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为什么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用把“糖化血红蛋白”降到正常

爆炸营养彭鑫蕊 2025-04-14 16:40:44

糖尿病作为再常见不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身体健康有诸多影响。在糖尿病管理的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是十分关键的指标,需要患者定期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身份?

糖化血红蛋白,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的产物。在人体内,血液中的葡萄糖持续与血红蛋白结合,会形成糖化血红蛋白,该指标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既往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这意味着通过查看糖化血红蛋白能更全面的知晓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还能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诊治方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那么,如何更具体的查看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呢?

对于普通人群,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范围在4%~6%,对于糖尿病患者情况有所不同。根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来看,在出现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加上2小时糖耐量试验大于等于11.1mmol/L,,或加上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

然而对于已经患有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人,并不需要把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到6.5%(正常水平)。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提到,我国二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值小于7.0%即可。

为什么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用把“糖化血红蛋白”降到正常?

从《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中提到,之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设定在小于7.0%,是因为部分糖尿病患者病史较长,或已经合并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在这个范围内对心血管健康更有利。

还有的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自身的血糖调节能力变差,这意味着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越高,为避免出现相关事件,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设定在了7%或高于7%的水平。

另外,对于反反复复出现低血糖,或者是糖尿病患者病程时间超过15年以上的时间,综合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以及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也在7.0%左右。

所以,根据不同的糖尿病患者病情差异,要分情况考虑。

2 阅读: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