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峻的白色恐怖下,环境十分恶劣,彭咏梧的工作又很紧张,白天他是中央信托局的高级职员,下班后,又四处奔忙,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彭咏梧的薪水是比较高的,但他除留下必要的生活费外,其余全部交作党的活动经费。作为银行高级职员,吃得太差容易引人怀疑,老彭和江姐经常悄悄买点烧饼,躲到党内同志家里吃完,又穿得漂漂亮亮地出去。工作重、生活差,彭咏梧患上了肺病,经常累得吐血,仍然忘我地工作。
1947年秋,人民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入了大反攻,中共川东临委决定在下川东搞武装斗争,建立游击根据地,开辟第二战场,破坏敌人的兵源、粮源,牵制敌人进行内战的兵力,配合解放大军,早日解放大西南。
身为临委委员的彭咏梧,积极争取去下川东打游击。临委认为彭咏梧是下川东云阳人,既有对敌斗争经验,又对下川东情况比较熟悉,是个合适的人选,因此决定:派彭咏梧去下川东领导武装斗争,兼任党的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同时派他的爱人江竹筠和办《挺进报》的吴子见作他的助手。
彭咏梧一行到达万县后,向下川东地工委传达了川东临委关于开展武装斗争的决定。下川东地工委根据党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以及历史、地理等各种条件,确定把武装斗争的重点放在云阳、奉节和巫山、巫溪一带,这一带地势险峻,与川陕鄂广大山区连成一片,具有开展游击战争的有利条件,特别是这里盛产盐、煤,在手工操作的盐厂、煤窑,劳动条件恶劣,工人受着非人的待遇,地下党组织又长期在盐、煤工人中进行宣传,发展党员。当人民解放军打到湖北的消息传来后,一部分工人迫切要求武装起义,迎接解放。
11月底,彭咏梧来到云阳云安镇,在作坊沟刘子俊同志家召集了地方干部会议,初步了解各方面情况。会后,彭咏梧假扮“万县大有油号张经理”以进山收购生铁桐油为名,由汤溪特支书记沈凯陪同,沿汤溪河溯江而上,一路上彭咏梧豪情满怀,对身边的同志讲:“农村像一堆干柴,一点就着。”在农坝乡炉塘赵唯家里,召开了云阳、开县、奉节、巫溪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彭咏梧为政委,参加过1935年中央军委领导的云阳暴 动的老党员赵唯任司令,辖三个支队:巴北支队由赵唯兼司令员,李汝为任政委;奉大巫支队由彭咏梧亲任政委,七南支队由刘孟伉任司令员兼政委。
炉塘坪会议,揭开了下川东武装斗争的序幕,是一次为下川东武装起义奠基的历史性会议。
会后彭咏梧、江竹筠、蒋仁风、吴子见分别来到奉节青莲乡领导奉大巫支队开辟游击区。蒋仁风参加过南昌起义,又在川北搞过民变武装,有实践经验,作彭咏梧的军事助手,担任奉大巫工委书记,陈太候任纵队副司令兼奉大巫支队司令员。
陈太候人称陈老四,原是个袍哥大爷,小地主家庭出身,后因家道中落,他只上过三年私塾。1944年,他多方筹集来的准备开办糟坊的本钱,被区府官员刘某没收,陈太候多次要求发还,均遭拒绝,眼看血本无归,陈一气之下将刘击毙,由此逼上梁山。多年的江湖闯荡中,因为待人义气,很得同伙依赖,不久当上舵把子,他以广交朋友,组织了袍哥性质的“金兰社”,手下有两百余人,十多条枪,邻近几乡的豪绅明知他暗中把持乡政权却也奈何不得。
1941年奉节地下党负责人王庸被关进监狱,不久王神秘越狱,成为当地奇闻,陈太候非常仰慕,多次打听王庸的下落,并流露出对王的信任和敬佩,汤溪特支派人以王庸的名义与陈见面,真是一拍即合,他表示“我一生乱闯,没人指路,共产党的主张太好了,我坚决跟共产党走,杀头也不变心。”并由彭咏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县花乡乡长彭汝中是陈太候的表兄,为人正直,足智多谋,遇事不乱,深得陈太候敬重,他不仅以乡长身份支持陈太候枪支、钱粮,还利用乡长职务之便掩护游击队活动,还安插了七名游击队员当乡丁,掌握了枪 支。
青莲乡的大地主、私立青莲中学董事长肖和中拥有七八十条枪,1945年赵唯派党员雷继平等打入该校,团结影响了一批学生。次年党员贺德明又被派到青莲中学,渐渐赢得了肖和中的信任,当上了青莲中学校长。肖的儿子肖克成思想进步,与贺德明很是谈得来,党的力量逐步控制了这支地主武装。
还有一户地主廖竹、廖沛兄弟,在地方上有相当势力,拥有20多条枪,地下党组织通过他们的亲戚、学生做工作,使他们由中立转为全力支持斗争。
青莲、昙花、大寨三乡实际已在游击队控制下,云奉两巫的武装骨干开始向青莲、县花集中。主要有谢国茂小队,谢是云阳人,后流落到巫溪,无固定职业,他工作十分积极,为人正直勇敢,带领有煤矿工人、船工等30余人,由蒋仁风对他们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着重教育他们不怕牺牲,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机密。这种简单明确的教育是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在以后的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这批人不论在战场上,还是在监狱里都表现不凡。另有吴伦碧小队,和组成较晚的宋海清小队,这两个小队人员组成比较复杂,且因为到得晚,政工人员少,几乎没有做什么教育改造工作,便参加了武装起义。12月25日,利用彭汝中娶儿媳妇为掩护,各地武装骨干来到青莲乡举行了奉大巫支队成立大会。
彭咏梧等研究决定战斗定在1948年1月25日,云奉巫三县同时发起,先袭击云阳的云安盐场和巫溪大宁盐场,然后向中间靠拢,到青莲乡会师。
驻防大宁盐场的是一个税警中队,事先已由地下党作了策反工作,答应起义部队到达时,里应外合,响应起义。谁料时机不密,一个县政府的小官假装探亲刺探情报,被游击队处决,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不仅收了税警的枪还对大宁盐场作了严格戒备,游击队袭击大宁盐场的计划落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彭咏梧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趁敌人还来不及协力对付游击队,提前突然袭击,然后缴获些枪械来加强游击队的武装。袭击地点,选定离云安盐场不远的商业重镇南溪,时间比预定整整提前了17天,定在1月8日。
起义前,参谋长蒋仁风就战斗后如何控制局势,敌人围剿该怎样对付等问题,提出了意见,但未引起重视。
起义前两天,云安盐场内线人员送来情报,敌人已将战斗日期,通知各军政机关,打进盐场的人员送出情报说,税警人员已被撤换并加岗加哨,荷枪实弹,迫不得已之下,游击队只好临时改袭防守薄弱的西宁桥,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便缴获了20多支步枪,然后抄捷径,急行300里回到青莲乡。
攻打南溪的队伍于8日出发,9日天一亮,63名游击队员,顺利进入南溪场,突袭了尚在梦中的“自卫队”,打死了刚卸任的乡长胡汉章,俘虏了新上任的乡长,缴获机枪1挺、步枪52支、手枪6支、2000多发手枪子弹及六担步、机枪子弹及其它军需物资,战斗取得了预期的胜利。
谁知在回师途中,发生了意外。为如何处理缴获的战利品,谢国茂与吴伦碧发生分歧,因此队伍被分成两起。谢国茂轻敌麻痹缺乏实战经验,选择了一个低地青莲乡罗家坝尹家箭楼宿营,被尾追而来的云阳县保安队包围,游击队坚持抵抗,使敌人不敢接近,便逼当地老百姓背柴到箭楼墙沿,准备放火烧,谢不愿伤及老百姓,未开枪射击,待敌人点火时,才匆促组织突围,谢国茂等9名战士牺牲,钟铜匠受伤后被抓去活埋,造成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