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冠军史话——意大利,1934年第二届

肉眼凡胎侃球 2025-03-31 10:34:54

背景

意大利原本对举办1930年世界杯满怀期待,然而当赛事主办权花落乌拉圭时,意大利愤而拒绝参赛。风水轮流转,到了1934年,意大利获邀承办世界杯,乌拉圭也以牙还牙,拒绝踏上欧洲大陆。这背后的政治博弈暂且不提,从赛事本身来看,这次世界杯采用16支球队参赛的淘汰赛制,致使巴西和阿根廷历经漫长的海上颠簸抵达意大利,却仅仅踢了一场比赛便铩羽而归。

乌拉圭四年前夺冠,主场优势至关重要,而意大利此番更是将主场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效仿乌拉圭赛前的高强度集训模式,更甚的是,这届世界杯沦为法西斯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的宣传工具。教练维托里奥·波佐事后宣称,“领袖”曾要求他仅从法西斯党成员中挑选意大利队队员,不过球员们表示,他们一心只为足球,只能无奈“支持”这一民族主义行径。

墨索里尼或许是最早洞察足球对民众影响力的政治领袖之一。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他的政权对意大利足协进行重组,从而实现对关键人事任命的直接掌控。可以说,1929年的意甲联赛正是在他的推动下诞生,毕竟此前意大利分为北部和南部两个联赛。墨索里尼极度渴望意大利举办世界杯,更渴望意大利能捧起冠军奖杯。

1934年世界杯上意大利队行法X斯礼

比赛在一种令外国球队极为不适的氛围中展开,意大利队展现出一种不惜一切代价取胜的极端心态,远远超出当时乃至现今人们所能接受的范畴,包括极其粗野的身体对抗以及备受质疑的裁判判罚。意大利历史学家西蒙·马丁曾写道,决赛在媒体笔下更像是一场法西斯集会,而非世界杯决赛。

当然,也得承认,这届比赛在其他方面取得了成功。16支参赛队伍数量较为合理,相较于1930年,更多足球强国参与其中。而且,尽管有意大利政府补贴以营造赛事广受欢迎的假象,但确实有不少观众随队观赛,并且赛事让意大利实现了盈利。

主教练:维托里奥·波佐

1930年世界杯冠军教练阿尔贝托·苏皮奇较为低调,其“教练”角色也存在争议,与之截然不同的是,维托里奥·波佐极具权威。这是他第四次执掌国家队教鞭,典型的意大利风格,对战术钻研颇深。

波佐将自己部分管理才能归功于世纪之交在英格兰北部的学习经历,那时他对曼联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球员生涯平平,一边执教都灵,一边在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任职。后来波佐一度选择退役,但妻子的离世促使他改变主意,重回教练岗位。

波佐在罗马率队赢下决赛,赛后被球员们高举到肩头

波佐在记者圈很受欢迎,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名记者,在担任国家队教练之前、期间以及之后都从事着记者工作。而且,他履历辉煌,是唯一一位两次赢得世界杯的教练,也是唯一一位在世界杯和奥运会上都斩获胜利的教练。

战术:“metodo”阵型的革新

波佐被认为部分发明了“metodo”阵型,这一阵型将经典的235阵型转变为更具防守性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场的边路球员更趋近于现代意义上的边后卫,而前五人中的内锋回撤至中场。在当时,它与235阵型有关联,但从2025年的视角看,其类似于433阵型。

中后卫角色的转变是关键细节。在当时,中后卫处于中场三人组的中间位置,以往被视作进攻型角色。随着越位规则改变,球队战术愈发谨慎,波佐率先意识到中后卫应更深地回撤,有时甚至要盯防对方中锋。路易斯·蒙蒂在这方面表现卓越,尤其是在半决赛中成功冻结了奥地利的马蒂亚斯·辛德勒,后者可能是那届赛事中最出色的球员。

尽管意大利队在第一轮(16强赛)以7-1大胜实力较弱的美国队,但在随后的420分钟比赛里仅打进5球。在那个足球比赛进球频繁的时代,这一进球数相对较低。

这是一支以稳固防守、谨慎战术和强硬身体对抗为基础的球队,偶尔依赖前场球员的个人灵光乍现,而非坚决压制对手。这种风格为未来的意大利球队奠定了基调。

球员血统

中后卫路易斯·蒙蒂的经历堪称传奇,他不仅代表阿根廷队出战了1930年世界杯决赛,凭借在乌拉圭的出色表现以及拥有意大利国籍,被尤文图斯签下后,引起了波佐的注意,进而被招入意大利国家队。在当时,国际足联尚未限制球员更换国家队参赛,这使得蒙蒂成为唯一一位代表两支不同球队参加两届世界杯决赛的球员。

在决赛中首发出场的另外两名意大利球员同样不是纯正的意大利人,他们均为阿根廷人,只是都拥有意大利血统。左边锋雷蒙多·奥尔西曾代表阿根廷国家队出场12次,加盟尤文图斯后改换门庭;右边锋恩里克·瓜伊塔在为阿根廷出场四次后,加盟罗马便选择代表意大利参赛。

左数第六位是恩里克·瓜伊塔,左数第七位是雷蒙多·奥尔西

意大利在边路球员的选拔上依赖外国人,这一现象意义深远,因为意大利在历史上一直难以培养出顶级边锋。他们在2006年世界杯上的成功,也得益于阿根廷出生的毛罗·卡莫拉内西,他凭借意大利曾祖父的血统获得意大利国籍(其曾祖父于1873年移居阿根廷,甚至早于参加1934年决赛的球员出生时间)。

当被问及归化外国球员的问题时,波佐宣称:“如果他们能为意大利而死,他们就能为意大利而战”,这原本是关于球员是否有资格参军的说法,然而相关球员后来对参军的兴趣却寥寥无几。

阿根廷对本国球员被意大利俱乐部挖角忧心忡忡,以至于派出二队参加1934年世界杯。四年前打进决赛的球员,除了蒙蒂,无一人出现在这届赛事中。

关键球员:朱塞佩·梅阿查

米兰球场通常被称为“圣西罗”,实际上它以国际米兰(也曾短暂效力于米兰)的前锋朱塞佩·梅阿查命名,梅阿查是意大利在这届比赛中的核心看点。他最初司职后卫,后被改造为前锋,继而成为内锋。尽管他的进球数在意大利足球历史上名列前茅,但他不仅仅是一名射手,更是盘带高手和进攻创造者。

梅阿查是五名参加了全部五场比赛的球员之一,在7-1大胜美国队的比赛中打进第七球,并在与西班牙的四分之一决赛重赛中打进制胜球。

梅阿查天赋异禀,却对训练和防守兴趣缺缺,反而嗜好抽烟。作为意大利首位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巨星,他以完美发型闻名。当时他频繁出现在广告中,退役后短暂涉足电影行业成为明星,后来转型成为教练。

朱塞佩·梅阿查和他的完美发型

波佐曾评价道:“拥有他在球队中就像以1-0领先开始比赛一样。”尽管决赛中梅阿查带伤上阵,但他在意大利队的制胜球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捷克斯洛伐克队因认为他伤势严重而放松盯防,梅阿查得以自由接球,并在进攻中完成关键传球。

决赛过程

意大利队在决赛中以2-1战胜捷克斯洛伐克队,这场比赛令人印象深刻的并非球场上的精彩表现,而是观众的欢庆场景,在某种程度上,这代表了当时政权的成功。实际上,那时足球在北方的热度尚未完全蔓延至首都,奥林匹克体育场出现了成千上万的空座位。

捷克斯洛伐克队在比赛中表现更为出色,比赛还剩19分钟时,安东宁·普克接到角球被解围后的球,小角度射门得分,率先取得领先。在意大利队发起反击前,他们本有机会扩大比分,前锋吉里·索博特卡错失良机,弗朗蒂谢克·斯沃博达击中立柱。

随后意大利队发起猛烈进攻,比赛还剩9分钟时,雷蒙多·奥尔西扳平比分。加时赛中,博洛尼亚中锋安杰洛·斯基亚维奥接到恩里克·瓜伊塔的传球后,打进制胜球。有趣的是,斯基亚维奥在整个加时赛中一直带伤坚持,疲惫不堪,甚至在进球后倒地不起。波佐在比赛中的一个关键战术是让斯基亚维奥和瓜伊塔,即中锋和边锋,不断交换位置,事实证明这一战术十分奏效,两人联手打进了制胜球。

在罗马决赛中,意大利队身后可以看到一些空座位

意大利队不仅捧起了世界杯奖杯,由于这是墨索里尼主导的赛事,他们还获得了“领袖杯”以及墨索里尼本人的签名照片。

决定时刻

决赛中的扳平球,而非制胜球,载入了史册。边锋雷蒙多·奥尔西带球内切,先用左脚做出射门假动作,随后出人意料地用右脚外侧射门,骗过了所有人,包括捷克门将弗朗蒂谢克·普拉尼卡(他和意大利门将詹皮耶罗·孔比一样,也是球队队长),将球打入网窝。

报道决赛的记者们普遍认为这是一次意外进球。愤怒的奥尔西为此打赌,称自己若再试一次就能重现这一进球。于是第二天,在众多摄影师面前,他尝试了20次复刻自己的射门,然而每次都射偏了。记者们更加坚信:这确实是一次意外。

最好球队?

抛开卫冕冠军乌拉圭缺席不谈,当时世界上或许最强的球队英格兰也未参赛(六个月后,英格兰在海布里的那场著名比赛中击败了意大利队),因此很难断言意大利队就是这届比赛中最出色的球队。

比赛伊始便状况百出。在与希腊队的两回合资格赛中,意大利队首回合4-0大胜。然而在雅典的次回合比赛前,希腊队突然退赛。或许他们是自认实力不济,但后来有报道暗示,意大利队实际上通过为希腊足协支付新总部的费用,促使希腊队退出比赛。1995年,意大利报纸《共和国报》刊登指控,称希腊足球界的一些关键人物也收受了好处。

意大利队晋级本是板上钉钉之事。然而当比赛正式开始,比赛结果似乎被人为操纵。有诸多报道称,墨索里尼亲自挑选了意大利队比赛的裁判,意大利队在比赛中受益于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判罚。

在与西班牙队的四分之一决赛中,意大利队采用极其粗野的身体对抗,导致对方球员受伤,其中包括当时被认为是世界最佳门将的里卡多·萨莫拉。意大利队在1-1战平的比赛中,前锋斯基亚维奥的进球可能涉及对萨莫拉的犯规,即便按照当时较为粗野的比赛标准,这一进球也存在争议。裁判最初判定进球无效,但在意大利队球员的劝说下改变了判罚。后来,西班牙队的一个进球因越位被取消。

第二天的重赛中,西班牙队遭受重创,不得不做出七次换人,包括换下萨莫拉,并且比赛中西班牙队的两个进球因越位被取消,其中一个判罚似乎存在严重误判。法国报纸《L’Auto》(《队报》的前身)评论称,瑞士裁判“看起来像是意大利的第12人”,比赛结束后,该裁判被国际足联和瑞士足协永久禁赛。

朱塞佩·梅阿查在半决赛对阵奥地利的比赛中为意大利队进球

意大利队在半决赛中1-0战胜奥地利队,这场比赛裁判争议较少(尽管后来一位奥地利人声称裁判用头将一个失控球回传给意大利球员),更多的是糟糕的场地条件限制了以传球见长的奥地利队发挥出最佳水平。而且意大利队也很幸运,奥地利队内锋卡尔·齐舍克在比赛后期错失一次绝佳机会。

伊恩·莫里森在其世界杯历史著作中写道:“这届比赛在意大利之外留下了苦涩的味道。毫无疑问,意大利队之所以夺冠,是因为他们是东道主,当地的狂热情绪震慑住了裁判。”

我们可以肯定波佐是一位传奇教练,梅阿查是一位世界级前锋。但意大利队此次夺冠的过程,至多只能说是疑点重重。不过,四年后的法国世界杯,他们将有机会再度证明自己的实力。

作者:Michael Cox,The Athletic



0 阅读:41

肉眼凡胎侃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