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底蕴,是学会与自己相处,这才是人生的根本

浮生归来超少年 2020-07-20 12:02:39

我们学习了太多如何与人相处的教条,却忘记了最为根本的一点,即如何与自己相处,而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根本。

在没完没了的念头中,我们就像波涛上摇曳的孤舟,时而被冲向这里,时而被甩向那边,片刻不得安宁。

只有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紧紧的抓住灵魂,不做身体的奴隶,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谐,让一个真正的自己去和一个了解的世界相处,使人生更和谐,更顺遂。

庄子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这里的“独有”指的是独立自在、自我和谐、自我完善,也就是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

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时间为伴,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而且它如同养分,对人的滋养是缓慢渗透的。

而要学会与自己相处,就需要一种独处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理解为即便孤身一人,内心依然具有充盈感和安全感。

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人们常常容易将独处认为是孤僻的性格使然,不愿意接触外界,与人联结。有心理学家认为:独处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非自愿独处,一种是积极独处。

非自愿的独处,会给个体带来伤害,常常与强烈的寂寞感和痛苦有关;而积极独处能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并有益于心理健康。积极独处,是一种人格特征,个体在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喜欢为自己保留一些时间独处的行为倾向,是一种自主的积极选择。

一个人如果无法独处,那么其人格与思想就无法真正成熟。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真正地做自己,也才能认清自己。

真正的独处是一个人与自我的对话,而对话不限形式,就存在于简单的日常生活中。与自己相处,像是一种总结,也像是一种准备,先要有这种心境来打底,接下来,有书、有茶、有音乐……比世界更辽阔的,该是人的内心。

独处是认识自我的良方,理想的独处是:不纠结于过去,不迷失于未来或是他人,关注于当下,身心合一,觉知此刻所发生的一切。独处不等于把自己关进小黑屋子里,而是安住于此时此地,完全觉知当下发生的一切。

学会和自己相处,不要再遗弃你自己了。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繁华过处皆如烟,淡淡人生静静过。看轻浮华,给人生留一点空白,让生命安静素简。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