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美国宣布放弃HALO高超音速导弹!已经被中国远远甩在后面?

非凡的黑索白 2025-04-21 15:38:20

“进攻性反舰战增量-2”这名词是怎么冒出来的呢?很显然,有增量2那肯定之前就有增量1了。而这个增量1,其实就是现在美国海军正在用的AGM-158C LRASM远程反舰导弹。说起来,这还得追溯到2012年,那时候美国海军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一起搞了个“进攻性水面战增量”计划。按照他们的打算,空射反舰导弹的研发得分两步走。第一步,也就是“增量-1”,就是要先把AGM-158C型反舰导弹弄到能实战的水平,也就是所谓的FOC。他们还给这事儿定了个大概的时间点,那就是2020年前后。等美国海军把“进攻性反舰战增量-1”这块骨头啃下来了,他们再根据当时的威胁情况,琢磨着要不要继续往下搞,也就是启动“增量-2”的研发工作。

到了2021年,美国海军终于动手大量生产AGM-158C导弹了。那时候,他们发现主要的战略对手在水面战斗力和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上都非常厉害。美国海军很快意识到,光靠之前的“增量-1”计划已经跟不上战场上的需求了。于是,他们二话不说,立刻着手搞起了“增量-2”的研发,这就是“进攻性反舰战增量-2”计划是怎么来的。

说起产品的性能定位,其实就是指它主打啥样的功能和表现。咱们得明白,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卖点,就像每个人都有自个儿的特长一样。性能定位呢,就是告诉咱们,这产品到底是干啥用的,有啥过人之处。你想啊,要是买个手机,那肯定得看看它处理器快不快,电池耐不耐用,屏幕清不清晰,这些都是性能定位的关键点。要是买个车,那就得瞅瞅它的动力强不强,油耗高不高,操控好不好,这些也都是性能定位的重要指标。所以,性能定位就像是产品的身份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特色和优势。厂家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喜好,来确定这个产品的性能定位。这样一来,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到最合适的产品了。总的来说,性能定位就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厂家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精心打造的特点。选对产品,就得先看懂它的性能定位,这样才能买到既实用又满意的好东西。

美国海军对“进攻性反舰战增量-2”这个项目可是寄予厚望:他们觉得,这个系统真的挺牛的。毕竟,在海上战斗中,能够准确打击敌方舰艇的能力,那可绝对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他们特别看重这个“进攻性反舰战增量-2”,觉得它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两艘军舰在海上相遇,如果有一方能迅速、精准地发动攻击,那另一方可就危险了。而这个系统,就是用来提升这种能力的。它不仅能增加攻击的准确性,还能提高攻击的速度和效率,让美国海军在海上战斗中更具优势。总的来说,美国海军对这个项目可是充满了期待。他们觉得,只要好好发展下去,这个系统绝对能在未来的海上战斗中大放异彩。

说起这个搭载平台,那可真是个多面手,不光能在海军防空舰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上带上打击模块,跟海军的F/A-18E/F、F-35C这些先进舰载机,还有以后更牛的F/A-XX第六代舰载机都能搭个伴儿。就连774 BlockV型巡航导弹核潜艇的那个VPM模块,它也能轻松搞定。不止这些,空军空战司令部的B-1B和未来的B-21轰炸机,也都规划了要搭载它的方案。这平台,真是哪儿都能去,啥都能搭,厉害得很!

说起“进攻性反舰战增量-2”这个美军的新玩意儿,他们在战术上可是寄予厚望。首先,这玩意儿得是个穿甲高手,有两把刷子呢。一方面,它得能突破重重防线,就像一把利剑,刺穿敌人那由海军防空舰、海军反导系统,还有陆地上的反导系统组成的多层防御网,直捣黄龙,打击藏在战役深处的关键目标。再一方面,这家伙还得是个聪明绝顶的自立者。就算外界的信息支援、侦察啥的不到位,它也能自个儿搞定。靠着强大的自主搜索和航路规划能力,它能在复杂的战场上找到目标并打击,基本上,这能力和LRASM有一拼。说白了,它就是为了应对那种作战环境超复杂,美军支援可能不太给力的情况,特别是东亚那片海区,设计的。

说到导弹的设计造型这块儿,美国海军那是直接选了最难的一条路走。我记得啊,在2021年的时候,我还琢磨过呢,当时美国海军面前摆着两条技术路,他们得挑一个:

说起来,有一个主意就像是照着TBG项目来做。咱们试着搞一个战术助推滑翔的技术路子,说白了,就是再造一个陆军那种LRHW,或者海军的IR-CPS那种助推滑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其实吧,这技术难度嘛,不算太大,也就跟咱们上一代机动弹头的技术差不多。对于美国海军来说,造出来肯定不是难事,但问题是这样搞出来的东西,性能可能就不那么理想了。

另外一条路子是直接研发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这可得用上超燃冲压发动机。这事儿的关键,就得看美国海军和国防部DARPA一起搞的那个高超音速喷气式武器概念项目了,洛克希德-马丁和诺斯罗普-格鲁曼两家公司还在那儿竞标呢。这个项目原计划是在2019年试射验证机的,但很明显,进度拖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美国海军做事挺干脆,他们直接选用了HAWC技术来搞自己的“进攻性反舰战增量-2”计划。等到要真正做成武器的时候,海军又给这计划起了个新名字,叫“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战术导弹”,简称HALO。而美国空军呢,也没闲着,他们也借着HAWC项目的东风,搞起了自己的“高超音速攻击巡航导弹”计划,简称HACM。这两个计划虽然都是从同一个预研项目里分出来的,但各有各的发展方向,各有各的精彩。

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呢?

到了2021年,大家决定在原先那个高超音速喷气式武器概念,也就是HAWC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搞起一个叫做OASuW-Inc2,又叫HALO的项目。可谁承想,一路忙活到2024年,等来的却是项目被取消的消息。这中间到底哪儿不对劲儿?说实话,还真是一头雾水呢。

美国海军新闻网提到了成本是个问题,但其实这事儿绝非仅仅是钱的事儿。你看特朗普政府那会儿,一万亿美元的军费大计划都出炉了,这时候再提成本问题,就显得有点站不住脚了。我觉得吧,问题很可能出在技术上。就拿高超音速喷气式武器这个项目来说,原本打算2019年就开始技术验证机试射的,结果一拖再拖,愣是拖到了2022年。这还只是开始,从技术验证机到原型机,再到搞出真正的HALO,这中间还不知道得折腾多少年呢。很明显,这个项目在研发进度上遇到了大麻烦,想要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研发和装备,怕是难上加难了。

说到具体是哪个技术步骤上栽了跟头,这个还真难讲清。有人猜,问题可能出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个头不达标上。你想啊,美国海军对HALO导弹的要求可不低,得能灵活搭配好几种飞机。不论是B-1B、B-21这种大家伙,还是F-35C这种战斗机,都能挂载上。这样一来,导弹的体积就得严格控制,估摸着不会比AGM-158C大太多。AGM-158C你知道吧,就是那种四米多一点的战术导弹,既能塞进战略轰炸机的弹舱里,也能让战术飞机挂在机翼下。所以,HALO导弹的大小也得差不多这样才行。

听说空军的那个HACM项目,就是从HAWC衍生出来的。这个HACM高超音速攻击巡航导弹,长度可不小,超过了6米。这长度背后,其实说明了两个问题:

要是想从水面防空舰上发射这导弹,那就得给导弹额外加上个一米多长,说不定还得超过两米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为啥呢?因为那个超燃冲压发动机得在超音速的时候才能开始工作。可问题是,MK-41垂直发射系统它最大就只能装7.62米深的东西,这都差不多到HALO导弹能忍的极限了,有的甚至都超了。所以啊,这导弹压根就装不进垂发系统里去。

再来说说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吧。你想啊,就算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体积能缩小点,但6米多长的家伙要让F-35C这种战术飞机挂在机翼下面,那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更糟糕的是,B-21战略轰炸机的主弹舱长度,估摸着也就六米多。这样一来,HALO导弹既没法让F-35C带上天,也塞不进B-21的弹舱里。那美国海军和空军要这反舰导弹干啥呢?导弹体积太大,问题还解决不了,所以HALO导弹最后只能被美军无奈地抛弃了。

哎呀,美国军队这回可真是碰上棘手事儿了!事情是这样的,美国大兵们现在面临着一个不小的难题。这个问题可让他们头疼不已,就像是被一块大石头压在了心口上。一直以来,美军都以强大的战斗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闻名于世。但这次,他们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挑战既不是来自敌人的猛烈炮火,也不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让他们有些束手无策的新情况。具体是啥情况呢?说实话,细节我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问题让美军上上下下都感到了不小的压力。他们可能正在紧急开会商讨对策,也可能正在调动各种资源来应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难题。反正啊,现在美军是遇到了一个大麻烦,这事儿可不小,咱们就拭目以待,看看他们怎么解决吧。

得说说,美国海军现在决定不搞那个“进攻性反舰战增量-2”项目里的HALO导弹了,这事儿透露了两个大问题,而且后果挺吓人的:首先吧,这肯定说明他们在导弹技术或者项目进展上碰到了大麻烦。要么是导弹性能不达标,要么是研发成本超了预算,反正肯定有不小的难题。再一个,这也反映出美国海军的战略方向可能有了大调整。HALO导弹原本是为了增强海上打击能力,现在不要了,那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海上战略思路变了?这些后果啊,可都不容小觑。一方面,放弃这个项目可能会影响到美国海军的战斗力,毕竟少了这么一款先进导弹,海上优势可就得打点折扣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让他们的盟友心里犯嘀咕,毕竟之前大家都是冲着这个先进武器系统合作的,现在突然不干了,信任度可就得受影响。所以啊,美国海军这个决定,背后的故事可不少,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

说起来,美军在搞装备技术研发的时候,那思路和方法可真是有点问题。就拿HALO这个项目来说吧,他们一门心思就想着用最先进的装备,比如说什么超燃冲压发动机,说上就上,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你瞧瞧那个HAWC项目,技术验证机到2022年才首飞呢,他们倒好,导弹的研发计划就这么一股脑儿往前冲,也不想想这得拖到啥时候去。你说吧,这中间会不会突然冒出什么意想不到的技术难题,把事儿给绊住了?可美军呢,对这些风险压根儿就没做过评估。结果呢,也不出大家所料,问题一大堆,最后还是栽了大跟头。

再来说说美军在研发装备时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他们缺少一种整体考虑的思路。就拿MK-41垂直发射系统来说吧,它的尺寸就固定在那里,635毫米见方,深度7.62米。再看看B-21轰炸机的弹舱,长度是6.35米。美军以前总吹嘘自己的导弹体积小、重量轻,性能还出色。可他们压根儿没想过,到了下一代战术导弹,体积缩到一定程度就缩不下去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那些已经装好的垂直发射单元,还有已经造出来的B-21轰炸机,你说怎么办?总不能因为这点儿问题就把它们都回炉重造或者全换了吧?那成本得有多高,简直无法估量。所以啊,美军最后也只能无奈地放弃了新的导弹研发项目,这不是没招儿了嘛。

跟那些总是想着一步登天,却连眼前事儿都处理不好的美军比起来,中俄在高超音速飞行器这块儿的策略,那可真叫一个脚踏实地。既然超燃冲压发动机这块硬骨头暂时啃不下来,那咱们就先退一步,把助推滑翔器给整明白了,效果一样杠杠的。你看俄军,超燃冲压发动机还没用上呢,人家就先整了个亚燃冲压发动机的准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一步步来,然后再慢慢琢磨高超音速的。反正就是先保证手里有能用的家伙,再一点点升级技术。这么一看,咱们这稳扎稳打的路子,可比美军那种光想着高大上,结果啥也没搞成的做法,高明多了。

说白了,美国海军放弃HALO项目,那后果可真不是闹着玩的。你想想,中俄那边都已经开始大力发展,甚至全面装备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了。可你猜怎么着?居然还有个五常国家,还在死守着他们的亚音速反舰导弹,把它当作主要的战役武器。更夸张的是,这款所谓的“主力”反舰导弹,射程才600千米,还是在低空飞行的情况下。而且,它连最初设想的数据链全程遥控、实时更新目标数据的功能都没有实现。你说气人不气人?要想用上真正能飞1000千米低空射程,发射后还能通过双向数据链更新目标数据的改进型号,居然还得等到2028年才能实现初步作战能力。这事儿,可真让人无语啊!

说实话,大伊万真想问问美国海军,你们是不是在考虑给YJ-62找个升级版啊?要是美国海军真的彻底把HALO项目给搁置了,而且接下来也没啥相似的研发打算,那不就等于说,美国海军对于未来的舰队大战,不打算再好好努力了吗?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12

非凡的黑索白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