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 年,暮年的曾志怀着万千思绪,郑重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她吐露心声:“主席,我是最早投身红军的战士之一,可如今,我却连一身象征往昔岁月的军装都没有。” 短短数语,道尽了这位老革命家波澜壮阔却又饱经沧桑的一生。
曾志,原名曾昭学,15 岁便毅然投身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成为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唯一的女兵。彼时,她将名字改为 “曾志”,暗下决心要为女性争一口气,更要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1926 年 10 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她参与湘南暴动,跟随朱德、陈毅踏上井冈山,投身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为了革命,她忍痛将自己的孩子托付他人,甚至经历了二儿子夭折的巨大悲痛。但这些苦难,都未曾让她的革命意志有丝毫动摇。
井冈山斗争时期,曾志在红军医院担任书记。有一次,她收到毛泽东的亲笔信,信上仅有一句话:“你务于今天下午赶到我这里。” 曾志匆忙赶去,才知晓是要调她随部队行动。在那艰难的环境下,每一次任务的调动,都意味着生死考验,而曾志从未有过退缩。
曾志的一生,是为革命无私奉献的一生。她的这封信,看似在 “诉苦” 没有军装,实则是在追忆那段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军装,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是她青春、理想与奋斗的象征。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她或许是借此表达对往昔战友的思念,对曾经并肩作战日子的怀念。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对革命初心的坚守,即便身处不同的时代,心中对革命事业的热忱依旧炽热。
毛主席收到这封信后,心中想必也是感慨万千。曾志作为革命的元老,她的经历是一部生动的革命史书。这封信,不仅是曾志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无数革命先辈的缩影,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一切的伟大精神。如今回首,曾志的这封信,依然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