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在的中国车市超级内卷。卷价格、卷流量、卷营销,甚至卷老板。但最应该卷的,就是安全。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汽车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
众所周知,严苛的制造工艺是汽车安全的保证。在“看不见处”极致研磨,尽管带不来流量,却是真正的在为消费者负责。它需要用料选材、出厂测试多道工序的层层把关,方能将一辆合格品质的车放心的交到消费者手中。在这样的花式内卷时代,长安福特就是这样一个特例,在安全品质上下足猛料。

目前,几乎所有合资车载重量都在450公斤以上,而个别低价国产车为了降低成本,按照载重量最低标准375公斤造车。如果春节回家行李有50公斤,那么,每位乘客体重不能超过65公斤,否则就会超载,导致刹车距离延长,容易发生追尾事故。载重量降低后,车企可以减配刹车系统、减配车轮羊角、悬架下摆臂强度,还可以降低减震弹簧、减震筒的用料档次。也就是说,降低载重量后,底盘上几乎所有的部件都可以降低标准和成本。

如果新势力车企能够像老牌车企那样,比如大众、丰田和福特拥有大量的市场占有率,自然可以主动选择“卷”或“不卷”。
而它们现在不得不面临占领市场的艰难。
曾经有专家提出一个问题:卖 80 万辆车、一年赔 30 亿元,或者卖 30 万辆车不赔,哪个更好一点?
有网友评论:两个都不好,最好的是卖 80 万辆车赚 30 亿,结果大部分新势力卖不到80 万辆,还倒亏 30 亿,不买反而是在替这些车企省钱。
以 2023 年的数据为例,中国前十大车企凭借 2315 万的销量拿了不足 2000 亿元利润,换算成净利率刚过 4%。

大家都知道汽车行业内卷严重,这种内卷某种程度上有点“自残”的味道。卷时间,原本3~4年的开发周期,压缩到一年半,很多车型带着很多问题上市,坑害消费者,同时也把一批“奋斗者”卷倒下了。
卷技术,想当然地将某些东西搬进车里,什么彩电沙发、透明电视、剧幕投影......完全想当然,玩头脑风暴,玩弄噱头,吸引眼球,忽悠消费者,忽视最基本的安全。如果我们的车辆设计忽视最基本安全,一味地迎合消费者,与兜售ya片无异。今年上半年出现的“电动帐篷致死”事件就是典型恶意卷技术的结果。将某些不成熟,看似简单的技术想当然引入车辆中,没有充分的实践论证,没有从源头规避可能的危险操作和CASE,结果车主成了小白鼠了。

此外,在日前举办的2024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余承东还表示,现在智能电动网联汽车中,全世界Number One的卷王应该是比亚迪,因为比亚迪有超低的成本。但我们华为因为不善于卷超低价格,还是善于卷价值、卷智能化,卷豪华感、舒适感,卷安全。余承东强调,让善于卷价格的去卷价格,我们来卷价值;华为要卷高质量的、卓越的用户体验,尤其在智能化上卷,我们认为这能卷出更大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