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汝瑰晚年回忆:潜伏老蒋身边多年,但真正佩服的将领只有两人!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17 14:14:46

当上一名共产党员,这辈子我都觉得特别光荣。但那时候情况特殊,我只能悄悄地为党工作,不能暴露身份。现在新中国都成立这么多年了,我觉得是时候恢复自己党员的身份了。

郭汝瑰瞅着刚出炉的入党申请书,心里头那个得意和高兴啊,满满当当的。

他虽然已经到了很大岁数,头发全白了,原本笔直的腰杆也被时间给“压弯”了,但他心里的那股子热乎劲儿,却一点没减,依旧坚定得很。

四十年前,他是党组织里的顶尖密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一些特殊情况,他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真实面目,假扮成投诚的将领,留在了大陆。

过了好几十年,他终于能正名了,堂堂正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郭汝瑰的儿子满心好奇地问:“老爸,你以前老提起特别敬佩的两位将军,现在,你还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做过的那些大事不?”

郭汝瑰摸了摸下巴的胡子,乐呵呵地点头说:

“那是当然啦,你可别真以为你爸脑子不好使了。就算我哪天把自己都给忘了,也不可能忘掉他们。”

1980年4月,在重庆北碚区中山路的一栋普通住宅里,上演了一段父子间的交谈。那位老者,正是郭汝瑰,他是一名出色且令人敬仰的共产党员。

【身在曹营心在汉,潜伏在国军中的郭汝瑰】

郭汝瑰1928年就加入了共产党,不过后来的十几年时间里,因为帮他跟党组织联系的那个人牺牲了,所以他跟党组织断了联系好多年。

1945年那会儿,他碰巧遇上了党里的干部董必武,这才又重新跟党组织搭上了线。之后,他就成了党组织安排在国民党里头的一个卧底。

这一年的郭汝瑰已经过了四十岁,和年轻时候比起来,他成熟稳重了许多,心里头的信念也更铁了。

一整晚,他们俩都在聊天。他不断地跟董必武说,自己真的很想快点回到党组织里。

董必武懂他心里怎么想,但党组织有更重要的事儿得跟郭汝瑰说,他便开口道:

郭汝瑰啊,能有你这样的杰出人才加入我们党,真是党的福气。不过呢,党里还有更关键的任务得靠你去做,所以啊,你还得再坚持忍耐一阵子。

日本投降后,国共合作也跟着散了,国民党又挑起内战。董必武提到,郭汝瑰现在在国民党里头可是个大人物,蒋介石特别信任他。

因此,党组织安排他继续留在国民党内部隐藏身份,给党组织送回重要的消息。

郭汝瑰一听,立马点头答应,说他特别想接下这个任务,保证会干得非常漂亮,不负所托。

内战打响后,郭汝瑰被提拔为国防部作战厅的一把手,所有的打仗计划和秘密会议的记录都得经过他来处理。

为了帮共产党打赢战争,每次一有关键消息,他都会赶紧把重要的情报送到党组织那里。

1947年5月份,咱们军队靠着郭汝瑰给的消息,把国民党那边的顶尖部队74师给一锅端了,连他们的头头张灵甫师长也没能逃掉。

1948年的时候,咱们军队在淮海那一仗里头,把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给打垮了,还把黄维带的第十二兵团给围了起来。蒋介石一看连输了好几场,心里头那个急啊,赶紧就让杜聿明带着人马去帮忙。

杜聿明一到战场,就立刻决定不管徐州了,带着队伍撤到永城,然后把所有的兵力都重新组织了一下。

他一带头,国民党军队就扭转了战局,不光让我军的华东野战军变得挺被动,还给黄维解了燃眉之急。

这真是郭汝瑰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儿。杜聿明在讲述打仗计划时,故意把他晾在一边。结果,等杜聿明领着国民党的30万兵马趁着黑夜往永城逃跑时,郭汝瑰才得知这消息。

他察觉到杜聿明八成是对自己的身份起了疑心,这样就不能再让他留在战场上了。郭汝瑰脑子里盘算着怎样给解放军解围,同时努力说服蒋介石,得把杜聿明从战场上撤回来。

蒋司令,要是还让杜将军在前线待着,这不就是把老虎放回山里嘛。万一这老虎越养越壮,那以后可就更难收拾它了。

郭汝瑰找到了蒋介石,直接跟他讲道。

为了赢得蒋介石的信赖,他干脆就直接说了,由于他和黄维都是跟着陈诚的老部下,这么多年下来,他心底里确实有点小九九,就是不想让杜聿明一个人太嚣张,把所有风头都抢了。

蒋介石仔细琢磨了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当下就拍板决定,让杜聿明先别急着撤退,得赶紧去帮黄维的部队一把。

接到命令那时候,杜聿明心里就明白了结果。就像他想的那样,国军打了败仗,他身为将领也被抓了。他手下的三十万大军,全都在陈官庄没了。

他一直想不透,蒋介石为啥那么相信郭汝瑰,要知道,他老早以前就跟蒋介石说过,郭汝瑰说不定是共产党那边的卧底。

可他压根没想到,蒋介石其实把他的那些话都放在了心上,还专门派了人去暗中盯着郭汝瑰,时刻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

越深入了解蒋介石,对郭汝瑰的疑虑就越打消,觉得他真是个忠心耿耿的人,于是给了他极大的信任。

但杜聿明对郭汝瑰有猜疑,也不是没道理。他俩都是黄埔军校同一届的,杜聿明算是郭汝瑰的老大哥。

郭汝瑰当上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那会儿,他正好在徐州当着副总司令。作为国民党里头的高层将领,他在打仗这事儿上,那直觉可是相当犀利。

那段时间,他注意到只要国民党的部队跟共产党一开打,几乎每次都是国民党输。这让他心里直犯嘀咕,开始琢磨郭汝瑰会不会是国民党里的卧底。

但他不能没凭没据就去告发郭汝瑰,因此他决定亲自去郭汝瑰家里看看。这一趟,还真让他瞧出了些不对劲。郭汝瑰身为国民党的大官,钱这方面肯定是不缺的。

杜聿明到了郭汝瑰家后,发现他家过得挺困难的。家里头连个仆人都没有,桌椅都磨得掉漆了,沙发还打着补丁。喝水用的瓷缸,釉都掉光了。

郭汝瑰的老婆穿着简单,身上啥贵重东西都没有。按他了解的情况,郭汝瑰没啥大变故,就凭他每个月的薪水,生活绝对不至于过得这么寒酸。

突然间,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这种简朴到极点的生活方式,让他联想到了共产党人。回想起郭汝瑰平日里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言行举止,好像真的有那么点共产党人的味道。

琢磨明白这里面的关联后,杜聿明心里直冒寒气,他立马去找蒋介石,想让蒋介石好好查一查郭汝瑰。但遗憾的是,蒋介石根本没把这事放心上。

被人民解放军抓住后,杜聿明心里更加断定郭汝瑰就是共产党那边的人,但遗憾的是,他压根儿没机会把这事儿给抖搂出来。

新中国一建立,国军就撤到了台湾,郭汝瑰呢,他借着投诚将领的身份留在了咱们这边。不过啊,为了保障他的安全,党组织暂时没有公开他特务的真实身份。

转眼间,1980年就到了,郭汝瑰老爷子已经73岁高龄,他又一次向党组织递上了想要成为其中一员的申请。

这次,他总算如愿以偿了。他提交的入党申请,中共中央组织部很快就给批了,而且还给了他副兵团司令级别的待遇。

1981年的时候,杜聿明病得很重,他又见到了郭汝瑰,主要是想把心里一直憋着的那些疑惑,搞个明白。

老郭啊,咱俩以前一起工作过,现在我这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但心里有个事儿,我一直琢磨不透,就想在走之前问问你,你给我说明白了呗。你是不是一直都在为共产党办事呢?

杜聿明躺在床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郭汝瑰,开口问道。

现在,国民党早跑到台湾去了,那些过去的事儿也都随风飘散了。郭汝瑰不由得叹了口气:

老杜,咱俩以前都是拼命为了国家,为了老百姓在打仗。咱们心里既装着家也装着国。要说咱俩哪儿不一样,那就是信念不太一样。但现在外头的敌人已经被打跑了,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这不就是咱俩一直想要的吗?

多年来一直让杜聿明头疼的问题,现在总算是弄清楚了,他心里觉得特别踏实。而且,他也不得不佩服郭汝瑰,那家伙考虑问题真是太周全,手段也高明。

这次碰面,是郭汝瑰和杜聿明两人的最后一次相见。

【少年英杰的成长故事】

郭汝瑰在国军国防部里担任作战厅的一把手,深得蒋介石的信赖,算得上是他的心腹之一。但实际上,他还是我们党安插在国民党军中的一个秘密特工。

打小开始,他心里头就揣着一股子热情。一碰上“五四运动”,这股热情立马就被燎原了。他心里明镜似的,明白要拯救国人,就得把科学救国的念头深深刻进每个人的脑袋里。

他生在一个有钱人家,老爸总盼着他能学医,将来当个医术高超的大夫。但那时候的中国,到处都乱糟糟的,郭汝瑰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为了正处在难关中的国家,豁出命去干一番大事。

18岁的郭汝瑰,没走上当医生的路,而是进了黄埔军校,心里想着怎么为国家出力。那时候,国共两家还合作得好好的,他在军校里还碰到了像恽代英、萧楚女这些很棒的共产党员,成了朋友。

他们聊得特别投机,聊着聊着就扯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郭汝瑰一听,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像被什么击中了一样。从那时候起,共产主义的念头就在他心里悄悄埋下了根,就等着时机一到,这股力量就能破土而出,长成棵参天大树。

1927年那会儿,蒋介石搞了个四一二大行动,让国民党里头的人开始大力搜捕共产党员。好多特别棒的共产党员,像李大钊、赵世炎、陈延年这些同志,都让国民党给害死了。

郭汝瑰对国民党的一系列行为感到十分困惑,觉得这些都与自己的初衷和信仰格格不入。所以,在1928年5月的时候,郭汝瑰果断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过表面上他还继续在国民党军队里担任军官。

郭汝瑰他哥,郭汝栋,也是在国民党里当官的。俩人在平时聊天时,郭汝栋就觉得郭汝瑰的想法有点不对劲,心里嘀咕着,这小子是不是偷偷加入了共产党。

郭汝瑰心里明白,自己的真实身份绝对不能泄露。为了把这个秘密藏好,当他的哥哥提议让他去日本士官学校进一步学习时,他顺势就点头同意了。

郭汝瑰在日本深造期间,拼了命地学习,心里就想着以后能为国出力。他打算把那边先进的军事知识都学到手,好回国用到抗争上去。

之后,九一八事变那个骇人听闻的事儿发生了,郭汝瑰在日本得知消息,心里的火气压根儿压不住。他清楚,这下能为国家出力的机会来了,就像他以前毫不犹豫地加入共产党一样,他立马从日本学校撤了出来,二话不说就奔回了祖国。

1931年,郭汝瑰又一次成功进入陆军大学深造。这所学校是专门训练参谋和高级将领的地方,由蒋介石亲自掌舵当校长。

上学时,他学习特别好,毕业后他其实可以用两个学位去部队当军官。但郭汝瑰不愿意成为蒋介石对付共产党的工具,因此他决定留在学校,做了教军事的老师。

1937年,西安那边出了大事,就是西安事变。在张作霖一帮人的商量和推动下,蒋介石最后点头了,同意国共两边再次联手一起抗日。

郭汝瑰瞅准时机,觉得大展身手的日子来了,立马就扎进了军事斗争里。他军事才能出众,没多久就在部队里出了名,后来一步步升到了国民党高层的位子。

日本军队拿着先进的武器,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残杀老百姓,弄得山河破败不堪,四处都是残破景象。郭汝瑰看到这些,心里头真是难受极了,满心就想着怎样才能快点把这些坏蛋从咱们中国赶走。

但他呆的那个第十四师42旅的领头人,真是个胆小鬼。日本人一开枪,他头一个念头不是反击,而是吓得腿都站不稳,满脑子只有逃跑的念头。

敌人已经逼近城下,可城里的士兵却没人敢站出来迎战,这真是太让人憋屈和没面子了。师长直接问他,敢不敢带兵去狠狠打击敌人,郭汝瑰想都没想,立马就点头同意了。

当兵这么多年,他不就是为了等这一天嘛!而且,对于当兵的人来说,在战场上牺牲,用战马皮包裹尸体回家,那也是种无上的光荣啊!

郭汝瑰接手掌管旅长职位后,立刻率兵上阵对抗敌人。那段时间,日军的好几十架轰炸机没日没夜地在天上转悠,扔下的炸弹把地面炸得不成样子,我军损失特别大,伤亡很重,连负责带队的指挥员都开始琢磨着要不要撤退。

可郭汝瑰热血沸腾,打死也不肯退让分毫。在自己的地盘上,咋能给敌人让路呢?要是他今天让一步,日军就得寸进尺,那用不了多久,中国人的家园可就保不住了。

因此,他必须坚守,他背后的士兵和老百姓也都会跟他一起坚持到底!

“我郭汝瑰,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窝囊活着!”这是他奔赴战场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这场仗打了足足一个星期,郭汝瑰带着的42旅损失很大,但他们硬是把脚下的地给守住了。这样一来,日军想要在三个月内让中国灭亡的想法,就完全泡汤了。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淞沪大战,郭汝瑰因为这场战斗一下子出了名。在那之后的很多仗里,他都靠着出色的打仗本事,让日军好几次栽在他手里。

就像在武汉那场大战里,他用了个巧妙的法子,带着队伍在外围跟日军周旋,这样一来,日军那些厉害的火炮就派不上大用场了,也救下了好多国军兄弟的性命。

陈诚对他在战场上连连获胜非常看重,后来还让他加入了自己的“十三太保”行列。与此同时,蒋介石也盯上了这位出色的年轻人,渐渐对他委以重任,十分信赖郭汝瑰。

但郭汝瑰心里并不痛快,因为那时候的国民党里面,贪污腐败太严重了。本该好好打外敌的官员们,心思都不在战场上了,整天就想着怎么抢权、怎么捞好处,互相算计,勾心斗角。这哪还有孙中山先生说的三民主义的样子,完全是反着来了。

他心里头就想着为国家出力,赶走那些侵略者。国民党里头勾心斗角的事儿,让他觉得腻烦得很。他老想着能再回到共产党里头去,可偏偏当初领他进党的袁镜铭已经不在了。自打他去日本留学,就跟党组织断了联系。

打仗那会儿,郭汝瑰心里一直琢磨着怎么跟党组织重新搭上线。

到了1945年,日本认输投降后,国共两边又要开打,这时候郭汝瑰碰到了董必武,总算是和组织再次接上了头。从那以后,他就走上了当特务的路子。

【结语:】

郭汝瑰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在抗日战争那会儿,他立下了大功,表现相当出色。到了国共内战时期,他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非常关键。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