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淑睿皇后:大清唯一生下皇帝的原配皇后,地位相对低微,却被选为储君嫡福晋,变相保护了永琰

雍亲王府王妃 2025-04-08 14:04:21

她是大清唯一生下皇帝的原配皇后,也是大清最后一位太子妃;她出身并不高,若是早出生20年的话,她便跟自己的婆婆令妃魏佳氏一样出身辛者库;然而十分看重门第出身的乾隆,却将其选为储君嫡福晋;也正因为她的出身相对低微,而变相地保护了自己的夫君,让夫君得以安稳活到了被封皇太子、继承皇位。

她就是嘉庆皇帝的结发妻子、道光帝的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喜塔腊氏原本出身满洲正白旗包衣佐领下人,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辛者库;所以很多人认为喜塔腊氏跟她的婆婆令妃一样出身极低,但实际上喜塔腊氏并非大清出身最低的皇后。喜塔腊氏的从堂叔祖来保发迹,入阁拜相,得乾隆皇帝宠信器重而得到了抬旗的殊荣,乾隆六年时喜塔腊氏一族被抬出了包衣,抬入满洲正白旗世管佐领,三代之后抬入公中佐领。家族抬旗19年后,乾隆二十五年喜塔腊氏出生。

严格来说,喜塔腊氏是上三旗出身的外八旗世家女子。然而即便是如此喜塔腊氏与乾隆其他的儿媳出身相比,仍旧不高;乾隆在乾隆三十八年时便已经将永琰秘定为了皇储,永琰的嫡福晋便是未来的皇太子妃,更是未来母仪天下的皇后。按理说乾隆要为永琰挑选一位出身极为显赫的世家女子为嫡福晋,怎么会选择刚抬旗三十余年、家族并不显赫的喜塔腊氏呢?永琰大婚时,乾隆仍旧在世的皇子:皇四子和硕履端亲王永珹,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是和硕怡贤亲王胤祥的亲外孙女,而且还是胤祥的嫡次女和硕格格所生的女儿;皇六子和硕质庄亲王永瑢,嫡福晋沙济富察氏是乾隆孝贤皇后的亲侄女、首席军机大臣一等忠勇公傅恒的侄女、参将傅谦的女儿;

皇八子和硕仪慎亲永璇,嫡福晋章佳氏是大学士尹继善的女儿;皇十一子和硕成亲王永瑆,嫡福晋是孝贤皇后的亲侄女,而且还是一等忠勇公傅恒的女儿,而非侄女;皇十二子永璂,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出身阿霸垓部蒙古王公之家;皇十七子永璘,嫡福晋钮祜禄氏是一等果毅公、两广总督阿里衮的女儿,与康熙孝昭仁皇后、嘉庆帝继后孝和睿皇后出身同族;与这六位皇子的嫡福晋相比,喜塔腊氏的出身实在是过于普通;乾隆在挑选喜塔腊氏为永琰嫡福晋时,便是在挑选未来母仪天下的皇后,一向注重门第出身的乾隆为何会挑选喜塔腊氏为储君嫡福晋呢?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其实是乾隆故意为之,就是想让出身普通的喜塔腊氏来掩盖自己已经将永琰秘定位皇储的事实,变相地保护储君。尤其是在乾隆朝中后期,竞争储君之位的皇子主要就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所生的皇十一子、和硕成亲王永瑆;而永瑆的嫡福晋是孝贤皇后的亲侄女、一等忠勇公傅恒的女儿,出身乾隆朝第一外戚家族,显赫无比;这不免让朝野上下猜测:乾隆皇帝要将皇位传给永瑆。这不就是乾隆在有意保护真正的储君永琰吗?其实,乾隆之所以会选喜塔腊氏为储君嫡福晋,还有一层缘故:跟喜塔腊氏的祖上有关,喜塔腊氏一族在大清被称之为“舅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喜塔腊氏的十一世祖昂果都理巴颜一共生有七个儿子,其中长子为都理金,都理金在女真的地位极高,被称为都督。都理金的女儿嫁给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祖父清兴祖福满,后被追封为兴祖直皇后;

都理金的玄孙女,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父亲清显祖塔克世,后被追封为显祖宣皇后。所以喜塔腊氏一族在满清入关之前,得到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格外的尊重,将其称之为“舅家”,并让喜塔腊氏一族负责守护永陵。然而正因为如此,在满清入关的时候喜塔腊氏一族没有跟随清世祖顺治帝一起入关,如此一来便失去了抬高旗人身份地位的机会。一直到喜塔腊氏的堂叔祖来保,因入阁拜相而让家族发迹,得以抬出包衣喜塔腊氏,也有了被选为储君嫡福晋的资格。乾隆三十九年,在永琰被秘定为皇储的次年,喜塔腊氏与永琰正式完婚,被册封为十五阿哥嫡福晋。

这一年,喜塔腊氏14岁;喜塔腊氏与永琰先婚后爱,二人感情极好。从乾隆四十五年到乾隆四十九年,喜塔腊氏先后三次怀孕,生下两女一子;而这一子便是永琰的嫡长子绵宁,也就是后来的道光帝。绵宁的出生,让已经将永琰秘定位皇储的乾隆十分高兴;乾隆一直想要嫡子继承自己的皇位,奈何孝贤皇后所生两子均早早夭折;喜塔腊氏生下嫡长子绵宁,便是在帮公公实现嫡子继承皇位的夙愿;而乾隆也确实十分重视这位嫡长孙绵宁,不仅亲自为绵宁挑选出身极为显赫的嫡福晋人选,而且亲自操办绵宁的婚事,这在大清近300年历史上是独一份

然而也正因为接连怀孕,让喜塔腊氏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为了不让储君嫡福晋的位置,甚至是未来皇后的位置出现空缺,乾隆在看到喜塔腊氏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时,为永琰先后挑选了两位出身很不错的世家女子为侧福晋。乾隆五十四年,喜塔腊氏再次怀孕,这次怀孕喜塔腊氏并未顺利生产而是在三个多月时便小产;此次小产,对喜塔腊氏的身体伤害极大,自此身体愈发的虚弱。好在在夫君的爱护下,喜塔腊氏得以坚持了到了被诏封为太子妃;嘉庆元年,永琰正式继承皇位,史称嘉庆帝;喜塔腊氏坚持多年,也终于等到了被册封为皇后的这一天;然而繁琐的仪式直接压垮了喜塔腊氏,导致喜塔腊氏的病情加重,嘉庆二年便病逝了。

喜塔腊氏作为嘉庆帝原配嫡后,按理说去世后丧仪应当十分隆重;然而嘉庆帝虽然登基,但是真正掌握实权的还是乾隆皇帝,乾隆仍旧居住在宫中,并下旨削减喜塔腊氏的丧礼规模:“王公大臣官员等虽有素服之列,但皇后册立甫及一年,母仪未久,且昕夕承欢,诸取吉祥,此七日内,圆明园值日奏事之王大臣等及引见人员,俱著常服,惟不挂珠。此礼以义起,天下臣民等自当共喻朕奉皇父孝思,敬谨遵行,副朕专隆尊养至意。在丧礼上喜塔腊氏着实受委屈,不过乾隆给了儿媳一个不错的谥号“淑”,“淑”在满语中的意思是“温婉温柔”,可见乾隆对喜塔腊氏这位儿媳还是很满意的。嘉庆帝虽然知道妻子“委屈”,但也无可奈何,为爱妻作诗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深情与愧疚:

意外突成今日事,心中拟结再生缘。

坤仪定位悲期岁,此恨绵绵万古牵。

喜塔腊氏去世23年后,她所生的唯一的儿子绵宁继承皇位,史称道光帝;道光帝继位后,将生母追谥为“孝淑睿皇后”,如此孝淑睿皇后便成为大清唯一一位生下皇帝的原配皇后。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