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家里,敌人开价200,扭头就说:在我家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18 15:56:08

王树声趁着夜色掩护,溜达到了一个村子。走到一户门前时,被站在门口的一位大婶喊进了屋。一听说她家也有人在红军里,王树声心里踏实了,就悄悄躲在了大婶家里。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大娘就从敌军那儿听到个消息,说谁能提供王树声的线索,就给200大洋的赏钱。她二话不说,当场就站了出来,告诉大家王树声正躲在她家里呢。

几年后,经验丰富的王树声又一次踏足了大别山脚下的这个小村落。他找寻到了曾经救过自己,但后来却又背叛的那位大婶。王树声二话不说,直接跪在地上,连着喊了好几声娘。

200块大洋,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那可是笔大钱。大娘难道真的会因为这些钱就把王树声给卖了?如果真卖了,那王树声后来是怎么逃出来的呢?又过了这么多年,他怎么还会认大娘当自己的妈呢?

【铁面无私王树声,大义灭亲促革命】

王树声小时候就没了妈妈,后来在1926年加入了党,还在老家麻城县挑起了大梁。刚入党那会儿,王树声特别听党的话,自己带头领着乡亲们斗地主、分土地。

农民起义接连取得成功,可大伙儿对怎么处理当地头号大地主丁枕鱼却头疼不已。丁枕鱼手握大片肥沃土地,还有好几栋豪宅。周围好多村子的人,都是靠租种他的地才勉强糊口。

丁枕鱼一家平时行事霸道,对待家中雇工从不当人对待,这让周围的百姓心里憋气,却只能忍气吞声。虽说现在农民运动搞得热火朝天,但丁枕鱼后台硬得很,他还是王树声的舅老爷呢。

王树声从小就是祖母一手带大的。大家心里都琢磨着,他怎么着也得给祖母个面子,对丁枕鱼手下留情吧,不然的话,在亲戚间这么办事,可真就要背上不孝的名声了。

大家开会时正头疼怎么处理丁枕鱼,这时候王树声进来了。他瞅见大伙儿都坐在会议厅,一个个脸上写着为难,心里就明白了,兄弟们这是因为他王树声的事儿犯难了。

王树声是大家心里的领头人,只要他不开口,谁也不敢轻易去碰丁枕鱼。王树声心里明白这点,所以他就站了起来,大声说:“咱们一块儿去把丁枕鱼逮住!”

大伙儿有的面露惊讶,有的心里打鼓,可谁也没吭声。王树声就耐心地说开了,丁枕鱼虽然是他的亲人,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这种好日子其实是建立在压榨老百姓的基础上的。

对王树声而言,这事儿真是太丢人了。身为家里的晚辈,还是个革命带头人,他本该第一个站出来,彻底铲除这种剥削制度。

瞧见王树声那股子坚定劲儿,大伙儿心里头的火又烧了起来,一股脑儿地往丁枕鱼家冲去。丁家老爹和儿子一听风声不对,立马想着开溜,可哪儿成想,丁家四周早被农民们围得水泄不通了。

丁枕鱼发现自己没法离开,就溜进了柴火堆里藏着。可没躲多久,大伙儿就把他给揪出来了。一看领头的是王树声,丁枕鱼心里还暗自庆幸了一下。

丁枕鱼一个劲儿地向王树声求情,嘴里念叨着自己是他的舅公,想让王树声放他一马。可王树声哪还顾得上什么舅公不舅公的,他心里清楚,这人就是老百姓恨得牙痒痒的那个地主。

边上的人瞧见王树声压根不理会丁枕鱼说啥,胆子一下就壮了,直接冲向丁枕鱼,狠狠地给了他一顿教训。丁枕鱼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啥处境,可后悔也来不及了。

大伙儿轮番往丁枕鱼身上招呼,拳打脚踢,可这些疼痛对丁枕鱼来说,比起他给大伙儿遭的罪,根本就不值一提。而且,这还只是个开始。

王树声领头,大伙找到了丁家的粮仓,把粮食都拿出来分给了村里各家。另外,他们还一把火烧了记租户租金啥的账本。

这事儿让老百姓心里特别舒坦,丁枕鱼一垮台,麻城县的农民运动就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其他那些小地主见王树声的亲戚落得那般田地,一个个都慌了神,赶紧坦白自己所做的坏事,还主动把非法得来的钱财物品都交了出来。

王树声为了革命,狠下心来对地主执行了处罚,这让他革命的信念更加不动摇。在那以后的各种行动里,王树声总是第一个上,因此赢得了麻城县老百姓的尊敬和喜爱。

【大别山拜老母,城头挂替死头颅】

1928年,王树声带头搞的黄麻起义没成功,他手下的队伍也被敌人冲散了。没办法,王树声只好一个人上路,想办法去找其他队伍会合,逃出生天。

那天晚上,天很黑,周大娘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阵阵枪响给吓醒了。这段时间,革命的风波越闹越大,敌军老是往村里窜,想找红军的麻烦。

喧嚣声一点点靠近,周大娘鼓起勇气,站起来把门给拉开了。门一开,她瞧见有个人影正飞快地朝自家门口冲过来。

周大娘瞅了一眼他的打扮,心里就明白了,这家伙八成是个红军战士。啥也没问,她直接就把正在逃命的王树声拽进了自家屋里。

这突发的意外把王树声吓了一跳,但瞅瞅周大娘的脸色后,他心里踏实了点。没工夫多说话,王树声告诉周大娘他正在躲难,说完转身就要往外走。

这时候,隔壁邻居家弄出的声响让王树声愣了一下。周大娘二话不说,直接领着王树声就往屋里走。王树声心里明白,现在往外头跑那就是往火坑里跳,可他也不想拖累这些无辜的老百姓。

周大娘告诉他,家里头有个能躲藏的地儿。王树声半信半疑,跟着周大娘就进了屋。周大娘的老公也是红军的人,所以她特地在家里砌了道暗墙,以防万一。

这堵夹墙看着挺普通,里头却能藏下一个人。外面的搜寻声越来越近,周大娘赶紧把王树声推进了夹墙里。

不一会儿,敌人就闯进了屋里。周大娘吓得脸色苍白,手忙脚乱。她的儿子王政道赶紧把母亲搂在怀里,眼睛瞪得圆圆的,瞅着敌人在家中四处搜寻。

敌人把屋里翻了个底朝天,啥也没找着,接着就赶紧出门,奔下一家去了。等确定他们走远了,周家母子这才敢喘口气,心里踏实了点。

王树声琢磨着,敌人找了一宿都没找到他,他得瞅准机会溜出去,可不能连累了村子。可这一夜啊,他眼巴巴地等啊等,外面的吵闹声就没停过,一拨接一拨的。

敌人找了一整晚都没找到王树声,气坏了,于是把全村人都集中到了一起。他们放话出来,说要是抓不到王树声,就要让全村人陪葬。黑洞洞的枪口对着大伙儿,周大娘心里害怕极了,但还是鼓起勇气,站出来哆嗦着说:王树声藏在她家里头呢。

这话一说,村民们脸上的惊恐立马变成了对周大娘的气愤。他们觉得,红军带着大伙儿斗地主,奔好日子,不管怎样,也不能背叛那些在战场上拼命战斗的红军兄弟。

但现在,没人能拦得住周大娘,她正领着敌人往自家方向去。周大娘心里早就有过这种预设,她已经和儿子王政道一起琢磨出了个办法。

她朝儿子使了个眼色,让他赶紧往家里跑。然后跟王树声说,为了有机会溜掉,得让他俩把衣服换一下。这样王树声就能趁着人多混乱逃跑,而王政道呢,就留下来假装是王树声。

事情挺急,王树声没跟王政道多啰嗦,衣服都已经换好了。周大娘还特地备了些吃的,让王树声路上带着。

王树声心里挺挂念王政道的安全,可眼下他也没办法了。只能先走一步,盼着早点找到队伍,瞧瞧能不能帮村里的老百姓干点啥。

王树声离开后,周大娘领着敌人也赶到了大门口。这时候,王政道穿着一身红军装现身了,他还特地往脸上抹了些灰,让人瞧不清他的真面目。

凑巧的是,这批来抓王树声的敌人压根没见过他长啥样,结果王政道就被错当成他给带走了。周大娘望着儿子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头那个疼啊,真是说不出来的滋味。

那时候,就算敌人晓得王政道并非王树声,单凭个包庇的帽子,也足以让王政道在牢里没法活着出来。

果然没错,王政道一到县城,立马就被人发现他不是王树声。敌人对他用了各种狠招,想从他嘴里套出王树声的消息,但他就是不开口。敌人被惹毛了,一气之下,把王政道的头给砍了,还高高挂在城楼上,想以此显示他们的威风。

这事儿没多久就传到了周大娘那儿,虽说她做这事儿前心里已经有了底。可真到了那时候,她还是觉得难以接受。紧接着,她眼前一黑,整个人就晕倒了。

村民们一听就明白了,那天他们全都冤枉了周大娘。她用自己亲生儿子的命去救红军战士的命,试问哪个女人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

过了好些年,王树声又回到了大别山。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要找到周大娘,好好谢谢她。在四处询问的过程中,他意外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当年是王政道代替自己去送了命。

王树声心里头觉得特别对不起周大娘一家,找到周大娘,他二话不说,扑通一下就跪下了,直说对不起大娘。周大娘赶紧伸手把他拽了起来,两个人都哭得停不下来。

聊天时,王树声了解到周大娘的二小子最近也在战场上没了。说到这伤心往事,周大娘哭得停不下来。王树声看着她,真诚地说,如果您不介意,以后我就当您的儿子吧。

周大娘轻轻抚摸着王树声的脸庞,嘴里连声说着“不错”。王树声随即对着周大娘跪拜了几下,磕得地板咚咚响,还请求周大娘以后叫他政道。

后来,周大娘因为太过想念,整天都在哭,结果眼睛哭坏了,啥都看不见了。不过,王树声的声音,她一听就能分辨出来。王树声这人讲信用,他答应过要替自己牺牲的兄弟尽孝,就真的做到了。

【抗战时期受助无数,安稳以后多年寻恩】

1936年,红军走完了长征路。王树声在关键时刻被派上用场,当上了第九军的头儿。那时候,他为了帮徐向前将军安全冲出去,自己带着队伍就过去了。

没过多久,战略奏效了,徐将军的队伍成功冲出了包围圈。可王树声带的队伍却被敌军困在了山上头,他们没水没粮,只能在山上跟敌人周旋,硬扛了好几天。

没多久,敌人增派了大量兵力,打算一口气攻下山上的红军。经过这场激战,王树声身旁只剩下几十号人了。为了保住革命的希望,王树声果断决定,把这几个人分成两队,分别回陕北找大部队会合。

命运真是爱开玩笑,王树声他们一伙人的动静很快就被敌军给盯上了。靠着手下将士的拼死保护,王树声总算是溜之大吉了。

现在王树声面前摆着俩路子:一条是隐姓埋名,当个老百姓,图个安稳;另一条是豁出去往延安奔,不过这一路可得提心吊胆防着敌人追捕,就算到了部队,没准还得因为没完成任务挨处分。

革命生涯一晃就是几十年,王树声心里直犯嘀咕,离开军队后自己能干啥呢。于是,他二话不说,直接奔延安去找毛主席,当面承认错误。

因为路特别远,王树声只能沿路乞讨来维持生活。要是迷了路,他就得想办法伪装一下,好向好心人打听道路。

到了宁夏那块儿,王树声走着走着就迷了路,结果碰上了俞学仁。他俩刚聊了几句,俞学仁就瞧出来王树声是红军的人了。

俞学仁在这一片地方做了好多年的小买卖,时不时会碰到像王树声那样走丢的红军。他老是帮忙这些战士,但这次,他打算自己带着王树声去陕北。

由于路很长,他俩先去俞学仁女婿家拿了点粮食和钱。接着,他们就往陕北的方向出发了。

一路上险情不断,不过幸好有俞学仁这个正宗的庄稼汉在前面开路,王树声才没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在行进的过程中,王树声还碰巧遇上了一位同样是红军的壮小伙。

他们碰头那会儿,还出了个大乌龙。王树声一眼就瞅见前面那几位是自家革命战友。他二话不说,径直走过去就问人家,是不是红军的兄弟。

那些平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士兵,察觉到面前这俩人有点反常,二话不说就把他们给捆了起来,打算好好审一审。

王树声没对俞学仁透露真名,而是用了“李氏”这个假名。由于名字对不上,这让红军更加起疑。幸运的是,另一位红军及时赶到,认出了王树声,这才让两人避免了误会。

和红军成功碰头后,俞学仁就完成了任务,退了下来。王树声觉得俞学仁的救命之恩实在太大,不知道怎么还,就把自己身上最后的一枚金戒指给了俞学仁,还跟他说,等革命赢了,一定再来好好感谢他。

从那以后,他们俩就再也没碰过面。王树声这边呢,一直忙着搞革命,等新中国一成立,他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整天忙得团团转。同时,他也没少让人去找俞学仁,可惜啊,一直都没个结果。

王树声年纪慢慢大了,他儿子王鲁光遭遇车祸成了残疾人,没多久,王树声也被诊断出癌症。得了这病,王树声压根儿没当回事儿,照样忙活着工作,一直到身体撑不住昏过去。没过多久,他就走了。

王树声一直到离世,都没能再见到俞学仁。过了好些年,俞学仁的一个侄孙在报纸上露了面,王家的后人看到了,就赶紧去探望了一下,这也算是帮王树声完成了一个心愿。

1955年那会儿,王树声在大家的热烈掌声里,光荣地拿上了大将军的衔儿。他打仗那会儿,经历过多少次生死关头,立下大功无数,好几回都是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又回来。他年纪轻轻就出了名,在成长路上,得到了好多老百姓的热心帮忙。到了晚年,王树声还没忘当年的恩情,为了报答,他甚至又认了个妈,这事儿后来传为了美谈,被历史记录下来,一直流传到现在。

当上国家的大官后,王树声自己先做好榜样,过着简单朴素的日子。他还把这种精神当成王家的传统,传给了自己的孩子们。王树声这辈子特别了不起,给那个时代指了条明路,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