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中国人口激增,杂交水稻技术成为国家粮食自给自足的“压舱石”。
已故的袁隆平院士曾带着一批顶尖的农业科研人员,常年扎根在稻田,研究出更加高产的杂交水稻技术,帮助中国人民提升粮食产量,确保中国在自然灾害或国际粮价波动时始终掌握粮食主动权。
可如今,竟然有国家信任的农业研究员踩着国家资金支持的肩膀,踩着前辈们辛苦共创的农业技术,出卖中国的水稻技术给他国,实在可恨。
4月14日,国家安全部公布了一起“内鬼”案件。
研究员公派出国,偷携水稻种子给外国
符某是我国某农业研究所的研究员,直接接触到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核心技术。
国家对该研究院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业技术研究,所以经常给予这些研究人员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公费让他们出国学习更是家常便饭。
符某在被单位公派出国访学期间,在外国某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看到那里实验室里的先进设备,于是萌生出想把国内的一些科研项目拿到那里去做实验的想法,其中包括水稻技术研究这块。
这个举动不仅能让他在访学期间“既能完成科研任务,又能在同行面前风光一下。”
意思就是能在国外那些同行面前讲解中国的水稻技术,符某觉得有面子很风光。
这心态说白了就是学术虚荣心作祟,想靠“跨国合作”刷存在感。
可是国家早有明确规定,国内水稻种子不能私自携带出境,这关乎到国家农业技术安全以及粮食安全,这点符某是非常清楚的。
可是在急功近利的虚荣心驱动下,符某还是向其在国外的导师宋某某提出这个想法。
导师宋某某当然很支持,毕竟能拿到中国这么重要的农业技术资料,他还怂恿符某多带一些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
回到国内的符某有时候找机会跟国内农研所的人说要“做研究”,拿到种子后偷偷攒下来,有时候在单位实验田里私自采集种子。
就这样,符某借着多次公费外派的机会,未经批准情况下,先后偷偷分3次将4批次、61份的我国水稻种植资源私自携带出境,提供给外方研究机构人员,并频繁来往两国做技术汇报。
这61份种植资源具有重要的科研生产价值,其中1份野生稻资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资源,是我国多方科研人员多年的核心成果!
外泄我国农业种子的危害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水稻种子可不是普通东西,尤其是野生稻,里头藏着抗病、抗旱的基因密码,堪称农业的“核武器”。
符某某这一送,等于把咱的“农业芯片”白送给外国,一旦被外国研究机构用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反过来卡我们脖子,将对我国种业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带来不利影响和潜在隐患。
所以,关平国家粮食安全未经批准,不得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
最终,符某某因非法提供情报罪被判刑2年。
这两年刑期,既是罚他个人,更是给所有科研人员提个醒:学术成果再牛,也不能踩法律红线!
不过,这事也暴露了我们在科研管理的一些漏洞:
单位公派出国居然没盯紧研究项目,让他有空子可钻;
符某被国家栽培了那么多年,思想教育却一点没长进,典型的“知法犯法”,可见单位平时对思想教育的忽略。
结语
科研需要开放合作,但绝不能拿国家资源当个人筹码。
学术成就再香,也比不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踏实!
下次谁再想“风光”,先摸摸良心,看看法律,别把聪明劲儿用错了地方。
信息来源:新京报、央视频等综合官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