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挨打又挨骂,以前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心理问题?答案让人深思

浩晔评育儿 2023-11-07 15:46:00
从孩子方面来看

将以前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各方面对比一下,就以我自己小时候为例:

1、玩耍的场所

以前的孩子:无论是在乡下还是在城市,都有广阔的玩耍天地。

那时候没有这么多的高楼大厦,大多数都是平房,

即使有楼房,楼层也不高,邻里之间也相处和睦。

视野开阔,心胸也会更宽广。

记得我在乡下的时候,门前有池塘,有果树,

屋后有大山,山上春有百花,秋有野果,好吃又好玩。

读小学去了城市,住在我爸工作的机关大院里,

虽然场地有限,不能漫山遍野的跑,

但院内有大片的草地,有各种鲜花争奇斗艳,

院外是大堤,大堤下面可以玩沙子,玩泥巴,水浅的时候还可以玩水。

每天做完作业,想去哪里玩都行。

哪怕有的小伙伴调皮被父母打了,前一分钟还在哭,后一秒就跟小伙伴们跑没影了。

心理问题?

想都没想过好嘛,那仿佛是一阵风吹过,不留一丝痕迹。

现在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带出门,就只能在家里玩手机。

虽然交通发达,生活便利,节假日可以出门旅游,

但日常的生活大部分是学校和家之间的两点一线。

父母工作不忙的,节假日会带孩子们出门玩;

工作忙的,孩子们就只能呆在家里玩手机。

除了住别墅的家庭,普通人家,家里又能有多大的空间。

孩子长期在小小的空间里面生活,相对于曾经我们小时候的广阔的天地,

你觉得谁更开心?

2、朋友方面

以前的孩子:有众多的小伙伴

在乡下的时候,每家不止一个孩子,小伙伴多。

来了城里,虽然爸爸的很多同事家里是独生子女,但同事多,孩子自然也多。

年龄相仿的孩子,不用一分钟就混熟了。

每天都忙着和小伙伴们玩,考虑的是玩什么新鲜的游戏,

什么时候去草地上寻宝,去什么地方探险等等。

哪里顾得上什么心理阴影,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考虑什么心理问题。

现在的孩子:很难有可以说心事的朋友,能玩到一起去的,也不多

有的家长等孩子一放学或者休息,就急匆匆的带孩子去各种培训班。

基本上没有玩耍的时间,又能去哪里交朋友?

家长可以说让孩子交能共同学习的朋友,但这样的朋友,就更难找了。

当然,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外面玩的话,也有可能交到玩在一起的朋友。

但小孩子玩耍的时候万一有点什么小冲突,

父母不干预,让孩子们自己解决还好,

父母一干预,可能两个孩子的友谊就此结束了。

3、挨打、挨骂方面

以前的孩子:谁没挨过打,谁没挨过骂?

主打一个大哥别笑二哥,谁也别嘲笑谁。

以前各家各户都是开放式的,连门都很少锁。

别说哪个小伙伴挨打了,就是谁家吃了什么菜,都一清二楚。

今天你爸爸打你,明天我妈妈打我,后天他妈妈打他,

挨打就挨打吧,大家都挨过,同是难兄难弟,只会互相安慰。

而且大家都有从众心理,都挨打了,自己挨的打似乎就不算什么了。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备受宠爱

别说挨打,就是大点声对他们说话,可能就会招来长辈的护短。

被夸着长大的孩子,没经历什么挫折,受挫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

4、每天的运动量

以前的孩子:运动量大

上学放学基本上都是步行,或者和小伙伴们一路小跑。

作业没那么多,小孩子做完作业就出门玩,电视也没有那么多节目,

小孩子很少有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一出门,那运动量就小不了。

即使没有太多的玩具,但能让一群孩子跑来跑去的游戏却也不少。

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些,会让我们心情愉快。

每天乐呵呵的,又怎么会有心理问题?

现在的孩子:运动量少

上学放学都是车接车送,就算家里没有小汽车,也有一辆电动车。

不是父母接送就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接送,很少有步行上学的。

放学之后呢,又有做不完的作业,能早点睡觉有时候都是奢侈。

我侄子现在初二,每天都要到十一二点才能做完作业,偶尔还熬到凌晨。

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也没有时间玩。

所谓书山题海,不外如是。

5、心理需求方面

以前的孩子:很容易满足

那时候物资匮乏,吃穿用度方方面面,都要省着来。

没有太多小零食,偶尔吃一小袋萝卜丝做成的开心果,

或者喝一杯酸梅粉冲的水,就会让孩子们心情愉快。

过年过节满满都是仪式感,穿新衣,吃各种美食,更是让孩子们快乐到飞起。

现在的孩子:不太容易满足

想吃什么随时可以吃到,却再也没有在等待和期盼中吃到美食的愉悦。

节假日也不过是“小长假”,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大量的家庭作业。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节假日也就能睡睡懒觉让人心情比较愉快了。

所以,从以上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

虽然以前物资匮乏,但孩子的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

作业相对比较少,小伙伴多,玩的地方多,

孩子们顾着玩去了,即使有心理问题,很大可能也是转瞬即逝。

从大人方面来看

以前没有这么便捷的网络,大家能知道的,也就周围发生的事情,

甚至连所在城市的新闻,也都要看报纸才能了解一点。

而现在,可以说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

别说本城市,就是世界各地的大事,都能在网络上看到。

以前如果谁家的孩子有心理问题,也仅限于周围的人知道。

周围又能有多少人?

不在周围,不知道的,没见过的人,就会觉得不存在,

于是就给大家造成一种没有任何孩子有心理问题的错觉。

再说,我们能吃饱穿暖,也没多少年。

在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想的都是填饱肚子吧。

心理问题?在饥饿面前,似乎要退居末线。

总之,从以上方方面面的对比来看,以前的孩子确实很少能有心理问题,

再说,即使有,但除了周围的人,其他人不知道,同样会视为一切如常。

也不必纠结以前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谁的心理问题多少,时光无法倒流,

既然回不到从前,既然明知道现在的孩子心灵比较脆弱,

就要想办法提升他们的抗挫能力。

0 阅读:137

浩晔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