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社交媒体Twitter上,一张曾拍摄于朝鲜平壤羊角岛国际饭店的照片得到了多位军事博主转发,照片显示平壤上空有一架明显区别于朝鲜空军现役机型的战斗机正在飞行。
对此,长期关注亚太军事动态的德国军事专家普雷希特表示:
“我敢肯定,这是一架由中国制造的歼轰-7A战斗轰炸机。”
倘若这张照片的真实性得到证实,那么中国歼轰-7A“飞豹”战机入朝就已成定局。不过,为什么朝鲜会看上这款中国研制于上世纪90年代、如今更是已经停产的老机型呢?歼轰-7A的引进对朝鲜国防究竟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歼轰-7“飞豹”简介歼轰-7是一款中航工业于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战斗轰炸机,在具备优秀对空/对海攻击能力的同时,也兼具一定的对空作战能力。
从1992年生产到2017年停产,中航工业累计生产了270余架歼轰-7,目前解放军序列中依然保留着200余架的服役规模。
根据歼轰-7公开数据显示,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8.5吨,有效载弹负荷为7吨,不过在升级到歼轰-7A后,它的机翼强度获得了升级,而且增添了一对挂载架,这让歼轰-7A的载弹负荷提高到了9.5吨,火力投射能力获得巨大加强。
此外,歼轰-7A的机载雷达和航电系统也获得了升级,具备了多目标打击能力与一定的抗电子干扰能力。
在解放军海空军装备尚未进入型号井喷期时,歼轰-7A是捍卫中国海域权益的主力机型,也是空军主要的对地攻击平台,它具备发射鹰击-83K反舰导弹以及KD-88空地导弹的能力。
某种程度上来讲,歼轰-7扮演着多用途战斗机的角色,空对面打击是它的主要战术功能。
虽然解放军目前已经列装的新锐多用途战机歼-16,在航电性能、作战半径、空战性能等领域均比歼轰-7A强出了许多,但歼轰-7A依然凭借低廉的服役成本获得了海军航空兵的青睐。
毕竟歼轰-7高达1600公里的作战半径以及携带鹰击-83K反舰导弹的能力都是海军航空兵最需要的性能。考虑到解放军需要这么一款“便宜管饱”的低廉机型,歼轰-7A也就继续在解放军序列里发挥余热了。
不过,虽然歼轰-7A在中国空军序列里仅仅是一款中低端机型,但放在朝鲜空军眼中,歼轰-7A无疑是一个“香饽饽”。
目前朝鲜空军严重缺乏空对面打击平台,最先进的机型还是上世纪80年代苏联研制的米格-29A。
然而米格-29A素来有着“机场保卫者”的绰号,作战半径仅有650公里,无论是空对面打击能力还是空战性能,都完全无法与韩国空军装备的F-15K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相提并论。
至于朝鲜空军数量更多的米格-21/23,本质上只属于第二代战斗机,在韩国空军的电子战体系面前,基本等同于战果数字一般的存在,战略上不存在任何威胁性。
而在海军领域,朝鲜与韩国的差距就更大了。
韩国海军装备了3艘“世宗大王”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超过10000吨,配备相控阵雷达与128单元垂发系统,整舰战斗力位居世界一流水平;
此外韩国海军还装备了2艘“独岛”级两栖攻击舰、9艘大型驱逐舰以及若干护卫舰,整体实力排名全球第8。
至于朝鲜海军,目前基本以小炮小艇为主,基本不具备成熟的水面作战体系,只能算作一支弱小的岸防海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朝韩爆发热战,朝鲜基本不可能阻止韩军夺取制空权与制海权的一切行动。
在现代战争中,失去制空/制海权对胜负天平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朝鲜显然对这种现实也有相当清醒的认识,在2020年还一度试图从俄罗斯引进苏-35来改变现状,但苏-35高达上亿美元的售价令朝鲜望而却步。
虽然中国也有先进四代机型可供出口,例如JF-17“枭龙”以及歼-10CE,但这些都是空优作战为主的机型,即便朝鲜少量引进,也难以改变海空力量远远落后的局面。
不过,歼轰-7A对于朝鲜而言就是一款相当实用的机型。首先,歼轰-7A作为低成本机型,而且还是从中国空军手中退役的二手机型,即便是朝鲜这样的小国,也有足够的预算大量采购。
对于朝鲜空军而言,现在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不是追赶机型性能,而是尽快获得一批规模足够、性能够用的战机,也就是以规模优势弥补性能差距。
其次,歼轰-7A能够弥补朝鲜空军目前最急缺的空对面打击能力。歼轰-7A作战半径高达1600公里,弹药载荷超过9吨,可以发射鹰击-83K、KD-88等精确制导弹药,只要数量足够,就能对韩国海军构成不小的威胁。
此外,歼轰-7A也可以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破坏韩军机场与雷达站,从而削弱韩国空军对战局的影响力。
最后,朝鲜引进歼轰-7A,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双赢”局面。在中国空军大量列装歼-16后,200余架歼轰-7A的未来去处就成为了军迷们热烈讨论的话题,毕竟这些机型的服役期最多不过20余年,直接淘汰也颇为可惜。
而朝鲜引进这批二手歼轰-7A后,不仅可以让中国空军腾出序列装备新锐战机,而且也可以提高朝鲜军事实力,让中国在亚太方向获得一个更加有力的战略伙伴,从而应对来自美日韩的军事压力。
不可能,1817号联合国制裁令中国还是要遵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