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时任西路军总部侦察部部长的欧阳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欧阳毅等数名同志躲在一处隐蔽的山洞之中,国民党反动派组织了大量的人手连夜展开搜山行动,一支支火把组成了密密麻麻的光点,搜索的范围逐渐缩小。

欧阳毅等人此时心中颇感悲凉,就在前不久,他们的队伍还有一百余人,都是一些失散的干部们组成。但此时却已经在敌人的追捕下被再次打算,只剩下这几个同志相互依偎。即便如此,面对敌人越来越小的搜索圈,被发现已经是迟早的事情。
欧阳毅很清楚,如果此时被敌人抓到,他们将面临的必然是牺牲,绝无第二种可能。危急关头,如何脱险成为当务之急,但众人却始终没能想到好办法。最终,还是欧阳毅想出了一个摆脱敌人的计策。
等敌人逐渐搜索到山洞的时候,欧阳毅已经让人将所有的物资都装在了马背上。等敌人靠近后,立刻将马匹放出去狂奔。果然,敌人见到突然出现的马匹,立刻就兴奋起来。一来,敌人夜里看不起马匹上是否有人骑乘,所以判断骑马者在我军之中的地位不低,若能俘虏定然可以“立功”;

二来,马背上的东西看着就不少,即便不能抓到人立功,马背上的东西也够他们发一笔小财。毕竟当时的天色这么暗,抓到马匹以后私藏几件物品,也不会有人知道。考虑到这两点以后,一部分搜查的敌人没有继续压缩包围圈,而是追着马跑开了。
而这种局面正是欧阳毅想要的,他见到时机成熟,便一声令下,率领几名同志冲出了山洞。借着夜色的掩护,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从一处人迹罕至的陡峭悬崖下了山,总算是暂时脱险了。
再陷危局突围期间,几个人再次跑散,欧阳毅与警卫员小张结伴而行。两人渡过黑河以后,自知前路艰辛,若继续身穿军装定然难以活命,遂决定找当地百姓换两套普通百姓的衣服。欧阳毅当时有自己打算,知道自己是知识分子,穿上普通百姓的衣服也不像普通百姓,毕竟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咋可能读书呢?

于是,欧阳毅将自己的皮衣和眼镜都用来和当地百姓换衣服,却没想到百姓也有小心思,竟然拿两套残破的衣服和他们换。小张当时看不过去了,直接要求老乡给换两套干净的,却没想到对方直接劝他们快点走,还威胁说村子里就有马家军,令小张顿时哑口无言。
两人换上破衣服以后,也不用扮当地百姓了,直接成了乞丐。他们凭借回想以往遇到的乞丐行为,开始尝试起乞讨来。只不过当地的百姓太穷了,自己都吃不饱饭,能够给他们一把豆子的人家都难遇到。
无奈之下,欧阳毅和小张只能生吃豆子,再饮河水,总算是勉强活下来了。但长期如此,即便饿不死也没力气赶路,欧阳毅决定去地主家碰运气。结果地主太凶了,不仅不给吃的还打人,恶犬也趁势扑了出来,咬了欧阳毅的腿一口,鲜血顿时涌了出来。
欧阳毅见状,立刻趁势倒地,同时大声连呼“地主家的狗咬死人啦”。地主见势不妙,赶紧拿出两碗大米饭给他们,一边骂骂咧咧的赶人,一边关上大门。欧阳毅虽然受伤了,但好歹换来两碗米饭,两人算是吃了顿饱饭。

两人此行的目的地是海原县,那里有红军驻扎,只要能抵达海原县就算真正得救了。但沿途都是敌人的重重关卡,只要一道关卡没能混过去,就算是前功尽弃了。欧阳毅自知继续前行定然是生死未卜,但回延安的决心还是没有让他选择留下来生活。
期间,欧阳毅与小张也尝试过给人打工糊口,但欧阳毅是文化人,干起重活根本吃不消,不仅没领到吃的,还被监工打了一顿。无奈之下,欧阳毅决定带着小张冒险过黄河的关卡,打算到对岸再寻生存之法。
但欧阳毅有一个担忧的事情,那就是他当时身上随身带着一块瑞士产的怀表和一支派克钢笔。这两件东西价值不菲,估价差不多得十块大洋。而且意义非凡,都是欧阳毅在军中立功获得的奖品,这也是他为什么始终没舍得卖掉或者丢掉的重要原因。
重返延安但此时若想安全混过敌人的关卡过黄河,这两件东西势必会带来巨大风险。如果被敌军士兵给搜出来,一个乞丐身上带着如此贵重的两件物品,定然会产生怀疑。思来想去,欧阳毅决定将怀表和钢笔藏进了干粮袋里,又将这几日讨要来的已经发霉的食物塞了进去。

当时的天气已经非常炎热,食物发霉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敌军士兵搜查时并未因此引起怀疑。这名士兵原本确实打算搜查下干粮袋,但等他打开干粮袋的那一刻,闻到那股馊味时,立刻没有了继续搜查的想法,骂骂咧咧的让欧阳毅过去了。
在过关卡之前,为了避免引起敌人注意,欧阳毅决定和小张分开过关卡。但欧阳毅按照约定等了一天后,仍然没见小张来找他时,一股悲凉的心情蒙上了心头。欧阳毅独自一人登上了一个老汉的羊皮筏子,渡过了黄河。
到了对岸以后,欧阳毅恋恋不舍的取出了怀表,在河水里清洗后递给撑羊皮筏子的老汉当报酬。老汉见状却没有接,笑着说红军老总的东西我可不敢收。这句话一出,令欧阳毅顿时大惊,原来老汉早就识破了他的身份。
老汉见欧阳毅吃惊,笑着解释道,最近他送过好多个红军过黄河,有的伪装成商贩,有的伪装成百姓,也有的和他一样扮成乞丐。老汉还说,马家军害人不浅,红军打他们是好人,所有人的船资他都没要,令欧阳毅十分感动。

欧阳毅很快来到靖远县,在这里讨饭时来到了大户许秉章家。许秉章是教书先生,颇具文采。欧阳毅讨到吃的以后,给许秉章写了一幅对联,令许秉章大感意外,遂将欧阳毅奉为座上宾,劝欧阳毅在此地赚够盘缠再上路。
于是,欧阳毅留在了当地给富户写对联,逐渐有了名气。“靖卫团”团长得知欧阳毅的大名以后,专门设宴求一幅对联。席间,团长麾下的师爷出了一幅对联考验欧阳毅,结果欧阳毅的对联令对方佩服的五体投地,此后名声更盛了。
就这样,欧阳毅赚了不菲的盘缠,很快就正式踏上了回延安之路。由于盘缠开路,欧阳毅一路上十分顺利,在众多返回延安的人中,欧阳毅的精神面貌算是最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