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到车轮,大卓智能重塑驾驶体验,开启汽车科技新篇章

飞鹰侠士说车阿 2025-04-23 15:52:57

汽车遇上AI,就能高枕无忧?

就能彻底解放老司机?

4月20日,上海的街头,注定不平静。

大卓智能CTO曹光植带着英伟达Thor芯片加持的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流中,搞了一场“大事情”。

这次实测,与其说是技术展示,不如说是对“老司机”的一次终极挑战,也引发了我们的一系列思考。

“端到端”这词儿,最近在汽车圈出现的频率那是相当的高。

到底啥是端到端?

说白了,就是让AI直接从传感器“看到”的东西,一竿子捅到底,直接指挥车子咋开。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

汽车行业分析师李明就说了,端到端绝对是未来的趋势。

他认为,这种技术能让系统更简单、更可靠,但是数据安全和模型是不是靠谱,也是个大问题。

把命交给AI,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曹光植加入大卓智能之前,就已经在自动驾驶领域摸爬滚打多年。

早在2015年,他就带着团队搞出了个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检测系统,还在大马路上跑过测试。

这经历,你品,你细品,绝对是老司机中的老司机了。

有了这些技术积累,才能在大卓智能把端到端技术玩得风生水起。

话说回来,端到端再牛,也离不开数据的支撑。

大卓智能就搞了个数据闭环系统,专门用来收集、清洗、标注海量的真实道路数据。

到2024年3月,已经攒了超过1000万公里的数据了。

这数据量,简直比老司机跑过的路还多!

数据越多,AI就越聪明,开起车来也就越稳当。

想搞端到端的,可不止大卓智能一家。

小鹏汽车也在2024年上海车展上秀出了自己的XNGP系统,同样是大模型架构,同样能在城市里自动开。

小鹏还计划在2024年把这套系统推广到更多城市。

这竞争,那是相当激烈啊!

有竞争才有进步,消费者才能享受到更好的技术。

大卓智能也不是单打独斗。

在2023年Q2季度,他们完成了A轮融资,引入了战略投资者。

有了钱,才能加速研发和量产落地。

而且,大卓智能和英伟达在Thor芯片上的合作,也说明了他们在战略上的高度互信。

想玩转AI,没有强大的算力支持,那是万万不能的。

再来说说奇瑞。

作为大卓智能背后的“金主”,奇瑞提出了“油电同智 全球同行”的智能化战略。

猎鹰智驾系统,就是奇瑞智能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奇瑞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在旗下车型上搭载猎鹰智驾系统,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L3级别的量产。

为了验证这套系统,奇瑞还准备招募“智驾体验官”,让用户一起来测试和改进。

现在,咱们回到4月20日上海的实测现场。

上海的马路,那可是出了名的复杂。

各种车辆、行人、非机动车混在一起,简直就是辅助驾驶系统的“魔鬼考场”。

大卓智能的端到端系统,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实力。

比如说,在遇到车辆突然Cut-in的时候,系统能够提前预判,平稳减速避让,没有急刹车,也没有猛打方向盘。

在无保护路口右转时,系统能够精准分析行人的速度和方向,找到合适的时机通过。

在密集车流中变道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周围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距离,并在合适的时机主动发起变道。

整个过程,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开车,稳健而又自信。

为了更加全面地检验系统,测试人员还特意选择了隧道和大锐角转弯等特殊场景。

在隧道中,光线骤暗,系统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精准识别道路标线和车辆。

在大锐角转弯时,系统能够提前规划路径,减速后以恰到好处的角度和速度通过。

这次测试,让人们对端到端辅助驾驶技术充满了期待。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项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数据安全、模型可解释性、成本控制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卓智能这次的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实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但能不能真正重新定义“老司机”,那还得看未来的表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I想完全替代“老司机”,路还长着呢!

0 阅读:0

飞鹰侠士说车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