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网络 与本文内容无关
“畅通沟通渠道”之类的用法在新闻中常常可以看到。
“畅通”在我的知识储备里是形容词。形容词怎能这么使用呢?是不是“畅通”是个兼类词,兼有动词性?于是问Deepseek,“畅通”是什么词性?它给的答案是:
“畅通”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使顺畅无阻”。例如:动词用法:“这条道路已经畅通了。”“我们需要畅通沟通渠道。”
此外,“畅通”也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顺畅无阻的状态”。例如:形容词用法:“交通非常畅通。”“信息传递很畅通。”
因此,“畅通”既是动词,也是形容词,具体词性取决于语境。
对它的解释心存异议。于是问百度AI。它的解释是:
“畅通”不是动词,而是形容词。它的拼音是chàng tōng,注音是ㄔㄤˋㄊㄨㄥ,词性为形容词。
“畅通”的基本释义是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它的近义词包括流通、流畅、通畅、疏通等,反义词则有阻碍、停顿、阻塞、断绝、闭塞、艰涩、窒碍、堵塞等。例如,“畅通的河道”和“道路畅通无阻”都是常见的用法。此外,“畅通”不仅可以修饰交通,还可以形容呼吸、气流等。
我把百度AI的解释给Deepseek。哈哈。它不像人,挺实诚的。它说:“百度AI的解释是正确的,‘畅通’确实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它还对其用法作了进一步说明。
我又问“我们需要畅通沟通渠道这句话通顺吗”。
它肯定的回答:是的,“我们需要畅通沟通渠道”这句话是通顺的,语法和语义都正确。
其中,“畅通”作为动词使用,表示“使顺畅无阻”,而“沟通渠道”是宾语,整句话的意思是“我们需要使沟通渠道顺畅无阻”。
如果你觉得表达可以更自然,也可以稍微调整一下:“我们需要疏通沟通渠道。”“我们需要确保沟通渠道畅通。”
不过,原句已经足够清晰,完全可以使用。
再问百度AI。它的回答是:
“畅通沟通渠道”这个短语本身是存在的,并且在多个来源中使用过。“畅通沟通渠道”在官方文件和媒体报道中高频出现,应该是常见的搭配。用户的问题中的句子结构是“我们需要+动词+名词”,这里动词是“畅通”,名词是“沟通渠道”,符合语法结构。
按照句子结构来说,“我们需要畅通沟通渠道”看起来是符合语法结构的。但是并不能表示这句话通顺。问题在于“畅通沟通渠道”。尽管“畅通”在这里做了谓语,但是它的“身份”不能充当谓语。它不能因为在句子中承担着“谓语”的功能就是“动词”了。现代汉语语法里没有此规则。
不错。形容词可以做谓语。“可是,也有一部分形容词不能做谓语,它们可以叫做非谓形容词。例如,大型、巨额、共同”等。“这一类形容词不能用‘不’否定,有的可以用‘非’否定。”(见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第320页)。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树声等著)在《形容词谓语句》中说道:“形容词虽然可以独立做谓语,实际上这种句法比较少见。”“形容词谓语句常常包含比较的意思。”“有时候,形容词前头带表示程度的副词。如‘酒味很纯正’。”“有时候带否定副词。如‘他的责任不轻呢。’”(见第23页)
“道路畅通无阻”,可以;“畅通道路无阻”,不可以。
干嘛非要说“我们需要畅通沟通渠道”不可。“我们需要沟通渠道畅通”,或“我们需要畅通的沟通渠道”,简单明了,又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为什么舍弃不用呢?
汉语语言运用创新是可以的。但是创新得守基本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