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蜀汉衰落的起点,人们普遍认为是关羽在荆州的大意失守,但也有观点指向刘备攻打东吴的决定。关于刘备是否该出兵伐吴,争议一直存在,就像诸葛亮北伐的对错一样,众说纷纭,难以达成一致。
从当时的战局分析,刘备伐吴之战若有一员关键将领在,或许不会遭遇如此惨败。这位将领究竟是谁?
【一、该不该伐】
从刘备的立场来看,讨伐东吴是必然的选择。众所周知,他出兵吴国的直接理由是为关羽复仇,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兄弟情谊极为深厚。在刘备最初创业时,他既无实力,也缺乏个人武力。
幸运的是,刘备始终有两位忠实的伙伴——关羽和张飞。他们从刘备一无所有时就开始追随,直到他登上皇位,这段漫长的旅程中,刘备多次面临生死考验,但无论何时,他都深信这两位兄弟的忠诚。
尽管刘备屡遭挫败,关羽和张飞依旧对他忠心耿耿。史书记载,他们三人关系密切,连睡觉都在一起,刘备甚至视这两位兄弟比自己的妻子还要重要。然而,如今关羽已死于东吴之手,他的头颅被送往曹魏,而遗体则留在东吴。
张飞同样遇害,头颅被东吴带走。面对两位结义兄弟的惨死,刘备不可能保持冷静。尽管后人常批评他虚伪做作,但有一点大家一致认可:刘备极为重视自己的声誉。
刘备之所以能招揽众多能臣猛将,关键在于他素来以仁义著称。正因如此,东征孙权势在必行。结义兄弟关羽遇害,若刘备置之不理,蜀汉内部必然军心涣散。一个连内部凝聚力都无法维持的政权,又怎能实现复兴汉室的宏图大业?
刘备决定出兵,部分动机在于稳定那些在他起步艰难时就追随他的老部下们。关羽不仅战败,还丢失了荆州,这一战略要地对蜀汉极为关键。荆州的地理优势使其既能防御又能进攻,根据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控制荆州对蜀汉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刘备决定出兵,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动机,那就是重新夺回荆州。我们来看看当时三国鼎立的局势。大家都知道,世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因此,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其实并不稳固。甚至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孙权就已经开始考虑与曹魏结盟的可能性了。
一开始,关羽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优势,轻松击败了对手。孙权对关羽的强大感到非常不安,于是写信给曹操,请求他出兵对付关羽。后来,关羽被杀,孙权特意将他的头颅送给曹魏,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关羽的头颅成为孙权向曹魏示好的关键筹码。在当时的三国鼎立局面下,表面看似稳定,实则暗流涌动。无论是孙权、曹操还是刘备,内心深处都怀有统一天下的野心。孙权为了获得曹魏的支持,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而关羽的首级正是他表达合作意愿的重要凭证。
曹魏这边情况也不怎么太平。曹操一死,他儿子曹丕接班。曹丕刚上台没多久,就直接把汉朝给推翻了,自己当上了皇帝。
目前曹魏的局势经不起大规模战争的消耗,他们急需休整和恢复。相比之下,蜀汉内部却异常团结,两位重要将领的遇害激起了全军上下的复仇情绪。在这种形势下,曹魏显然不会对汉中发起大规模进攻,而这也为刘备提供了进攻东吴的最佳时机。
有人可能会提到东吴和曹魏结盟的事,但别忘了,在这之前东吴一直跟曹魏对着干,特别是赤壁之战,差点让曹操一统天下。这种情况下,曹魏怎么可能轻易相信东吴和孙权?再说刘备,他是在自己当上皇帝后才去打东吴的,而那时候曹操已经去世了。
随着曹操的离世,刘备内心的压力减轻了许多。即便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刘备能够取得胜利,他就有机会与曹魏形成对峙之势,从而改变三国鼎立的局面,转变为两强相争的格局。这无疑让刘备离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更近了一步。然而,要达成这样的伟业,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二、一员大将】
刘备坚持出兵伐吴,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这场战役胜算很大。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不同,实际情况并非一败涂地。相反,刘备在初期还取得了不小的胜利。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他才没有听从劝阻,执意发动了这场战争。
在取得胜利后,孙权观察到局势变化,再次派遣使者向蜀汉提出和解,并提出归还荆州的建议,但遭到了刘备的拒绝。同时,刘备在攻打东吴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少困难。值得注意的是,赵云因为反对刘备的伐吴决策而被冷落,甚至未能随军出征。
蜀汉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不小,毕竟多一员大将就多一分胜算。不过,真正影响最大的并不是赵云,而是缺席的张飞。虽然史书和小说都称赞张飞的能力,但他当时人在东吴,没能参战,这才是蜀汉最吃亏的地方。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张郃确实给他制造了不少障碍。然而,张郃曾是张飞的手下败将。当年两人交手时,张郃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只能带着十几名残兵仓皇逃命。
诸葛亮北伐时在祁山一带屡次受挫,主要因为魏将张郃的顽强抵抗。若蜀汉名将张飞尚在人世,以其勇猛善战的作风,必定能牵制张郃,减轻蜀军的压力。张飞作为蜀汉的猛将,在战场上素以威猛著称,他的存在无疑会对张郃形成威慑,使其难以全力对付诸葛亮。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张飞的早逝让蜀汉在军事上少了一员虎将,这也间接导致了诸葛亮北伐时面临的困境。
【三、得力大将】
在刘备攻打东吴的过程中,他面临一个明显的短板:缺乏得力的将领。随行的武将中,真正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只有马良、黄权等少数几人。其余将领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很多人的名字对后世来说都显得陌生。这种情况无疑影响了蜀军的整体实力和作战效果。
根据历史记载,在夷陵之战时,五虎上将中仅有马超和赵云尚在人世。然而,马超的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因此,刘备未将赵云带上战场实属遗憾,毕竟实战经验在战争中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魏延同样未被派遣参战。
倘若张飞仍在世,他完全有能力率领新一代将领奔赴战场。然而,张飞遇害后,刘备在讨伐东吴时竟然没有带上任何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这无疑暴露了他决策上的疏忽。
【结语】
刘备攻打东吴时,队伍里缺个能拿主意的军师和统领全局的将领。蜀汉这边虽然将军不少,可他们的经验都太浅,跟久经沙场的张飞完全没法比。要是张飞没遇害,蜀汉那场仗的结果肯定会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