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编辑:嵌入式大杂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你或许在零上30度的空调房里抱怨夏天太热,而在地球另一端,奥伊米亚康的女性却在零下70度的极寒中生生不息。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里比北极熊的生存极限还要低,女性在这里却要忍受极寒带来的生理期困扰,要克服高发的妇科疾病风险,还要在随时可能冻伤婴儿的危险中接生新生命。
全球变暖,对很多人来说或许意味着灾难,但对她们来说,却可能是新的希望和挑战,那么她们又是如何解决生理问题的呢?
奥伊米亚康的生存底色
图片来自于网络
奥伊米亚康是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一个村庄,坐落在因迪吉尔卡河上游的盆地里,它被三座海拔千米的高山包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冷空气聚集地”。
漫长的极夜是奥伊米亚康的另一大特点,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不足三小时,微弱的阳光洒向大地,却又被冻土和积雪反射回太空,使得这里的冬季更加寒冷难耐。

图片来自于网络
1933年测得的-71.2℃低温,对外来生物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任何生物都难以适应,即便以耐寒著称的北极熊,如果暴露在这种低温环境中过夜,也会因为极度寒冷而死亡,最终变成冻僵的“标本”。
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生存的困难随处可见。由于存在永久冻土层,普通的房屋地基很难打牢,很容易发生塌陷。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为了应对严寒和冻土带来的问题,奥伊米亚康的居民巧妙地建造了高脚屋,他们把房屋建立在埋入地下很深的木桩上面,房屋底部与地面之间留出一米以上的空间。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隔热层,有效防止冻土的影响,这种建筑方式帮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更好地生活。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米厚的墙壁就像坚固的堡垒,能有效抵御严寒的侵袭,为了避免室内温度升高融化冻土,进而导致房屋地基出现问题,他们还在地板下方和地面之间填入了厚厚的泥土,起到隔热作用。
奥伊米亚康严寒的气候塑造了当地人特别的饮食习惯,为了抵御极度寒冷,他们需要食用高热量的食物。

图片来自于网络
马肉和鹿肉是奥伊米亚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他们甚至保留着生吃的习惯,当地人特别自豪的“斯特罗加宁”就是一道特色菜:将新鲜捕捞的鱼快速冷冻,然后用锋利的刀削成薄片,搭配冰碴一起食用。
这种特别的饮食方式,既保证了身体所需的热量,又保留了食物原汁原味的口感,食物经过冰冻,鲜味也被锁住。

图片来自于网络
“它们比钢锯还硬,”肉铺老板伊万指着屋檐下悬挂的冻硬的马肋骨说道,这足以说明当地食物被冷冻的程度非常深,坚硬无比。
可以想象,在寒冷的环境下,人们正是依靠这种储存食物的方式,度过漫长的冬季,同时享受大自然馈赠的美味。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奥伊米亚康,出门是件难事,一般的汽车在这里没法开,低温会导致汽油冻住,电瓶也没电,所以当地人主要靠驯鹿拉雪橇或者经过特别改造的汽车来出行,以适应极寒天气。
女性在寒极的挑战奥伊米亚康的生存环境本就十分恶劣,对于女性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极寒天气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诸多不便。
在奥伊米亚康,即使是最基础的如厕问题,也变得异常艰难,即使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双层保温旱厕,在极端寒冷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有效抵御严寒。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严寒地区,为了避免排泄物快速冻结带来的不便,女性通常会限制饮水,她们还会使用一些专门设计的工具来应对极端天气下的生活。
一位当地妇女在匿名采访中透露,生理期是最让人头疼的时期,因为使用过的卫生用品刚拿出来就会立刻冻成冰块,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图片来自于网络
极寒天气对女性健康影响很大,导致妇科疾病高发,统计显示,奥伊米亚康地区九成女性有月经不调问题,子宫肌瘤发生率远高于温带地区,是温带地区的四倍。
当地诊所唯一的妇科医生娜塔莉亚非常忙碌,每年需要处理约三十起因冻伤导致的紧急截肢手术,工作压力巨大。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些情况都表明,极寒环境严重威胁着当地女性的健康,为了避免金属器械粘连病患皮肤,她需要给器械套上硅胶保护套。
另一方面,寒冷的气候似乎会提早女性的身体发育,所以那个村子的女性平均生育年龄非常小,大约只有16岁。
奥伊米亚康女性的文化传承
图片来自于网络
奥伊米亚康的女性在极寒环境中展现了非凡的适应能力与生活技巧。她们面临着严酷的气候条件带来的生理挑战,同时肩负着延续家族血脉的重要责任。
16岁的柳德米拉在火炉边接受分娩,那是一张特别制作的木床,与温暖的炉火仅有半米之隔,这张产床是她们应对严寒、迎接新生命的一种方式。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样的场景体现了当地女性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存的智慧与勇气,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家庭与希望。
在极寒地区,接生婆需要戴上电加热手套,防止冰冷的手套伤害到娇嫩的新生儿,为了避免金属材质冻伤婴儿,她们必须确保手套是温暖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极寒环境下的分娩充满挑战,经验丰富的助产士会特别留意,在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之前,检查他们的舌头是否因寒冷而与腮帮粘连。
这种看似简单的检查,却能反映出在严酷环境下生育所面临的艰难,寒冷的气候给接生工作带来了额外的困难。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为了应对极寒气候,奥伊米亚康的女性掌握了许多独特的生存技巧,并形成了相应的文化,她们会利用驯鹿膀胱制作简易暖水袋,还会用海豹皮缝制极其保暖的手套。
她们甚至发明了一种带有锯齿边缘的便凳,用来防止冰冻的排泄物形成危险的凸起,这样的细节展现了她们在严酷环境下的智慧。

图片来自于网络
奥伊米亚康女性在服装选择上更看重实用性。她们会根据需要精确计算皮帽耳罩的宽度,相比于美观,当地少女们更喜欢互相比较谁缝制的连指手套能更好地抵御零下70度的严寒。
在奥伊米亚康的婚礼上,新娘会穿上重达28斤的白色皮草嫁衣,以此抵御严寒。 宾客们分享的“喜酒”也别具特色,是将烈酒与温热的动物脂肪混合而成,用于驱寒暖身。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些看似奇特的习俗,实际上是奥伊米亚康女性在漫长的岁月中,与极端自然环境抗争而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是她们适应生存的独特方式。
冰雪消融,精神永存奥伊米亚康的女性故事,堪称生命奇迹与文化传承的动人画卷,她们身处严酷的极寒环境,不仅坚韧地生存,还孕育出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智慧。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过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永久冻土开始消融,女性世代相传的生存方式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这种变化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实际的影响。
她们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无疑将指引她们探索新的可能性,守护珍贵的文化遗产,未来的道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奥伊米亚康女性的勇气和智慧,将继续照亮前行的方向。
参考信息
新京报《奥伊米亚康:北半球的冰雪生活》
光明网、《在奥伊米亚康生活的人常年皮袄,屋子里也经常结冰》
环球网《零下73℃!西伯利亚打破北半球历史最低气温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