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爆发核战,或导致数十亿人死亡!联合国秘书长早就发出过警告

宠球儿 2022-12-07 10:41:03

自俄乌冲突开始后,很多人都担心这场战争会演变成一场核战争。毕竟以人类现有的社会结构来看,一旦爆发核大战,造成的后果远比来当初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危害更大。

核大战的风险

而且在俄乌冲突前后,世界上已经出现过很多可能导致核大战爆发的隐患了。最直接的隐患是2019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本条约是苏联和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签署,对双方中程弹道导弹进行约束的条约。

条约的签订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更早之前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被很多人视为美苏冷战中,最接近核大战的一次。经过了本次危机,美苏两国认识到,将核武器部署在对方家门口,只会加剧双方的紧张态势,从而让核大战的风险提升。

因此经过漫长的谈判,美苏之间签署了《中导条约》。从结果上讲,这张条约有效的限制了双方的核打击能力,条约签署后,双方也的确大量削减核弹头和核导弹,将自己的核打击能力从摧毁对面几十遍,降低到了摧毁对面几遍。

所以这张条约的用处很大,世界各国也都对美苏,或者说美俄两国遵守条约保持了关注。但随着美国在2019年率先退出了《中导条约》,这纸条约就作废了。

在《中导条约》废除后,又出现了一件让大众更加惊心胆颤的事情,那就是联合国五常在2022年1月时,发表了一篇“关于不打核大战的联合声明”。这次声明发布后,国际舆论在短时间内一片哗然,很多人都在猜这事和《中导条约》作废有没有关系。

而在俄乌冲突打响后,又有一件事让大众觉得核大战可能打响了,那就是俄罗斯方包括普京在内,声明俄罗斯核武器进入了战备值班状态。虽然有五常不打核大战的声明在前,但条约这东西就是用来撕毁的,谁知道俄罗斯会不会突然用核武器?

当然,俄乌冲突发展到现在,俄罗斯也没有用核武器。当初俄罗斯称自己的核武器进入战备值班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北约集团亲自下场打核大战。因此在大众明白这一点后,也是松了一口气。

联合国秘书长的警告

其实早在2022年8月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召开的时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曾发出过警告。古特雷斯称,目前人类距离核大战已经相当接近,距离真正的核大战爆发就只隔着一次误判。

古特雷斯讲的这番话是很有道理的,以现在的全球局势紧张度,真的可能因为一次误判就引发核大战。毕竟这种“误判”在冷战时期就曾发生过,只是被一个人给阻止了。

在1983年,苏联曾有一个核导弹基地出现过“核误报”,该基地的检测系统误报美国朝苏联发射了5枚核导弹。当时正在值班的苏联军人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认为这是基地的误报,于是他决定违反相关守则不向上报告这件事。之后他在紧张中等待了23分钟,一直等到基地警报结束。

后来苏联解体,这件事被曝光出来,很多人将彼得罗夫视为了英雄。但我们在赞美彼得罗夫之余,还得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核误判”有多大概率会引发核大战?

如果当初彼得罗夫将“美国人发射了核导弹”的消息报告上去,那么就极有可能引发核大战。在俄乌冲突僵持住的今天,一枚误发射到北约成员国国土上的导弹,或者不是误发射,干脆就是某些国家想要将北约拖下水,让北约亲自参战而发射过去的导弹,就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俄罗斯核北约间的全面战争,并最终演变成核大战。

核大战的后果

一旦爆发核大战,那死亡的人口可能会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最终可能数十亿计。因为核大战不单单会直接杀死敌对双方的国名,还会对全人类的工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冲击。而这样的危机会影响到农业,一旦全球粮食减产,地球根本养不活80亿人口。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假设全球所有的肥料原料都是俄罗斯生产的,那么俄罗斯在遭受核打击后,全球的肥料生产就会暂停。如此一来,一年之后,全球的粮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减产。

一旦全球粮食减产10%,或者更高,那全球会有多少人饿死呢?以人类今天的工业全球化布局来看,当某个主要工业生产国遭到核打击后,这种粮食危机就必然会爆发。

在全球化的工业生产中,一个矿泉水瓶盖可能是由俄罗斯生产石油,由中国生产石油副产物,最后由美国冲压定型成瓶盖。当这三个国家中的某一个遭到核打击时,这条产业链也就断开了。所以在核大战中,人类的氨肥、尿素、氮肥等肥料的生产必然会大幅度降低。

而且我们还得考虑在核大战中的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核捆绑”。

当两个国家互相扔核武器后,这两个国家会被核武器摧毁掉大部分的工业能力。那么到了战后,这两个失去了工业化的国家也就失去了全球竞争的能力。

所以这时候就有了第二种可能,当一个国家遭到另外一个国家的打击时,它朝着全球所有的主要工业生产国发射核武器,从而将全球各国拉到同一水平线。一旦发生这种事,再加上必然会到来的全球粮食危机,到时候的死亡人数就会以数十亿计。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