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靠抽血造的救命药,中国用大米就能造?只差关键一步

科技有点源 2025-04-23 07:32:33

我们中国人种地那本事真不是盖的!最近央妈报道的一项前沿技术 ——“稻米生产人血”,刚听这说法,是不是跟我一样吓一跳,感觉像科幻片里的情节?

其实,这里说的是一项能改变医疗现状的新技术。背后的原因,还得从人血清白蛋白的稀缺说起。

救命药太贵

人血清白蛋白是临床上特别重要的一种药物,像烧伤、休克、肝硬化等很多病症的治疗都离不开它。可现在的情况是,人血清白蛋白特别缺,价格也居高不下。

用过它的都清楚,医院里一瓶10g的得花三四百,药店更贵,动不动就卖到五百块。

之所以血清白蛋白价格居高不下,根源在于它主要依赖从血浆中提取,而血浆来源实在有限,这就导致全球范围内都供不应求。

而且,血浆提纯存在风险。前些年某地爆出血浆污染事件,导致一批白蛋白被召回,闹得人心惶惶。

更令人头疼的是,目前全球血浆供应总量的70%都来自美国,国内近40%的人血清白蛋白也需要从美国进口,近期美国掀起的关税战,人血清白蛋白价格估计还会更高,最终这些压力都得转嫁到患者身上。

中国人的技术突破

武汉大学的杨代常教授想了个绝招:把人血清白蛋白的基因植入水稻。说白了就是让水稻当“生物反应器”,成熟后碾成米,再从中提取蛋白。这技术听起来像科幻,但人家已经干成了。

他们种的水稻可不是普通水稻,每株都经过基因改造。收割后,水稻种子经过特殊处理,能提炼出纯度99.9%的血清白蛋白。该技术还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现在产品已经通过中美多项临床试验,国家药监局还给了优先审评的绿色通道,这说明它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都得到了认可。

要是成功上市,这将是全球首个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技术落地的三座大山

不过从实验室到量产,还有三道坎要过。首先是稳定性,水稻生长受天气、土壤影响大,如何保证每批蛋白质量一致?

其次是成本,虽说用水稻生产理论上成本会比传统方法低,但在实际生产中,基因改造、种植管理、提取纯化等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成本降不下来,很难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最后是推广,医院和患者得接受“植物造的药”这个概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禾元生物计划通过募资来扩大生产规模,只有产量上去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下来。

无代码平台或许能帮上忙

这事和无代码平台有啥关系?听我慢慢说。水稻种出来只是第一步,要管理这么大的种植基地,从播种到收割,从检测到提取,每个环节都要精准控制。传统管理系统要么太贵,要么功能不全。

这时候无代码平台就派上用场了。比如,云表平台它能帮禾元生物快速搭建定制化管理系统:业务员不用写代码,自己就能设计表格,把种植数据、检测指标、生产流程全串起来。

有个做农业物联网的公司用过云表,开发效率比传统方式高5倍,成本还不到十分之一。

举个例子,禾元生物要监控水稻生长,云表能快速搭建个“智慧农场系统”。田间传感器数据实时上传,超标自动报警,产量预测、成本核算全在系统里搞定。这不就是给水稻制药厂装了个“智能大脑”?

小结

如果这项技术成功,最开心的是患者。现在一瓶血清白蛋白要几百上千,植物源的能降到一半甚至更低。

更关键的是,这开了个新方向。以后胰岛素、疫苗这些药,是不是也能用植物生产?禾元生物的水稻工厂,说不定能成为生物医药界的“新物种”。

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

0 阅读:8

科技有点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