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笔墨之林的阿飞。
很喜欢新华社提过的一句话: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无法到达的彼岸,文字可以载着我们过去;无法体验的人生,书籍可以带着我们经历。在第六期百日共读计划的见面会上,书友硝烟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说:“家庭是小孩的游乐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孩子在家里不看不能怪小孩,是自己没有做好榜样。”对于孩子,我们固然要言传身教;对于自己,我们也同样要不断迭代进步,终身成长。01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赫尔曼·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够让昂你悄悄成为你自己。”人活一世,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也会认识很多人,但最难认识的那一个人,却是我们自己。不论是黑塞笔下的悉达多,还是毛姆《刀锋》中的拉里,都花费了几乎半生的精力去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认可的人生价值和存在意义。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同样也会迷茫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自己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要什么样的人生,如果找不到答案,这些问题便会一直困扰着我们。人终其一生,不是成为别人,而是成为自己。02 我们要怎么读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是提升阅读效率的关键。很多新加过来的书友都会问我:“读不下去,一读书就犯困怎么办?”“有没有什么高效的读书方法可以推荐一下?”第一个关于读书犯困的问题,我在读书活动中也反复跟大家提到过,先从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开始读,比如小说,不论什么类型的小说都可以,只要自己喜欢,可以看进去就好,哪怕是十分钟。每天看一部分,坚持七天,读书的感觉自然就有了。接下来,再适当地增加每天的阅读量,等习惯养成了,再考虑读其他主题的书。比如,我在百日共读计划中,给大家安排了五个主题,分别是:文学、历史、心理学、个人成长、人物传记。文学作品相对来说是受众最广的,绝大多数书友都能够接受,所以便放在了开头,让大家能够从一个简单入口切入,循序渐进地去接受不同主题的书,从而锻炼自己的跨领域阅读的能力以及跨界思维。第二个关于读书方法的问题,我推荐大家看一下《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是目前来讲,介绍阅读方法最科学的一本书。书中分别针对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对不同类别的书目(比如小说、历史、戏剧、科学、哲学、社科等)进行了特定阅读方法的介绍。03 我们要读哪些书?《人民日报》上有一句话说:你的气质,藏着你读过的书。所以,从某种从程度上来说,读什么样的书,就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生活在当下这个卷得飞起的年代,我个人还是非常推崇复合型成长,即多读书,读不同的书,收获不同领域的知识,让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丰盈充实起来。从2016年起,我便开始使用微信读书,至今已经累计了4400多个小时的阅读时长,共完成了440本的书籍阅读(纸质书未算在内),其中类别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种书籍,而是综合了各个方面(早些年看了不少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类书籍有些一骑绝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