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回又搞了个大动作,关税大棒一挥,冲着中国就来了,税率蹭蹭往上涨,最高飙到145%,中国也没闲着,果断还击,针锋相对,可这场关税战打下来,全球经济晃了晃,美国自己也栽了跟头。
盟友们看不下去了,英国更是悄悄派了两架专机飞北京,贸易国防高官齐上阵,他最担心的局面,眼瞅着就要冒头,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算盘?全球的局势又会咋变?
特朗普一上台,就把关税当成了撒手锏,想靠这招给美国经济加把劲儿,尤其对中国,他早有打算,觉得中国市场大、影响力强,必须得压一压。于是,关税税率像开了挂,从34%一路往上窜,最后定在了145%。这数字听着就离谱,摆明了不只是想赚钱,而是要给中国制造点麻烦。
中国这边可没含糊。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果断出手,对美国商品也加了同样的关税,从34%到84%,再到125%,一步不让,这不是赌气,而是实打实的回应,告诉对方,咱也不是好惹的,双方你来我往,关税战就像一场拉锯战,税率高得让人咋舌。
可到了125%这关口,中国却停下了,没再往上加,咋回事?其实很简单,关税高到这地步,贸易已经快被掐断了,再加下去,影响不了啥,还可能让双方经济更受伤,企业进口商品成本高得离谱,根本没利润,老百姓也买不起那些贵得吓人的东西。中美贸易量大幅缩水,差不多到了冰点,继续加税,意义不大,反而显得没必要。中国这手“收兵”,不是认怂,而是算明白了账,留了余地。
这场博弈,表面看是数字游戏,背后却是策略较量,美国想用关税压人,中国则以牙还牙又懂得见好就收,这差别,决定了后头的事儿越发复杂。
关税战可不只是中美俩人的事,全球市场都被搅得不太平,美国那边,日子尤其不好过,本来特朗普指望加关税能多收点钱,顺便把制造业拉回美国,可现实呢?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美债市场先乱了阵脚,投资者一看关税战没个头,担心美国经济顶不住,赶紧抛售国债,美债收益率蹭蹭往上涨,说明大家对美国还债能力开始犯嘀咕,美股也没好到哪去,接连下跌,企业信心受挫,美元更是疲软,国际交易里用美元的意愿都降了,这几件事凑一块,等于给美国金融体系敲了警钟。
为啥会这样?关税战把贸易成本推得太高,企业利润被挤压,市场预期也变差,美国消费者得掏更多钱买东西,日子过得紧巴巴,那些靠出口的美国企业,比如农产品公司,日子更不好过,市场丢了不少,更别提全球供应链了,乱成一团,很多国家都得重新找合作伙伴。
别国也没闲着。看到美国这么折腾,干脆减少跟美国的生意,转头跟其他市场搭上线,尤其是中国和欧洲,成了不少投资者的香饽饽,毕竟中国市场大,潜力足,欧洲经济稳定,合作空间也不小,这么一来,全球贸易的格局悄悄变了,美国的影响力反倒被削弱了。
美国这回算是踢到铁板了,特朗普原想着,靠关税战能把盟友拉一块,齐心对付中国,可没想到,盟友们压根不买账,欧洲国家尤其不乐意,觉得美国这套路太损人利己。
欧洲为啥不高兴?一来,关税战让全球经济受创,欧洲的出口企业也跟着吃亏,二来,美国老想着让欧洲当小跟班,帮着一起搞对抗,可欧洲看明白了,这事儿对自己没啥好处,尤其是德国、法国这些国家,早就想在国际舞台上多点主动权,不乐意老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这时候,中国的分量就显出来了,中国市场对欧洲企业吸引力不小,汽车、机械、奢侈品,哪个不得靠中国消费者?再加上中国这些年在全球经济里的话语权越来越重,欧洲自然想多搭几条线,跟中国做生意,稳住自己的经济。
更深一层看,欧洲还想借这机会,往战略自主的方向走走,美国老在这儿搞乱子,欧洲得为自己打算打算。跨大西洋联盟过去是铁板一块,可现在裂痕越来越明显,欧洲国家不想再当美国的附庸,宁愿跟中国多接触,找点新机会。
就在这节骨眼上,英国干了件挺引人注目的事儿,两架专机悄悄飞到北京,里头坐的是英国贸易政策国务大臣亚历山大和国防参谋长拉达金,这事儿没大张旗鼓,英国政府压根没公开,透着一股低调。
其实,这不是英国高官第一次来中国了,之前,财政大臣、外交大臣都来过,这回贸易和国防的头头脑脑一块儿到,时机又这么敏感,摆明了有大事要谈,英国为啥这么积极?原因也不难猜。
英国经济也让关税战伤着了,全球贸易一乱,英国的出口和投资都受影响,跟中国加深合作,能给英国企业多点机会,尤其是在金融、科技这些领域,中国市场空间大,英国不想错过,而且英国跟美国的关系也没表面那么铁,脱欧后,英国得自己找路子,美国老在这儿添乱,英国只能另谋出路。
英国这步棋,还跟地缘政治有关,美国的影响力在下滑,盟友体系在松动,英国得为自己的国际地位多想想。中国在全球舞台上越来越有分量,英国自然想靠得近点,争取点主动。
这趟专机,表面看是访问,实际上是国际格局变动的缩影,美国想靠关税战孤立中国,可盟友们却在用行动表明,谁也离不开中国这块大市场,英国的举动,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政策失算的后果。
应该关税1000%!告诉美国和世界这就是实力!只有中国才敢与霸权美国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