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忆老山激战高地上没有一具囫囵尸首,战友碎块装麻袋往下扛

借古论今事 2025-04-27 14:44:56

熟悉老山前线的人都会告诉你,松毛岭是从老山主峰向越南方向延伸的一道山脊。在这片区域,662.6高地占据了制高点,而405高地(也被称为146高地)则是整个松毛岭防线的最前线。

虽然405高地原本并不在松毛岭的范围内,但它在战略上至关重要,守不住它,松毛岭就难以守住。因此,解放军把405高地也划入了松毛岭的防御体系中,视其为阵地的一部分。

最初,越军在405高地部署了一个排的兵力,牢牢掌握着这一战略要地。为了保障松毛岭的安全,并进一步巩固662.6高地的防御态势,我军决定采取行动,夺取405高地的控制权。这一决策旨在消除潜在威胁,确保整个区域的防御体系更加稳固。

这个战略要点紧挨着越军后方阵地,仅有数米之隔,恰好位于著名的"李海欣高地"一侧制高点,敌军的任何动静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察觉。

越军占据405高地,拥有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刻部署重机枪,对我方阵地实施火力压制。这种态势就像一根尖刺,深深扎入我方的防御体系中,给我方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压力。这种被动局面令人难以忍受,严重制约了我方的战术机动性。

在老山战区执行任务的是济南军区第67军等部队。为夺取405高地,第67军199师下令587团2营于12月2日展开进攻行动。

12月2日黎明前,经过数日隐蔽行动,2营4连在6连的炮火掩护下成功夺取405高地,彻底消灭了敌军驻守部队。此次战斗中,我方有20余名官兵英勇捐躯,其中包括副连长。

失守405高地令越军大为紧张,这个战略要地距双方阵地都很近。解放军在"李海欣高地"构筑的防线呈直线布防,严重影响了越军向662.6高地推进的作战计划。这一态势使越军陷入被动,不得不重新调整进攻部署。

为摆脱解放军的火力压制,敌军自12月3日起持续调集部队,对405高地展开多次进攻。

在405高地,我们最多只能部署一个排的兵力,而每次进攻的越军至少有一个连的规模。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我们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在后方火力的有力支援下,解放军战士们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奋力抵抗。最终,越军除了留下一地尸体外,未能取得任何战果。

经过连续四次进攻高地的战斗,部队遭受了较大伤亡。目前,2营5连负责驻守405高地,他们的任务是坚守阵地10天。现在8天已经过去,越军没有采取任何行动,5连官兵的警惕性也随之逐渐降低。

12月10日深夜,越军集结了一个营的兵力,突然对405高地发动猛烈袭击。他们选择在夜色掩护下发起进攻,试图利用出其不意的战术取得优势。

在老山地区的持续交战中,组织一个营级规模的攻势并不常见。主要原因在于,几百人的部队在密林中行动时,动静过于明显,极易暴露目标。这种情况下,敌方后方的炮兵部队很可能迅速锁定位置,发动密集炮击,导致进攻部队遭受严重损失。因此,大规模集结进攻的风险极高,通常不被采用。

我方指挥官在判断上存在一定失误,过分依赖以往经验,低估了越军的作战能力。他们认为敌军在405高地后方不会构成太大威胁,因此仅部署了5连的两个排作为防守力量。然而,越军采取了出人意料的战术,发动了远超预期的猛烈攻势,这完全出乎我方预料。

经过连续八天的激烈战斗,第五连队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多数士兵都因伤无法继续作战,整个连队几乎找不到几个还能正常行动的战士。如果越军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局势将变得极其危险,我们很可能难以抵挡。

当天,越军士兵几乎是踏着自己同伴的遗体攻占了405高地。驻守在此的解放军部队几乎全部阵亡,仅存的几名战士被迫退到山坡中部,继续顽强阻击敌人的进攻。

我军撤退时,发现山顶坑道内可能还有幸存的战友。为了避免越军进入坑道,战士们用有限的火力全力封锁山顶,坚决阻止敌军靠近。

越军试图突破我方坑道防线,一旦成功,高地将失守。尽管对方投入了一个营的兵力,但由于地形限制,每次只能派出一个连队进攻。在我方顽强抵抗下,越军连队损失惨重,后续兵力不足,无法持续冲击。因此,双方再次陷入对峙状态,战局暂时陷入僵持。

在越军对405高地发动最猛烈的攻势时,我方部队却面临着兵力短缺的困境。5连连长焦急万分,无奈之下,只能紧急调遣刚从143高地撤下待命的3排9班长,迅速带领手下士兵重返前线,试图夺回失守的阵地。

9班长接到任务时也感到意外,因为整个连队包括指挥部在内,能调动的人员仅有六七人。尽管人手不足,他还是迅速组织连部的五名战士,手持冲锋枪,腰间挂满手榴弹,果断冲向目标。

战况异常紧急!他们不顾一切,冒着越军密集的炮火,迅速穿越了143和144高地。当时夜色已深,越军的炮弹仍在四周不断爆炸,盲目行动极有可能坠入悬崖。为确保安全,9班长立即联系连部,请求每隔五分钟发射一枚照明弹,为部队指引前进路线。

六名士兵迅速冲向405高地对面的狭长地带,动作显得有些狼狈。此刻,他们无暇顾及刚才的惊险,因为更激烈的战斗正等待着他们。

就在此时,9班长和队员们听见405高地那边枪声不断,显然激战仍未结束。当他们赶到高地脚下时,驻守在半山腰的友军误以为山下是敌军,由于夜色昏暗,竟然朝他们开火射击。

山下的人赶紧喊道:“别开火,都是自己人!”上面的人这才明白过来,双方汇合后,人数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人。

9班长立即接手指挥,率领不足20人的小队执行夺回405高地的任务。幸运的是,越军尚未完全占领高地顶部,但距离已经很近了。

当9班长登上山顶时,他注意到侧下方约两三米处有个人影。尽管轮廓模糊,但那瘦削的脸型和尖下巴的特征明显表明对方是越军士兵。

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了。班长迅速回头召唤战友支援,而那名越南士兵显然被吓到了,慌乱中从树上跌下,仓促逃离了现场。

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只差30秒左右。如果那名越南士兵成功登顶并召集队友,形势将极为不利。即便我们人数增加到200人,要想重新占领山顶也绝非易事,更不用说当时我们只有不到20人了。

9班长迅速部署火力点,指挥士兵对山下的越军展开猛烈攻击,成功击退了对方的进攻。经过一整夜的激战,越军已经疲惫不堪,尽管他们试图攻占山顶,但体力不支,难以实现目标。

战斗结束后,幸存者们几乎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眼前的景象令人难以直视。越军的突袭极为隐蔽,他们悄无声息地将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投进了我们的掩体,导致多个掩体被彻底炸毁,一片焦黑。

关于伤亡情况,很多人连遗体都无从寻找,即便找到的也大多残缺不全,仅有十分之一的部分得以保留,其余九成都因爆炸而散失无踪。

由于无法找到完整的遗体,只能收集到一些零散的人体组织,幸存者们用编织袋将能够辨认的我方人员遗体部分装好,然后一袋袋地背下山。

越军的尸体散落在各处,由于同伴无法前来处理,只能留在猫耳洞内。由于天气酷热,尸体在短短两三天内就开始腐烂,散发出刺鼻的恶臭,尸油也流得到处都是。有目击者看到这一幕后,一整天都感到恶心,根本无法进食。

12月10日晚,敌军再次对405高地发起猛烈进攻,企图扭转战局。此时,我军在该高地的指挥力量已大幅削弱,仅剩一名副班长和八名战士坚守阵地。这些战士几乎个个负伤,但依然顽强抵抗。

敌军以整连的规模不断进攻,我们这边的防线显然难以抵挡。每个人都清楚,个人的生死并不重要,关键是绝不能失守阵地。

在战况危急之际,掩体中的副班长果断向团指挥所和师指挥所发出“炮火覆盖405高地”的请求。这一紧急呼叫迅速引起了67军军部和199师师部的高度重视。为支援前线,数十门85毫米加农炮和122毫米榴弹炮连夜向405高地及越军方向展开了密集火力打击,全力阻止敌军推进。

夜幕降临,双方炮兵在405高地展开激烈炮战,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将这片区域变成了火海。爆炸产生的烈焰与浓烟直冲云霄,五颜六色的火光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惊心动魄的烟花表演。这一幕堪称老山战场上最为震撼的场景。

越军在人数上占尽优势,但经过一整夜的激烈战斗,最终选择撤退。解放军的火力异常凶猛,仿佛405高地上已无我方人员。进攻部队只要稍稍抬头,就会被密集的弹片击中。别说攻占高地,就连在高地下方存活都极为艰难。

12月11日清晨,5连的残部终于等到了598团的支援。此时的405高地已被战火摧残得面目全非,山头几乎被夷为平地,树木全无踪影,只剩下碎石和血迹斑斑的泥地。

根据记载,原本海拔约406米的405高地因遭受猛烈炮击,顶部被炸毁了一部分,导致战后测量时高度降到了404米,因此得名“404高地”。

从表面结果来看,405高地的控制权最终落入我军手中:越方部队已撤离战场,我军防线完整无损。战后,参与战斗的5连荣获集体一等功表彰。

尽管越军持续增派部队试图夺取405高地,但598团已从之前的夜袭失利中吸取了深刻教训。尽管对方采取了多种战术手段,最终仍未能突破我方防线。

五连的战士们所剩无几,幸存者不是躺在医院就是在烈士陵园长眠。他们以最美好的年华,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宁献出了一切。

在12月10日的405高地战斗中,67军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尽管这支部队已在老山前线作战八个月,对越军惯用的夜间突袭战术有所掌握,并吸取了之前攻打211高地失利的经验,但基层指挥员的疏忽大意几乎导致阵地失守。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用鲜血换来的。

597团从上到下,包括营连级指挥官,对405高地的防守都掉以轻心了。他们觉得,越军来犯的兵力规模不大,派一个排就足够应付。结果?对方直接出动了一个营,硬是跟我们干上了。这再次证明,战场上“兵不厌诈”的道理,从来都不会过时。

当我们的后备兵力无法及时增援时,往往只能依靠前线士兵发扬"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要守住阵地,否则战局将难以预料。但愿这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能够成为未来避免不必要牺牲的宝贵指南!

在此,我们向四十年前那些不顾生死、捍卫国家安全的勇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用生命和热血守护了我们的家园,他们的英勇行为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感激。

1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