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民不缴社保,因为他们有退路——

社保从业胡海军 2025-03-27 17:24:36

社保也是一项惠民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福利性。但是,还是有很多农民不愿缴社保。在城市、在工地,多农民不愿缴职工养老保险,如果要让他们缴,他就说已经缴了居民养老保险。有的甚至连居民养老保险不愿缴,因为即使没缴以后也可以补缴。有的人什么保险都不缴,也会理直气壮,因为几千年来农民都没有养老保险,靠自己的几亩地,不也养老了吗?所以,许多农民对缴纳社保并不积极,甚至选择不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 “有退路”心理:土地就是最后的保障。几千年来,农民一直依靠土地生存。即使没有养老金,他们仍然可以靠种地维持基本生活。这种“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让许多农民觉得:“我有地,老了也能种点粮食,饿不死。”“社保是城里人的事,农民靠天吃饭,不需要。”这种心理让他们认为,社保并非必需品,而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2. “补缴”政策让农民不着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允许补缴,比如60岁前一次性补缴15年,就能领养老金。这让很多农民觉得:“现在不缴,等快60岁了再补缴,一样能领钱。”“反正钱在自己手里,比交给政府更踏实。”这种“拖延心理”导致他们不愿意提前缴费,甚至觉得早缴是“吃亏”。

3. 收入低,社保缴费是负担。农民的收入不稳定,种地、打工赚的钱有限,而社保缴费(尤其是职工养老保险)每年要交几千甚至上万元,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的想法是:“现在钱都不够花,哪有钱交社保?”“万一交了,以后政策变了怎么办?”相比之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年只需交几百元,压力小很多,但仍然有不少农民觉得“能省则省”。

4. 对社保制度不了解,缺乏信任。很多农民对社保政策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听说养老金以后可能发不出来,不如自己存钱。”“社保是政府的事,谁知道以后会怎样?”由于缺乏宣传和信任,他们更愿意把钱攥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交给社保体系。

5. 子女养老的传统观念。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许多农民认为:“我有儿女,老了靠他们养。”“社保是额外的,有儿女照顾就行。”但随着社会变化,年轻人压力增大,单纯依赖子女养老的风险也在增加。

如何让农民更愿意缴社保?要让农民主动缴纳社保,可能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强宣传,让农民真正了解社保的好处,消除误解。二是提高缴费灵活性,比如降低最低缴费标准,或提供更多补贴。三是增强社保的吸引力,比如提高养老金水平,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回报。四是完善农村养老体系,让农民除了土地之外,有更多保障选择。五是农民不缴社保,并非单纯因为“短视”,而是基于现实和心理的综合考量。只有真正解决他们的顾虑,才能让社保制度更好地惠及农村居民。

0 阅读:0

社保从业胡海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