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一位26岁的年轻军官正在收拾行囊,他准备离开广州回老家结婚去,年轻军官已经离乡多年,此时的他非常想念家乡那带着海腥味的空气,也很想念家乡的海产品,更想念在家乡等自己回去的新娘子。
然而,一道指令的出现,让他打破了原有的计划,但正因为道指令,让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3年,在这3年里,他与一名爱喝酒的开国上将生活在一起,双方离别时,他还荣获这位开国上将给他的极高承诺。
年轻军官初见许世友“孙洪宪同志,根据组织上的决定,派你去担任许世友司令员的秘书,即日就要报到,你的婚期是必须要延期了,你把车票退了吧,准备开始新的革命工作。”
军区司令部向孙洪宪下达了这样一条指令,由于消息通知的太过突然,孙洪宪一下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他马上就要结婚了,老家的新娘子还等着自己呢,但是到许世友身边工作对于他这样从山里出来新兵来说,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对于军人来说,服从命令是本职,所以孙洪宪暂时放下了私事,立马来许世友这里报到。
1973年12月29日,孙洪宪按照指示来到广州许世友的住处,许世友居住在广州军区珠江宾馆留园7号,这里曾经是董必武居住的别墅,1973年12月后,许世友正式住进了这里。
孙洪宪抵达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见到许世友,那天许世友因为有事情要处理所以不在家,是许世友的另一个秘书马寿生接待的他。
马秘书是个健谈且热情的人,他的友好态度抵消了许世友的紧张心理。
在这之前, 孙洪宪那是相当紧张,因为他没有跟许世友工作过,而且他还听说许世友是一位脾气很大的领导,万一自己做错什么事情,那肯定会被许世友责罚吧。
虽然马秘书的热情暂时让孙洪宪放松下来,但他此时的表情和动作都不是很自然,有些拘束,一旁的马秘书看出了他的紧张,转过身对他说:
“你别看许司令平时很少笑,其实他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呢,他的生活起居也非常的简单,许司令确实也会批评人,但那是因为工作人员犯了错,所以许司令才会批评的。”
马秘书是过来人,他知道新人来之前都会很紧张,但一直抱着紧张的心态工作,日后是会出问题的,作为老人的他又跟孙洪宪嘱咐了一句:“如果司令说你什么了,你千万别往心里去,他不记仇的。”
许世友的秘书就只有马秘书和孙洪宪两个人,为了保证孙洪宪能顺利完成这项工作,马秘书又特意向孙洪宪交代了几点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在他面前卖弄自己,不要在他面前自作聪明等。
孙洪宪将马秘书的话一字一句记在了心上。
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音,一辆北京老式吉普车开进院子里,车子才刚停稳,一位身材敦实穿着军装的男人就从车上走了下来,此人便是许世友。
马秘书见许世友下了车,便带着新来的孙洪宪上去跟许世友打招呼,孙洪宪对着许世友敬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军礼,许世友用目光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年轻人,对方年轻,也很有精气神,不错不错,他喜欢。
紧接着,许世友向孙洪宪问了几个问题。
“你是哪里的人?”
孙洪宪立马回答:“回首长的话,是山东人!”
回答完的孙洪宪又回味了一下刚才自己说的话,他应该回答还算得体吧?
结果没想到与许世友初次见面的他竟遭到了许世友的一番奚落。
“什么‘回首长’话,跟我讲话用不着装斯文。”
等奚落完孙洪宪,许世友接着对他跟马秘书说:“烟台属于胶州地区,那地方我比你熟悉,打了十几年仗,不夸张地说,我踏遍了胶东的每一寸土地。”
初来乍到的孙洪宪并不知道许世友对山东有着特殊情意,当年刚来广州的许世友在选秘书上曾下达过以下几个指示:
“首先年纪不能太大,要有文化,还要有点文字水平和机关工作经验,其次,要忠诚、要老实、要可靠,如果上面的条件都符合了,那么最后一点就是他最好是山东人。”
虽然许世友的这些条件并不复杂,但还是忙坏了军区相关部门,他们从军区挑选出符合许世友条件的军官,然后再把这些军官的信息进行整理,最后报告给许世友。
或许就是因为孙洪宪是山东人,所以军区工作人员把他的名字放在了列表的第一位,他也是第一个汇报给许世友的军官,许世友一听他是山东人,便挥了挥手对正在进行汇报工作的工作人员说:“行了行了,不用再往下说了,就是他了。”
工作人员虽然把孙洪宪的名字放在了汇报名单里,但工作人员还是觉得孙洪宪的资历较浅,希望许世友可以听听别人的信息。
“什么行不行的,我看他就行,就这么定了!”
许世友一锤定音,他指定这位年轻人做自己的秘书,这位来自山东的年轻军官实属得到了来自许世友的偏爱。
年轻军官与许世友的3年共事时光孙洪宪成为许世友秘书后,便开始跟着他工作,一天天相处下去,孙洪宪发现许世友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别看他脾气大,但是心思还是非常细腻的。
他知道孙洪宪因为工作耽误了结婚,所以后来还专门提醒孙洪宪该回家结婚去啦,许世友提醒别人的方式跟别人不一样,他不会用温和的语气跟你说:“你是不是该回家补办婚礼了?”而是操着一口方言,直爽告诉孙洪宪,他该回家结婚了。
孙洪宪跟妻子算是异地恋,结婚初期的两口子是分居两地的,按照军区部门的相关规定,家属是可以到部队探亲一次。
这天孙洪宪的妻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到广州,她要来看望好久未见的爱人。探亲一事被许世友知道了,他专门吩咐厨房要多做几道菜。
许世友对别人热情又大方,一见到孙洪宪的妻子,他就关心问候着:
“孩子,你从山东来到广州,可是跑了大半个中国,真是不简单啊,家里的老人都好吗?庄稼长得好不好?坐了这么几天的车,累不累啊?”
许世友的亲切问候让孙洪宪的妻子放下了紧张的心,等孙洪宪妻子离开时,他还专门给孙洪宪的妻子送了一张他自己的签名照,这是专门给妻子的父亲的。
当年许世友打仗期间曾在孙洪宪妻子家住过,这张照片也寄托着许世友对山东父老乡亲的想念与感谢。
孙洪宪跟许世友相处久了,他也逐渐洞悉到许世友在生活上的各种习惯。
许世友是没有午睡的习惯的,如果下午的时间比较宽裕,同时他也没有重要公务要处理的话,那么许世友就会乘车郊游或者是去打猎。
郊游和打猎是许世友的爱好,他很喜欢坐在硬座吉普车里颠簸的感觉,每次出去郊游时,许世友总是会要求司机把车子开到小路上,小路基本都是崎岖不平的土路,车子开过去上下剧烈颠簸着。
许世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爱好,是跟他多年骑马打仗有关,车子颠簸的频率和骑马很像,他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怀念自己当年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岁月。
关于郊游,曾经也发生过一件很惊险的事情,那天下午,许世友一如往常,他叫上司机跟秘书们乘车前往郊游的地方,半路上,突然传来一声剧烈的枪声,紧接着,一发子弹贴着许世友的耳朵打到车前前窗户上,这可怕同行的人吓坏了,许世友也气的不行。
警卫员赶紧下车查看,后面才知道是警卫员的枪不小心走火了,还好许世友福大命大,躲过了这发子弹。
这件事情被军区的人知道了,他们决定要开除那位警卫员,此时,许世友出面了,他交代:“一不要处分,二不要调走,吸取教训就行了。”
许世友是真的把自己的同事们当做是自己的家人,即便他们犯了错误,他也愿意给他们重新改过的机会。
除了郊游之外,许世友对打猎也是情有独钟,许世友所居住的留园7号三面环水,水里养了很多淡水鱼。这天孙洪宪正在休息,他看了看水里面的小鱼,便拿起抢打了几条鱼,然后跟同行的人把这些鱼捞出来给了厨房,厨房麻利地给他们做出一道美味。
许世友见了也很感兴趣,他便拿过孙洪宪手上的抢,也对着水里的鱼打了起来,一边打一边还说:“胖子!打鱼比钓鱼过瘾!”
许世友在广州打猎时,一般选择的地点是广州北郊白云山以及部队的嘉禾农场,但是这俩个地方距离广州城区都比较近,所以很少有大型猎物出现,一般只能打到一些鸟类。
许世友打猎的时候是会叫上孙洪宪一起的,孙洪宪枪法不错,运气好的时候会一连打下好几只鸟,这时候他便拿着手上的战利品来找许世友,孙洪宪心想:“许司令肯定会夸我枪法好的!”
但事实跟想象还是有差距,许世友围着孙洪宪转了几圈,主要是看看他的战利品,看完后,许世友说:“胖子你的枪法还算不错嘛!看看这两只鸟,一只是感冒了,另一只看气色就知道病得不轻!”
说完他便哈哈哈大笑起来,他是在调侃孙洪宪呢,别看许世友嘴上嫌弃着孙洪宪,等到出现新猎物时,他直接把枪塞到了孙洪宪手上,他说:“胖子的枪法好,还是让他打吧。”
由于许世友喜欢打猎,所以他的饭桌上也会出现那么几道野味,再加上许世友爱喝酒,野味配酒是许世友的一大饮食标准。
许世友喜欢喝酒简直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他的酒量大,酒品也很好,许世友性格爽朗,在喝酒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他喜欢大碗喝酒,一点也不拘束扭捏。
1974年,许世友度过了他来广州的第一个春节,这天,许世友叫上留园7号的工作人员们一起在家吃了团圆饭,因为是过年,所以许世友毫不吝啬拿出自己珍藏的茅台酒,这也是孙洪宪等工作人员第一次喝茅台酒。
以前的茅台酒的包装跟现在的不一样,许世友从木箱子里拿出几瓶酒,茅台酒被一层层麻纸包裹着,一看就是许世友小心珍藏的极品。
许世友把酒拿到桌子上,对着大家喊了句:“开喝!”
工作人员知道这是好酒,各个都小心翼翼的,他们仔仔细细用火烤化了胶封,然后把木塞从酒瓶口拔出去,一股浓郁的酒香弥漫整个屋子。
许世友喜欢喝酒,喜欢酒文化,所以他在喝酒上也有自己一套规矩,跟他喝酒的人是要遵守这套规矩的,许世友是首长,也是大家的长辈,他先端起酒跟所有人喝了一杯,这杯是团圆酒。
喝完这一杯后,大家就可以正式开始喝酒了,他先是跟在座的家人亲戚们一一碰杯,然后再跟在座的工作人员们一一碰杯,一轮下去,许世友已经喝了十几杯酒了。
1973年的许世友已经有68岁高龄,他这一杯一杯的喝法让孙洪宪很担心,他怕许世友喝多了,更怕许世友的身体承受不住,出于关心,孙洪宪上去劝许世友不要再喝了,但此时的许世友刚喝到高兴处,这时候让他停止,那岂不是太扫兴了。
“少见多怪!我才喝这么一点点就多了?我过去喝酒一喝就是一脸盆!”
许世友说完这一番话又拿起了放在手边的杯子,他一仰头,咕嘟一口,一杯酒又干了,一杯酒下肚,许世友心情很好,他继续跟大家说:“告诉你,别看我老啊,两斤白酒别想放倒我!”
现在是过年,孙洪宪自然不会打断许世友的好兴致,见许世友没问题,他便回到自己座位上了。
许世友能喝,但他也不强制他的工作人员喝酒,唯有那么几次,许世友用喝酒的方式“整”了一下他的秘书孙洪宪。
年轻军官被调岗,离别时许世友给出80分好评1976年8月,孙洪宪因为工作关系要被调到别的地方,那天,许世友专门给孙洪宪摆下“送别宴”,这次他设宴的地址不在留园7号,而是在“老虎洞”。
许世友很看重孙洪宪,而且也非常喜欢他,知道他要走了,许世友专门邀请了军区机关的领导,以及留园7号的所有工作人员,就连孙洪宪的妻子,也被许世友给叫来了。
宴会开始了,大家一边喝着酒,一边说着祝福话,这天许世友兴致很高,喝酒的速度也比平日要快了一些,酒过数巡,许世友将敬酒的目标锁定在了孙洪宪身上。
许世友爽朗说道:“孙胖子今天要离开我到新的工作岗位上了,你们要多敬他几杯!”
许世友是大家的领导,既然领导都发话了,同事们哪有不从的道理,他们排着队站在了孙洪宪跟前,一杯一杯敬着他,大家都是战友和同事,他们的酒孙洪宪怎么可能拒绝呢?
原本酒量还可以的孙洪宪就这样被许世友给灌醉了,许世友是用“灌酒”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孙洪宪的不舍之心。
许世友虽然和孙洪宪只相处了三年,但是许世友是打心眼儿里喜欢孙洪宪这个人,在孙洪宪去单位报道之前,许世友还专门把孙洪宪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那天许世友没有了往常的严厉,他和善的把孙洪宪拉到自己身边,然后跟他说:
“胖子,我这里也不是久留之地,你还年轻,是要去部队上锻炼锻炼的,或许你也可以去院校学习学习。”
随后许世友又跟孙洪宪说:“你在我的身边工作了差不多有三年多,大错没出,大情没漏,我是满意的,就给你打80分吧!”
最后许世友看着孙洪宪语重心长说了一句:“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
许世友此话一出,孙洪宪的眼泪就止不住了,他知道许司令是把他当成家人了,许世友这番话对他来说,那是极高的承诺了。虽然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但是彼此之间的情意是远远超过这三年的。
孙洪宪在这三年里,工作一直做的很出色,但其实也发生过一些小插曲,比如孙洪宪曾经把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的王诤认成了王震。
再比如许世友儿子向孙洪宪借车,孙洪宪考虑到路途遥远,路上不安全就没有借,结果许世友儿子自己借了辆吉普开了出去,走到半路上果然出事了,他把老百姓家的一头牛给撞了,这件事情传到了许世友这里,许世友把孙洪宪说了一顿,理由是:虽然没有借车,但+也没有替许世友把好关。
通过这些小插曲,也让孙洪宪瞬间成长起来,调离许世友身边的他,回到了军区政治部工作,在这里,孙洪宪时刻遵守许世友的“本分做人,老实做事”的指示,自己毕竟是跟许世友工作过三年的军人,一定不能给许世友丢脸。
结语2008年10月,是许世友去世的23周年,这一年的孙洪宪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他带着自己的妻子来到许世友的墓前,老人向许世友敬上鲜花,倒上茅台酒,往日的一幕幕如电影般在孙洪宪的脑海里上演,突然,这位60岁的老人潸然泪下,他太想念那位叫他孙胖子的老首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