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移宫案”主角,光宗宠妃“西李”,天知道她见证了几多沧桑

吕布省愚 2024-02-12 07:25:02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 3250 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8 分钟)

读史知今世,来者犹可追。

读史知未来,鉴往纠昨非。

大家好,这里是您熟悉的“省愚杂谈”,阅览着鄙人惯用的定场诗,我们即将开始今日故事的讲述。上一辑,我们用一丝无奈情绪下催生的意境写下了明光宗朱常洛三位“皇后”的故事,您也发现了,这里的“皇后”都是打了引号的,朱常洛根本就没有皇后,何其悲哉。

不过我们纵观朱常洛的子女数量与后妃体系,实则十分庞大。虽说其子女的存活率不高,但是从侧面能够反映出,在那些个身为太子却得不到父亲悉心培养的日子里,他能做什么呢?他专专心心地研究人体动摩擦因数计算实验去了。所以才有了有史可查的18位子女,并且是多位妃妾为其所孕育。没办法,父亲不管,自己作为储君,能做什么呢?似乎也真不能怪他。

那么问题来了,那东宫十余年,是否有一位十分宠爱的妃妾呢?还真有,而且,这位妃子后来度过了传奇的后半生,哪里传奇呢?您想想,作为前朝皇帝的妃嫔,居然能活到八十岁,不小心就活到了康熙年间。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她,熬死了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还熬死了皇太极与福临,您说这样的老太太难道不是见证沧桑巨变的活史书吗?那么她是谁呢?她也就是明末著名“移宫案”的主角,一度成为东林党与魏忠贤集团纷争戏码的光宗李康妃,当然,她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史称-“西李”。

移宫案的女主角

读到此处,您还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吗?鄙人不才,还请给在下十分钟的时间,今日为您讲述明末“西李”的故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其实,西李最开始不叫这个奇怪的称呼,人们当时称呼她李选侍。然而,那时候太子府上有两位选侍姓“李”,所以,便一位承“西李”,另一位称“东李”。这也便是“西李”名字的由来。

据非官方史料的消息,“西李”出生于公元1594年,如果这个时间点是正确的话,则“西李”较之于光宗刚好年幼十二岁,换言之,两位都属马。这里再简单解释一下何为“选侍”。明朝太子府内,最高地位的妃妾当然是太子妃,然后是才人,比如熹宗的母亲王才人;然后是选侍,比如本文这位;然后才是淑女,比如思宗母亲刘淑女。所以由此看来,当时李选侍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地位。否则也不会在后来如此爆棚。

“西李”在太子府上的那些年,凭借史书里记载的“色艺双绝”得到了朱常洛加倍的宠爱,我们几乎可以认为,当时朱常洛最为宠爱的姬妾便是“西李”。

·从太子府侍妾走向两位皇帝的养母

既然受到了光宗如此多的偏爱,那么西李的子女情况如何呢?就目前的史料来推测,“西李”至少为朱常洛生下一子两女。

这一子是为常洛第四子朱由模,公元1610年出生,其出生时,其母16周岁。

这两女,应该为光宗第九女乐安公主朱徽娖与第十女朱徽妱。

其实“西李”在太子府丧上受到朱常洛的偏爱还不是完全来自于其生下三位子女所带来的存在感效应,而是朱常洛对待她的态度。非官方史料称“西李”曾做过熹宗朱由校的养母,对此省愚表示暂时持保留态度。因为熹宗的母亲王才人是公演1619年薨逝,此时朱由校已经14周岁,按照当时的习惯会表达为16岁,理论上不太依靠谁的抚养,可以自行决断一些事务。不过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西李”曾做过思宗的养母。

朱由检的母亲刘淑女于公元1615年去世,时年27周岁,当时的朱由检年方四岁,的确需要抚养,朱常洛便将朱由检交予“西李”抚养。之后没多久因西李生下女儿朱徽妱,前还有朱由模与朱徽娖这对兄妹,已经照应不过来,朱由检才被改由东李抚养。

总之,能够被选择成为失去母亲皇子的养母,显然“西李”此时充分得到了朱常洛的肯定。根据“万事皆可溯源”的理论,这一切都是后来“西李”企图史册留名的早年因素。

·准备封她做皇贵妃,但是她想做皇后

公元1620年,万历帝朱翊钧驾崩,是为神宗,做了整整十九年皇储却没能得到一秒钟培训的朱常洛正式走上了皇位,准备改第二年为泰昌元年,也准备施展自己的抱负。

当然,如今的我们已经很难去猜测到底他有多大的抱负了,一切来得太快,也走得太突然。当时,其实有说法认为朱常洛想册立“西李”为皇贵妃,但是“西李”自己认为皇贵妃太委屈她了,她想做皇后。总之,在民间的史料中,“西李”是一个野心极大并且为人狠毒的女子。

时任礼部尚书孙如游劝住了朱常洛,请其暂缓册封后妃。“太后、元妃等人的谥号还没有尊上,把这些事情解决后再封皇贵妃不晚。”此处的“太后”便是神宗嫡后王喜姐,元妃应该指的是朱常洛的太子妃郭氏。的确,当时这一切都尚未给出实质名分的情况下,贸然册封后宫,显然这不符合明朝的礼法制度。想想朱常洛也并非是不聪明的人,他父亲这般孤傲的性格都斗不过文官集团,显然他也很难撼动文官集团的整体权力结构。所以,被劝住也就暂缓了,没想到便成为永恒。坐了二十九天龙椅后,朱常洛在幸福中猝死,来无影时去无踪。

·霸占乾清宫,差点就垂帘

我们纵观朱常洛的后妃集团,坦率讲,在朱常洛登基之时,“西李”的确是当时尚存妃妾中地位最高的一位,所以她有做皇后的资本。因此,朱常洛驾崩后,“西李”仍然居住在乾清宫,并且霸占着乾清宫的位置。

其实这也就很微妙,继任者朱常洛之长子朱由校登基后,乾清宫如果还有一位庶母居住,这不就是典型的“垂帘听政”么?怎么样,读到此处是否觉得与清末那点儿事儿有些许的相似度?但不要忘记,此时是明朝,一个祖训与礼法拥有极高地位的时期,文官集团怎么可能任由一位不足三十岁的女子的摆布。

所以,“移宫案”轰轰烈烈地上演了。

好好争斗一番

于是,时任大学士刘一燝、吏部尚书周嘉谟、兵科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一众东林人士上疏力争,“西李”在万般无奈下,怀抱乐安公主,搬离乾清宫,移居仁寿宫,沿路狼狈不堪,这也即明朝著名的“移宫案”。

关于“移宫案”的细节,我们会在以后的《细说明朝大案》中与大家详述,这场所谓的案件背后,其实就是隐藏着万历年间“国本之争”后,整个朝野派系间相互斗争的结果。一不小心,让一位大行皇帝的庶妃成为了女主角。其实,熟悉明朝的朋友知晓,明朝的文官是决不允许毫无权力限制的“垂帘听政”的,即便要“垂帘”,此刻的“西李”似乎作为庶母,还没有资格。并且,我们也能负责任地说,当时在世的光宗妃妾中,都没有资格。

此后朱由校即位,是为天启帝。因移宫事件过于苛激,事后外界纷纷猜测是天启帝虐待庶母“西李”,御史贾继春上奏指责东林党人过多干涉内廷事务,遭群起责难。天启帝朱由校为平息纷争,下诏宣布“西李”曾欺凌其生母王才人,虐待过他自己,便把贾继春削职。

这场小规模的战役,“西李”完败,而东林人士完胜。

·依附魏忠贤而不受牵连,一不小心活了八十岁

在此之后,照理说,史书应该就不会常提及“西李”了,作为前任皇帝的庶妃,与当朝皇帝也无过多的瓜葛,她应该安安静静地躺在史册的角落里才对。

可是,没想到,她的精彩人生,才刚开始。

东林人士,以后细讲

没过多久,魏忠贤成为了不可一世的九千岁,并且又有天启帝乳母客氏的参与,让客魏集团成为天启帝制衡东林人士的棋子。

但是,据现有史料推测,“西李”与客魏集团关系尚可,所以在天启四年,也即是公元1624年,魏忠贤授意天启帝尊封她为康妃,自此便有了“李康妃”的史称。

有了这足够的铺垫后,天启帝公开宣布李康妃是无辜的,自己是被王宦官安等人挑唆[,并且天启帝声称贾继春忠谏有功,重新召回任用。从“西李”到李康妃,这位选侍出身的女子的命运居然在此处反转了。

不久后,天启帝驾崩,是为熹宗,其弟思宗即位。即位后,思宗将李康妃晋为太妃。名分与尊重是足够的,毕竟李康妃曾经抚养过朱由检。但是,李康妃心中曾希望拥有的权力,思宗是一点儿都不会给她,当然,也没有理由给予一位老太妃任何制度上的优待,这不会被文官集团所认可。

最精彩的桥段来了,后来明朝灭亡,李康妃等前朝妃嫔皆由清廷给资供养起来。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十八日,李康妃薨逝,寿八十周岁。我们可以想象,她的前半生在权力浪潮中翻滚,而后半生却成为前朝遗留下的历史回忆,谁又能去臆测这样一位老太太最后的岁月会是何等的模样呢?历史,这就是历史,记录真实,任由后人评述。

0 阅读:27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