我们可以毁灭一个世界,也可以建立一个世界。

只要世界存在就会有我们存在,有时我们是一种正义;有时我们是一种邪恶。

我们有时给了某个国家一种伟大的自信,也有时给了某个国家无限的梦魇。

3、我听到黄河在如此喊叫

我是大地的酒啊,我是一杯清风朗月的酒,我是黄土与白云酿出的酒,面对着我,你不知道痛苦还是快乐;我是一首歌,我是一首不可改动的诗歌,我已被唱了很久,我仍是一首不可改动的诗歌,我远上白云,你一片孤独

我这瓶黄黄的酒,我这瓶黄黄的酒在向大地倾流;我如个拉着大船醉了的纤夫;我一边拉一边唱着歌;我拉着拉着,我就这样拉着一船的象形文字与黄土

我如一只装满血的杯子,被摆放在历史的酒桌上,我浮上浮下如千古遗篇中流出的泪光

大风刮过我的身躯,远处,是天空的无边无际

我是挂在天边纸上的一支笔;我向天下的哮吼如我回荡在苍穹之上宽广的疼痛;我越流越弯,越长越黄,在苍山如血人口兴旺的大地,时间的苍鹰把我收拾得血肉模糊;即使大地是空空的坟场,天空像倒塌的殿堂,我仍在太阳下飞流炎黄子孙光照天下的光芒

我是一双飞奔向天际的黄鞋子,已被无数双脚穿过;我是一个伟大的搬运夫,我一身的疲倦,我一路黄土一路高歌;我是火,我是被太阳点燃的火;我把火日夜不息地传递着

我流水滚滚,我日夜不安分地喊叫着奔流;我的理想不是为了浑浊,我的理想是临广泽而带清流

天空这把盛我的酒壶,将我千古万古地向大地倾流;我融合着一条又一条流,融合着一块又一块黄土;不管来自天南还是地北,一入我的流就再也没有自己的面目

我就这样敞开着,我携带着泥,携带着文明无数个;我一生远在云间,奔腾万里,一线穿着过去与此刻

我高悬在苍天,我露出我黄天浊地的容颜;无数的笔与鞭子下的史册,许多头颅与白骨,堆成了我流过的荒山大漠

我走了千年万年的路程,我还要继续奔流

4、本书作者唐国明在2009年6月16日以题为《世界把我安排在这个向阳坡上》如此感叹自己

一、

坡上啊,这个坡上啊,花儿朵朵,朵朵花儿已在我面前开放又谢落

一群群少女,一群群女学生,来了又走了,唯有我,唯有我,不知道还要呆多久

在科学的道路上,在工业的城市,在铁的现实面前,我仍将用一支无力的笔在写着,写着这个时代的生活

我依然想守着自己想过的生活,我依然想让自己身边花儿朵朵,花儿朵朵

二、

在清风中排成人字形款款南飞的大雁,它们飞去袅袅的影子,托起文艺女神袅娜的身姿,在我的诗歌文字里轻轻飞过

三、

每个人只有一个一生相守的梦想,如同每一个人只有一个母亲一样;每一个人只有一个高坡,如他的身上只有那么多的血管

我把自己安排在这个坡上,我把自己安排在一页又一页书上

我来这住的是廉价出租房,每天的伙食费从3元到4元再到5元

为了那个自己的文字被进入图书馆收藏的理想,我把一本又一本书读完

我欠过债,挨过饿;摆过书摊,出卖自己读过的书,为的是把它们兑成钱,解决不被挨饿的愿望

为了自己的梦想能进图书馆,为了那高不可攀的文学殿堂,我一次又一次把能借钱的号码拔响

我每一次在江边徘徊,面对湘江,追问自己梦想的路还有多长,追问还能不能留在这个坡上

住着这间不足8平方米的房,继续着自以为能使自己富有,却能使自己贫穷的理想

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结婚、生子、买房,我却一天又一天苍老,黑头发在一天又一天变黄

每天写稿、打稿、看书、找资料、逛书店,把每一分钱花在自己的梦想上;每天在构筑自己那一个能使自己不朽的空想;每天在这个坡上,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租住在这的女生

每一次听到股票下跌与上涨,我跟一个民工一样,在自己梦想的流水线上,在每一个昏天黑日的夜晚,麻木地把明天眺望;厌烦地痛苦地坚持,坚持写作那本叫《零乡》的书;它带着我前行,前行在苍白贫穷的纸上

每一次同学聚会,每一次,一个人悄悄回到寄居的地方,总有一点冲动,总有一点大哭一场的愿望

作品迟迟不能写好,理想不能如期兑现

我曾试图抛下这一使自己老这么贫穷的理想,可总是有什么把自己阻挡

在我14岁时的乡村,文学这个恶魔却已把我的肉身与心灵占有;文学开始如一个奴隶主,要把我沦为它终身的奴。为了它,我开始与父亲第一次对抗,在父亲棍棒的敲打下,父亲把我彻底打向了自己的梦想,打向了文学图书馆,打向了那些能给我启蒙的远方

如今,我将苦闷地怀着这个文学梦想,不知走向哪一处安装

我在不知疲倦投稿中不知道能不能换来供我写作哪怕半年时间的费用

我苦闷在这个坡上,苦闷在这个房子里,闷到了2009年6月16日的今天,闷到这个端午节

今天的人在纪念诗人屈原,不知道多少年后,会不会有人,去纪念我为梦想付出的一切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

半途主义是由著名作家唐国明提出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是: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

他经典的表述为:“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通过已经发表、出版大部分草稿的《零乡》,以诗意流方式融合诗、文、史、哲、数理,将半途主义具象化为对“归属感缺失”与“人类永恒漂泊”的哲学反思,形成了独特的“鹅毛诗式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废话”文学风格。

半途主义认为人生与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与过程中,既无绝对的起点也无绝对的终点,一切皆在“途中”。

人作为“途中人”,既不属于过去、现在或未来,也不拘泥于故乡与他乡,而是始终处于半途之上。生命的价值在于“此刻”,即“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在千难万险中,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

每个人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的皇帝。在《零乡》这书中,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

一个忠于自己的皇帝的士兵,一个不失鹅毛风范骨、长风情怀心,开创鹅毛诗、诗意流、半途主义,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写有《零乡》、忠于自己理想的作家唐国明,与一些神神色色的人,以长城要塞为中心,共同交集出了一部从古至今,跨越几千年的话剧一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整部作品以鹅毛满天的方式,以诗意流的形式,讲述了永处半途之上、永处无归零乡状态的“我们”,为了一个归,一个此刻又一个此刻艰难奋进到今的历程。

唐国明的《零乡》是一部融合自传、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的长篇作品。该书被视作“诗意流”与“半途主义”文学的开创性实践,以独特视角探讨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被称为“一部关于我与我们被零乡的书”。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自传小说”,《零乡》结合了文学、哲学与数学思维,通过碎片化的废话叙事展现个体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书中包含2019年、2022年前后出版的《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指出人类处于“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状态。提出“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透露了作者以“考古复原”方式训练文本的能力,并尝试将他人文本改写成理想版本,展示创作过程的思考。

部分内容涉及作者在程本后40回发现曹雪芹文笔的基础上,对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考古复原、纠正前80回错误、删除非曹雪芹文笔的经历。

从文学哲学上说,“零乡”是唐国明开创的一个词。

提出了“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此处”的哲学观点。

通过“零乡”这一概念,道出了,人类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此处的状态,以及人类在“重复在此”里,不得不把此刻此处作为归,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的哲学主题。

2025年3月14日安徽全椒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好书推荐”发布了何章平先生写的《在喧嚣中觅得诗意栖居:<零乡>》一文里——称唐国明为“都市生活的诗人哲学家”。称《零乡》一书“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熠熠光辉,每一章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叩问,如同镜子一般,清晰地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

————————————————————————————————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在前人做出的文本成就基础上,纠正前80回文本中的不通、删除第67回中不是曹雪芹的文笔,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的80回后曹雪芹文笔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来,无限真实地再现曹雪芹生前完成的百回《红楼梦》。——《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编辑

—————————————————————————————————————————————————

———————————————

唐国明,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杂志上发表作品近100万字。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另外,在数学上,唐国明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两组项数相同数差为1为2的连续数之和的数差规律,如1、2、3、4与5、6、7、8;这两组数之和的数差就是项数4的平方16。如2、3、4与5、6、7。这两组数之和的数差就是项数3的平方。如2、4、6和8、10、12,这两组数之和的数差就是第一组数尾项6乘以项数3,或数差2乘以项数3的平方。

0 阅读:2

明博唐国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