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我看来,饶家三代人的汽车情怀很感人,想必外界很想知道,他们的故事也就是家国情怀。】
撰文|颜光明、编辑|禾 子
今年1月14日,是哈恩去世一周年。去年底,饶克回国探亲,同我聊起此事,想写一篇纪念哈恩的文章,以表示迟到的思念。我说好啊,为何是现在?饶克说,时间是最好的腹稿,也是情感的酿造师。这样的深情,令我动容。她说,她想回忆的不只是哈恩作为企业家的战略眼光,与她爷爷的友情,还有他在关键时刻决策的智慧,以及对于中国的信任。说来也巧,今年(2024年)正好是德国大众在华40年。我期待这篇纪念文稿,在这特殊的时刻,怀念哈恩具有现实意义。
元旦过后,饶克返回德国。不久后,我就收到她从海德堡发来刚写好的纪念文稿。干净清晰的文字,平和真切的回忆,把我带入历史现场和现实的场景,尤其是珍贵的图片,记录了哈恩与饶斌相识、相知的细节,以及哈恩对饶斌的敬重延至于饶克身上的细腻,超越了友情,像对待家人那样,呈现出一个老人对于中国、对于朋友、对于情感的珍惜,跃然笔下,栩栩如生。
这也是哈恩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他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收获在中国的成功,受到上下普遍尊重(荣获“2018影响中国年度人物——见证40年·经济人物”奖项),他的贡献足以载入史册,印证了世界的共识:“得中国者得天下。”值得一提的是,哈恩要比这共识至少要早二十年,并以践行的硕果得以证实,被世界所瞩目。然而,他却曾经淡然地说,值得引以傲的不是个人的贡献,而是他走到哪都能看到从大众培养出来的汽车人才。相信这样的欣慰胜过任何成就,无不为之羡慕的伟大。
饶克是饶斌的长孙女。饶斌是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当年在中国引进大众汽车合资项目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从国家利益出发,站在历史的高度前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汽车)思路,以及可操作的“试验田”——上汽与大众合资的轿车项目,并在关键时刻果断拍板,其战略决定展示出大国的格局和气派,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众在中国的命运。饶克从亲属的角度体察这些历史细节、这些尤显珍贵和生动的纪录。
饶克说,这是她与她奶奶生活在一起,目睹了张矛(饶斌夫人)日夜撰写《饶斌传记》的过程,不时与她谈起“上海大众项目”外界所不知的历史细节,可以见证作为战略家的饶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建设轿车工业当作改变产业结构的历史机遇,并从他提议召开的、有业内外专家学者和官员参加的“汽车战略研讨会”,起到了统一思想、认清方向、达成共识的积极作用,为后来将汽车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即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饶克说,她奶奶花了近十年时间写成的《饶斌传记》,是在她爷爷准备写回忆录时收集的大量资料基础上,还有她奶奶写的几十年的日记,以及她父亲饶达协助下查找的一手资料等,进行梳理和整理,一笔一划撰写而成近90万字的皇皇巨著。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竟然是在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太太手里独自完成,令人无不心生敬意,与其说这是饶斌传记,还不如说是一本史料翔实的汽车史记。记得张矛曾对我说过:“上海轿车项目(上汽大众合资)是饶斌晚年最关心的项目。”她在撰写传记时,能够感受到“汽车就是他的命”。在桑车谈判最困难的时候,是饶斌回答了哈恩提出的三个问题(限制轿车进口、合资企业地位和外汇),彻底消除了大众对合资项目的疑虑。
1997年,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林刚带我去张矛寓所拜访。第一次见到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就令我肃然起敬,她竟是出身不凡的老革命。来之前,林刚就向我介绍,张矛也是党的高级干部,中纪委委员,对汽车工业十分熟悉。在交流中,张矛却谦和地说:“我虽不懂汽车,但目睹了汽车业发展(主要是饶斌的工作)的艰难。”当时,这位70多岁的老人,身板硬朗,说话清亮,上下楼梯还连蹦带跳,反应灵敏,谈吐清晰。她告诉我,她现在身体很好,主要是在家里整理饶斌留下来的资料,在写回忆录。同年8月,我向她约稿,纪念饶斌逝世十周年。很快就收到她寄来的文稿《尽瘁精神》,刊发在当年8月31日的上海汽车报上。2004年2月,收到由张矛签名的《饶斌传记》。
当我回忆这些往事时,饶克说,她奶奶是个待人诚恳、做事极为认真的一个人。同她爷爷一样,都把“汽车当作了命”(用汽车精神写出了一部中国汽车的信史),包括她父亲饶达也是这样(创建乘联会,开辟中国汽车市场研究的先河)。
去年底,奇瑞星纪元ES在上海上市,尹同跃同我提起饶克,说他们见过面,评价饶克的敬业精神就像她父亲饶达一样,还专程来奇瑞,由她的父亲作陪专访、做调研,令他印象深刻。我说,年底饶克要回国探亲,尹同跃提出,能否请她签名送他一本《饶斌传记》。后来我转告给饶克,她不仅在新版《饶斌传记》上签了名,还拿出了很多年前她采访尹同跃的照片,以证实尹同跃对她的印象。
饶家都是汽车的命。这是我长达二十余年与他们家接触所留下的记忆。血管里流的都是汽油。2019年,新红旗首次参加法兰克福车展,特邀请居住在德国的饶克参观。众所周知,饶斌是红旗品牌的缔造者,而今邀请他的孙女饶克参观新红旗有着告慰先人的情感在里面。记得饶克见到新红旗时十分激动,推掉手里其它的事,特地从瑞士赶到会场。她说:“这是喜事,也是大事,再忙也来看看。”在现场,她表示,能在德国看到新红旗很幸运,这是彰显精神国力的现代文明,值得自豪,代表了中国。
饶克在德国从事汽车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工作。我们见面时聊得最多的还是汽车方面的事,尤其对汽车往事,饶克情有独钟,这多半是受“家族”的影响。比如她与哈恩的友谊,对爷爷的印象,以及父亲在汽车市场方面的造诣等,这都是故事,也是乡愁。我说,你们家就是半部中国汽车史,尤其是《饶斌传记》就是最好的证明。饶克略有所思地说:“是啊,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写写。”在我看来,饶家三代人的汽车情怀很感人,想必外界很想知道,他们的故事也就是家国情怀。
2024年1月14日写于江浦公寓
点评
饶家都是汽车的命。这是我长达二十余年与他们家接触所留下的记忆。血管里流的都是汽油。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