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到了70年代中叶,这里的房子都被拆掉了,变成了民房。
比如,清代的神机营就在那里。
清代神机营组建于1862年,为皇家近卫部队,装备了现代化的武器。
事实上,在明代,还有一只“神机营”,是京军中的三大兵种,配备有“火枪”、“火枪”、“火绳”、“霹雳”、“大连珠炮”,是最早形成系统的“火枪”。清初神机营组建之初,由恭亲王王奕欣掌管,具体的事情则由军机大臣文祥负责。
在平定了太平天国之后,清廷派了醇亲王奕譞来继承恭王的衣钵,掌管神机营。
1872年,光绪皇帝登基。
因为他是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所以他主动要求辞官,以避免被人说三道四。
慈禧太后同意,由格林琴亲王的长子柏延纳摩虎掌管神机营。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神机营的规模以及等级很高,而且是由皇亲国戚直接管理(伯颜纳摩虎继承了他父亲格林沁的亲王称号)同时,神机营的士兵也不是普通的士兵。
在建立神机营之时,清廷曾明言:从满洲八旗,蒙古人,汉人,以及前锋,护军,步军,枪炮,健将等各部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来充任。
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八旗士兵,没有一个是汉人。
这主要是因为神机营驻扎在皇宫、御苑和三海附近,扈从陛下巡视,责任重大。
煤渣巷里有神机营的官署,也有神机营训练士兵的演武场,在王府井东安市集,距离皇宫并不算太远。
从八旗中挑选出来的人,清廷也比较放心。
神机营下设文案、营务、印务、粮饷、稽核、文案六部,还有军械局、枪械厂、军械库、机械局,总人数10000人(后增至2万多人)。这些武器一部分是自己的军火局生产,一部分是自己花了大价钱从国外买来的。
1867年,清政府委任三口司司长崇厚,订造五千枝洋枪,供“神机营”使用。
依照清廷对神机营的看重,这是一只战无不胜的精锐部队。
可是,事情并没有如清廷所愿。
神机营刚建立的时候,确实做的很好。
1862年秋,一队起义军冲进了西峰关。
因为害怕起义军扰乱了清东陵的安宁,清廷派出了文祥,带领神机营的士兵前去攻打。
这也是他们首次参加真正的战斗。神机营与直隶洋枪团合作,共与起义军打了十多场战斗,每一场都是大获全胜,击毙敌军三千多人,大获全胜。
神机营的首次亮相,已经是如日中天。
自那以后,神机营便一蹶不振,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战斗力大打折扣。
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神机营与武卫先锋、武卫中军、神虎营合共三万余人,再加上与清军合作的义和团分子;八国联军的总人数也不过一万出头。
然而,即便是拥有洋枪洋炮的神机营,在他们面前也是不堪一击,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战争结束后,神机营解散,仅仅维持了三十九年而已。许多人都觉得,神机营战力之所以这么低,就是受到了八旗兵的各种恶习影响,军纪涣散,缺少训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神机营是一只直属于亲王麾下的御林军,一直都是驻守在皇宫附近,很少有真正参加战斗的机会。
而清廷又对神机营过于看重,不愿将其投入战斗。
例如,在建立神机营之后,清朝又受到了太平天国、捻军等势力的威胁。
但是,清廷却以曾国藩湘军为主,左宗棠为主,楚军为辅,李鸿章统率淮军为主,与太平天国战斗,并未动用神机营。1869年,张宗禹带领的西军自陕北过江,沿山西,河北一路攻入京城,当时的清廷极为震惊,随即便命恭王等人统领神机营,负责巡视,并派都行阿为钦差,统领神机营离京,以迎接西军的进攻。
久而久之,神机营的士兵就成了典型的中看不中用,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怎么可能会有战斗力呢!
任何一场战役的胜利,都不是靠纸上谈兵而胜利的。
[得瑟]康熙什么都清楚,东西都有,雍正稀里糊涂的弄个血滴子不知道为啥[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