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媒体报道突然报道的氢弹试爆引发了全网热议,但此氢弹非彼氢弹,不过即便是这样美俄两国也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突破,凭借这种武器可以在战场上消灭一大批敌人。
01 我国突然试爆一颗“氢弹”
港媒《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科研人员在野外试爆了一枚氢弹,作为威力超过原子弹数倍的氢弹,这款武器在野外悄然无声的试爆自然是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特别是在国际局势持续紧张的当下,这种战略武器的试爆无疑会牵动各方势力。

不过仔细看报道其实可以发现这个氢弹和传统意义上的氢弹其实并不相同,此次试爆的氢弹并没有使用任何的核材料,而是一种叫做氢化镁的氢基爆炸物形成的链式反应,在这枚氢弹爆炸后形成了一枚高达1000°C的火球,并燃烧了2秒的时间,威力相当于TNT的15倍。

传统意义上的氢弹是氢元素的同位素氘(重氢)和氚(超重氢)进行核聚变,而在聚变之前需要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去点燃这些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氢弹是需要原子弹来引爆的,也正是这种聚变反应导致氢弹的威力远超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温度高达100亿°C,威力更是相当于数千万吨乃至上亿吨TNT。
02 该炸弹在战场上能造成大范围杀伤
因此这次《南华早报》爆料的氢弹只能算是非核氢弹,15倍TNT当量连原子弹都不如自然是更加比不上威力更大的氢弹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次的非核氢弹就没有用处了,相反在战场上这种武器的作用极大。
此次爆炸试验的论文叫做《爆炸强冲击对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的能量激活反应试验研究》也就是一种燃料空气炸弹,通俗点说就是在乌克兰战场上出现过的温压弹。

俄军在进行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战役时,由于该地是苏联时期建造,因此在抗打击能力上拉满堪称是一座堡垒,在该地乌军被团团包围的情况下,俄军持续进攻了数月都没能成功,后来俄军不得不动用温压弹进行覆盖式打击,才使得这些乌军不得不接受投降。
这种炸弹在爆炸之后不但可以产生高温高压,还能够瞬间吸取周边的大量氢气燃烧,这样一来该地区将面临高温、高压、缺氧等极端环境,处于该地区的敌对目标很快就会死亡。

相较于此前乌克兰战场上出现的温压弹那些大体积,此次中方试爆的这枚非核氢弹在体积上更小的同时却做到了威力的提升。在这样一种基础之上, 中方进行后续的武器开发,或许将出现更多的大威力的炸弹和导弹出来。
更重要的是成本和产能,本次试爆的非核氢弹使用的材料是氢化镁,氢化镁被分解会产生大量氢气,而氢气被引爆后又会产生剧烈爆炸,但这种新型材料全球都处于探索阶段当中,并没有一个国家具备大面积生产能力,但我国在今年1月份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氢化镁生产线,已经突破了产能限制,在这一产能下,该材料的成本也会大幅降低,从而为大面积使用打好基础。

在进行收台之战的时候,这种非核氢弹或许也能够应用在战场上,尽管在城区中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解放军不太可能动用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对于那些台军军事基地就不用这么客气,直接温压弹覆盖打击,摧毁对方有生力量后能够让解放军的收台阻力更小,对付那些顽隅抵抗的“台独”分子也能够做到一网打尽。
03 该武器仍有多处缺点需要改进
从某种方面来讲,这种非核氢弹也能算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在不触发核大战的情况下,能够对那些敌对势力产生有效威慑。

不过这种武器也并非没有缺点,至少在当下,氢化镁的生产、运输、储存都需要极高条件,战时状态下这种对环境的高规格要求将极大制约它的使用场景和范围。特别是氢化镁的防水和抗氧化性能不足,寿命也较短。因此尚处于试验阶段的这种非核氢弹,想要在战场上得到大面积应用,还有着不少的改进需要努力,就目前情况而言,这枚“氢弹”的试爆只能算是一个新技术上的突破,并不能算是武器运用的一大进步。
文章中信息来源:俄专家谈中国非核“氢弹”:中国或已成功试爆一种新型热压弹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