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编辑:兔酱漫娱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800块的欠款,压垮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20岁的彝族姑娘阿依于汕头一家娱乐会所务工。因顾客逃单,这笔费用要从她原本就微薄的工资里扣除。

凌晨却独自一人,蹲在冰冷的楼梯间,抱着廉价白酒,无声痛哭,两天后,她被发现死在出租屋内。
从大凉山到繁华都市,她努力工作,只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最终却选择结束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这巨大的反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辛酸与绝望?

阿依,一位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姑娘,自幼便背负着家庭的经济重担。
大凉山曾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那里被群山环绕,缺乏资源,贫困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彝族人。

为了改变现状,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阿依初中没毕业就离开了家乡,加入了外出打工的队伍,前往广东成为一名工厂女工。
工厂的工作重复又辛苦,赚的钱很少,很难负担家里的各种开销,为了生存,她通过别人介绍,去了东莞一家娱乐场所当服务员。

新工作工资更高,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隐藏的各种问题。
临行前,母亲送了她一副银耳环,算是给她的成人礼物,在外面打拼的日子里,这对耳环成了她的精神支柱,看见它们就想起家乡和家人,让她感到一丝慰藉。
这对银耳环像是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还有家人在远方牵挂着她。

会所里,阿依很努力,性子也温柔。
她总把微卷长发扎成马尾,干活时还会摘下心爱的银耳环,十分细心,因为勤快认真又真诚待人,客人常夸她“乖巧懂事”。

她与两名同样来自西南山区的女孩合租,于漂泊的生活而言,这无疑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慰藉。
她们一起做饭聊天,用家乡的腊肉辣椒,把小小的出租屋布置得充满家的味道,很是温馨。

原本4月13日是阿依的休息日,她和闺蜜们约好一起吃饭,为其中一个女孩庆生。
然而,欢愉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凌晨一点,会所领班的一通电话,打破了她们宁静的夜晚。
阿依的一个老顾客欠了800块钱,会所却从她的工资里扣除这笔钱,为了处理这件事,她不得不放弃休息,急忙赶回会所上班。

监控显示,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阿依三次进入202包厢。
其他顾客说,这位老顾客经常说“没带钱包”来逃避付钱,班却坚持让阿依负责要回这笔欠款。
最后一次争吵中,顾客摔碎了酒杯,玻璃划伤了阿依的手臂,阿依哭着离开了包厢,无人问津。

阿依心里很难受,委屈、愤怒、无助等等情绪搅在一起,让她透不过气。
为了让自己好受点,她在便利店买了瓶很烈的白酒,想着借酒消愁
监控显示,凌晨两点多,她抱着酒瓶蹲在宿舍楼梯间哭,过了十五分钟,她独自回了房间,之后就没再出过门。

更让人难过的是,四月十四号,阿依没去上班,也没人关心她去了哪儿。
直到第二天中午,她最好的朋友觉得不对劲,强行打开她的房门,才发现她已经去世了。

阿依的家人赶到后,会所不给他们安排吃住,还不让其他员工和他们说话。
律师说,如果查出来会所存在拖欠工资、没有做好安全保障等问题,会所可能要赔钱,严重的话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明确规定,公司不能把生意上的风险转嫁给员工承担。
若员工因工作环境欠佳而致使心理产生问题,公司亦需担责。

阿依的哥哥在网上讲述了事情的真相。
妹妹去世前,曾寄给家里三千元,还特意嘱咐给妈妈买新头巾,哥哥希望妹妹能安心地离开,言语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奈。
阿依的妹妹决定退学,代替姐姐照顾母亲,但她的书包里还装着姐姐送的《汉彝词典》。

律师指出,会所把顾客的欠款让员工承担,这种做法可能违反了法律。
克扣工资、不关心员工的情绪,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山鹰计划”的调查显示,彝族女工在工作中面临严峻挑战。
大多数人受到不公平对待,具体来说,有超过七成的人反映曾遭遇职场歧视。

令人担忧的是,即使遭受歧视,选择站出来维护自身权益的人却非常少。
只有极少数,大约百分之三的彝族女工会采取维权行动,这种现象表明,彝族女工可能面临维权渠道不畅通、担心受到报复或者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等问题。

此悲剧不止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更让我们发觉,底层劳动者权益未得充分保障,社会亦存在冷漠现象。
如果当时有人能够及时阻止她,如果会所能够更加重视员工的权益,如果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怀,也许结局就会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