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解决了乱世的根本问题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5-04-19 21:16:35

文 / 子玉

南北朝期间,北朝面对的最大困局是如何开发一套新的系统以同时覆盖内部的胡汉精英和地方豪杰,解决内部矛盾,这是事关一个王朝周期长短的大事。对此,孝文帝给出的答案是门阀体制,将贵族制度纳入北魏的政治系统。但这种纯粹的对魏晋制度的复制粘贴最终还是失败。后来,宇文泰在关陇开发了府兵系统,历史最终证明,府兵制适应了当时的现实,因为它不仅助力关陇系王朝群完成了一统的目标,更是孕育了继秦汉帝国之后的第二大帝国——隋唐帝国。

当贺拔岳被刺杀宇文泰被武川精英推举为关陇势力的领头羊之后,其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对外,要应付高欢势力的军事进攻,解决生存问题;对内要兼容关陇豪杰,解决在关陇的发展问题。

其中,内部问题属于长期战略,因为它事关宇文泰集团是否能在关陇立足并进一步发展的大事,而要想在关陇立足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对关陇门阀、豪右的吸收,因为,这些人都是掌握资源、能够决定关陇未来走向的实力派。

所以,在遭遇大统九年(543)的邙山之败,军力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宇文泰就正式决定扩军,“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

当年十月,宇文泰就在栎阳举行了大型的阅兵活动,大统十年(544)和大统十一年(545),宇文泰又连续在白水举行大型的阅兵活动。大统十二年(546),宇文泰又大会诸军于咸阳。次年(547),又在岐阳以打猎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练。

而频繁的阅兵、演练必然是为了让新兵适应既有的系统以增强军队整体的协调能力,同时强化将士之间的粘合力。

可见,宇文泰是在栎阳、白水等地大规模招收当地人参军,不仅补充了自身兵力的损失,还完成了扩军目标,将麾下的六军一步步发展为以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核心的二十四军。

至大统十六年(550),宇文泰正式完成了以二十四军为核心的府兵体系的建设。从此,这支军队南征北战,成为左右历史走向的主角。

但是呢,宇文泰扩军绝对不是简单以西魏的王朝机器直接深入地方进行招兵,因为,地方的武力主要掌握在那些当地豪右手里,宇文泰要想完成扩军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将这些地方豪右纳入西魏的军事体系。

这里多说一下,魏晋之后,北方不断陷入王朝崩溃、重建秩序的恶性循环中,所以,汉人门阀、豪右为了自保就凭借自身财力在地方发展乡曲,以保卫家乡、家族的安全,并进而作为入局五胡各王朝内部的砝码。

宇文泰要想扩军,必然绕不过关陇豪右。这就是史书在记载宇文泰扩军时“广募关陇豪右”的核心原因。

如此,不仅能够完成扩军的目标,还能进一步兼容那些地方豪右,以军事为切入点实现鲜卑精英和汉人精英的融合。因为,只有兼容了这些实力派,西魏才能在关陇这片土地站稳,只有融合胡汉精英消弭胡汉矛盾,西魏才能团结一致与东魏和南朝进行争霸。

就像东魏一样,如果高欢不能兼容高乾兄弟这样的地方实力派,那么其也很难在关东站稳。

但如何吸纳这些关陇豪右也是个问题,宇文泰给出的答案是让更具威望的当地门阀来争取这些势力。

于是,我们就能在史书中看到这样的记载:大统十二年(546),以郭彦为首望,统领乡兵,进大都督;大统十四年(548),以苏椿为乡帅,领乡兵,加大都督;以韦瑱领乡兵,加帅都督;加柳敏帅都督,领本乡乡兵。

而长安韦氏、河东柳氏、太原郭氏、武功苏氏都是当地的高门大姓,他们不仅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威望,更是最具资源优势的人,所以,以这些人统领乡兵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扩军动作,吸纳当地豪右,同时解决军事和政治问题。

当然,宇文泰之所以借助门阀的力量还是因为胡汉矛盾的存在,以及当时的西魏财力困窘,没有实力进行大规模招兵。

不过呢,以上四人却都是在西魏朝廷有一定职位的人。比如,韦瑱当时为鸿胪卿;郭彦在统领乡兵时为虞部郎中;苏椿是在西夏州刺史、行弘农郡事的任上被召回统领乡兵的;柳敏为丞相府参军事。

这四人不仅是西魏朝廷的大臣,更是宇文泰的心腹,比如,郭彦在西魏建立之前就是宇文泰的属官,韦瑱曾经两次为宇文泰关西大行台左丞。

可见,在扩军之前,宇文泰就已经将关陇地区的门阀实力派进行吸纳,如今,让他们兼领本地乡兵就可以以最高效率完成扩军,并吸纳当地豪右。更重要的是,宇文泰对这些人是绝对信任的。

用陈寅恪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盖宇文泰当日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以创霸业。”

宇文泰的霸府同时兼容了关陇地区的胡汉、文武精英,形成一个被后世称为“关陇贵族”的军政集团。

关陇贵族集团 图源/剧照

但是呢,将地方豪右和乡兵纳入西魏王朝只是第一步,如何兼容、系统消化这些人才是最终目的。

结果我们都知道,宇文泰设计、完善了府兵系统,在大统十六年(550)左右的时候完成了以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核心的二十四军。那些最初被授予大都督、帅都督的乡兵之长则以仪同三司充任。

而仪同府是府兵体制的基本单位,西魏府兵制的完整体系为:六柱国大将军—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仪同三司—九十六仪同三司。

由于宇文泰是领头羊,元欣是北魏宗室,这两人不领兵,所以八柱国中领兵的只有六柱国。

当府兵制体系完善之后,宇文泰集团的军事属性就已经完成了从鲜卑武力到关陇本地化的转型,正式和关陇这片土地深度绑定。

鲜卑武力彻底关陇化 图源/剧照

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还将胡汉精英、关陇豪右等实力派全部吸收了进来,有助于对胡汉矛盾的消化,同时集中了关陇地区的优质资源。

为什么西魏能在同具备资源、武力优势的东魏在军事竞赛中不断获胜并逐渐反超东魏、北齐就得益于府兵制这套系统的开发,尤其是这套系统对关陇豪右的兼容。

而东魏、北齐却因为没能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导致胡汉矛盾持续消耗着其内部,最终被北周兼并。

可见,乱世拼的本质是系统能力。

随后,北周、隋朝又继续对这套系统进行扩充、优化,并最终兼并南陈完成了一统天下的目标,当大唐继承了这套系统之后又进而发展为世界性帝国。

等于是,隋朝的一统实际上是一个西魏、北周、隋朝以朝廷机器将在西晋之后在乱世中独立的门阀、豪右势力吸收进来,与之融合并最终形成了一个掌控天下命运的被后世称为“关陇贵族”的军政集团的过程。

当这个进程完成之后,历史上就诞生了伟大的大唐帝国。

最后,我们还必须客观看待大唐帝国:大唐帝国实际上是西魏、北周、隋朝、唐朝这些关陇系王朝群接力、共同努力所拿到的结果。

属于集团化作战的逻辑。

因而,提到大唐帝国也绝对不能忘了宇文泰。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1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