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忆江青:拒绝给李讷安眠药,不是不讲亲情,是觉得用量太大了

静心的历史 2023-05-22 18:19:13

前言

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有过10个子女,但由于战争关系,有几个孩子被送到了老乡家而下落不明,也有几个孩子在战争期间失去了生命,在艰苦条件下长大成人的孩子只有4个,分别是两个男生(毛岸英,毛岸青),两个女生(李敏,李讷)。

李讷是所有孩子里最小的一个,也是所有孩子里最幸福的一个,她是被毛主席亲自带大的孩子,在毛主席的教养下,李讷在学业上很有成就,她与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1965年毕业的她被分配到报社当编辑,然而学业,工作如此顺利的她,却在感情上遇到了麻烦,到了后期,她与母亲江青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有了裂缝。

江青秘书回忆李讷

毛泽东李讷

李讷从小在毛主席身边长大,主席对李讷也非常上心,他很关注李讷的各方面发展,同时对于她的教育也是非常严格。

1959年李讷上大学期间,正好赶上3年困难期,那时候李讷在学校天天都吃不饱,毛主席家里的卫士听说这件事情后,专门给李讷送了些饼干,然而这件事情被毛主席知道了,毛主席把卫士们批评了一顿,他说:“别的孩子可以,为什么李讷不行?不能搞特殊!”

主席虽然对李讷严格要求,但他是非常关心李讷的,1958年,李讷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本来负责照顾李讷的是她妈妈江青,但那段时间江青出差了,所以照顾李讷的任务自然是落到毛主席身上。

毛主席亲自为李讷联系了做手术的大夫,李讷手术前,毛主席为了鼓励女儿,他还专门给李讷写了一封很长的信:

“他们说不成问题,确实有把握,你放心,这点发烧,应当有的,完全正常,妈妈很不放心,打了电话给她,她放心了,李讷,再熬几天,就可以完全痊愈了……”

毛主席的字里行间都表达出对李讷的关心。

毛泽东和李讷

李讷在北大期间由于赶上3年困难时期,所以营养跟不上,导致她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毛主席知道后,也一直给李讷写信:

“病好了没有?想你,要读浅近书,由浅入深,慢慢积累……天寒,善于保养,不要再患感冒。”

1965年,毕业后的李讷被分配到了报社工作,她成功成为一名编辑,李讷本身对文学就很感兴趣,所以报社的工作对她来说也是得心应手。

但是由于那时候的李讷只有26岁,她每天不但要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量,还要面对妈妈江青的各种要求,在双重的压力下,李讷的身体又出了问题,那时候的她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为了保证足够的睡眠,李讷不得不在睡觉前服用大量安眠药。

那时候的李讷是跟妈妈在一起住的,她们住在钓鱼台11号,李讷妈妈的秘书杨银禄也曾经因为李讷睡不着的事情而感到烦恼。

李讷的房间跟杨银禄秘书的办公室是挨着的,两个房间房间中间只隔了一道墙,杨银禄跟李讷的年纪相仿,两人之间只相差2岁。

李讷对工作人员都很尊敬,所以即便她跟杨银禄的年纪接近,她还是叫他杨大哥。

有一次,江青正在给秘书杨银禄安排工作,李讷也在场,她听见妈妈叫杨银禄为小杨,李讷出于好玩,也喊了杨银禄一声“小杨”,结果被江青给批评了,妈妈告诉她:“杨银禄同志比你还大呢!要注意礼貌!”

李讷听了妈妈的教诲,再也没有叫过小杨了。

李讷和秘书杨银禄之间也发生过一些生活上的摩擦,每次杨银禄回忆起这些事情时,都感到很无奈。

毛泽东和李讷与李敏

那时候家里的通讯条件不是很发达,不像现在想在什么地方打电话就可以在什么地方打电话,而且那时候的通讯工具也很少。

钓鱼台11号楼里共有的电话数量是六部,他们分别分布在江青的办公室,厨房,大门口,秘书杨银禄的办公室。

李讷的房间自然是没有电话的,那时候的李讷是报社的总编辑,报社如果有重要事件还是要请示李讷,所以她工作上的电话就打到了距离李讷房间近的杨银禄这里。

由于那段时间李讷的压力大,所以她的精神和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长时间下来,就导致李讷的情绪出现波动,有的时候她会跟电话另一头的同事发生争吵。

李讷知道自己的毛病,但她又怕妈妈知道这件事情,自然不会选择用她妈妈房间的电话,每次接电话的时候都选择在杨银禄的办公室接。杨银禄作为秘书,每天是要有很多工作要处理的,而李讷打电话的次数和时间都比较长,这就导致杨银禄的工作受到了影响。

毛泽东与小李讷

长时间下来,杨银禄都觉得自己有些神经衰弱了,后来杨银禄也不得不开始吃安眠药……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杨银禄觉得必须要解决关于李讷打电话的问题,这天,杨银禄给汪东兴提出一个要求:“给李讷房间安装一部电话”。

杨银禄又考虑到自己办公室跟李讷宿舍仅有一墙之隔,即便她安装上电话,自己这边肯定是听的一清二楚,所以杨银禄又向汪东兴提出把李讷房间搬到二楼的请求。

汪东兴是个知情达理的人,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果断答应了杨银禄的请求。

劝李讷搬家的难题落到了汪东兴头上,好在李讷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同意了。

汪东兴

得知李讷要搬家的事情,杨银禄便叫上几个卫士们一起帮李讷搬家。搬家的过程很顺利,李讷成功搬到了二层去住。

过了几天,杨银禄突然接到李讷打来的电话,她问:“是不是你找汪叔叔叫我搬的家?”

杨银禄诚实回答:“是我”。

李讷一听,心情瞬间低落下来,她觉得自己跟杨银禄秘书相处的还算不错,但是他为什么要提议把自己房间换走呢?

“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讨厌我?叫我离你远一点吗?”李讷还是没忍住问了出来。

杨银禄连忙向李讷解释:“不是,我是为你考虑,为了你好,房屋二层只有你跟江青同志两个人住,二层的环境相对来说是比一层好很多,也安静很多,你的身体不是很好,睡眠质量也比较差,住在一层会影响到你休息。”

李讷一听,心里的疙瘩也被解开了,她说:“我明白了,你的心还是蛮好的,谢谢你的好意。”

毛泽东和江青对李讷婚事有不同看法

那时候的李讷一直处在高压生活下,再加上她妈妈江青老是想控制李讷的行为,一会儿让她做做着,一会儿又让她干干那,那时候的李讷都29岁了,身边也没有稳定对象,这就导致李讷的精神状况变得越来越差。

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为她担心,后来这件事情被毛主席知道了,主席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得让李讷振作起来才行。

1970年,毛主席叫李讷下去生活在工人和农民之间,主席想让李讷到江西进贤县中办五七干校劳动,在这里,李讷可以转换一下心情,也可以休息休息,还可以接收学习,这次机会对于李讷来说实属难得。

李讷在五七干校的生活还算舒适,学校有不少学员都认识李讷,所以他们平时对李讷也很客气,李讷虽然情绪上不太好,但是她还是很平易近人的,不管是领导还是学员也都喜欢跟她相处。

毛泽东和子女们

但是由于李讷平时更喜欢独来独往,所以她身边并没有知心朋友,这天,李讷在劳动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名叫徐宁的男青年,这位青年人比李讷要小几岁,他长得眉清目秀,说起话来也是温温柔柔的,给人一种很温和的感觉。

徐宁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他性格很好,他见李讷平时老是自己一个劳动,所以便陪着李讷一起,时间一久,两个人也变得熟悉起来。

徐宁的开朗性格也带动起了李讷,李讷逐渐开始跟着他一起去打球,散步,最后在聊天的过程中,李讷也得知对方的家庭条件。

徐宁是东北人,他出生在一个工农家庭里面,父亲的工作是火车站的扳道工,虽然他的家境一般,但是他是符合毛主席对女婿人选的标准的。

毛主席曾经跟李讷提起过关于自己未来丈夫人选的事情,毛主席对李讷说:“要在下面选择,选个一般人。”很显然,徐宁这个农民干部是符合爸爸对女婿的要求。

既然条件符合,对方又喜欢自己,李讷自然而然跟这位男同志产生了感情。

1971年下半年,毛主席和江青收到了一封来信,信件是从五七干校发来的,写信人表达:“李讷在干校的一切都好,身体,精神也都好了起来,而且还在干校找到一个男朋友。”

写信人又仔仔细细交代了徐宁的年纪,家庭背景,最后他写到:“如果主席和江青同志同意的话,他们于近期就可以结婚。”

毛主席阅读完信件后,立马给出回复:“孩子的婚姻由自己决定,我们不宜干涉。”

李讷妈妈江青看完信件后没有说什么,她其实跟毛主席的看法是有出入的,她觉得女儿找的这个对象不符合她的标准,她跟主席是有分歧的,但是见主席同意了,她也没有再说什么。

李讷妈妈江青

五七干校送来的这封信被江青放到了抽屉里,几天后,江西那边让汪东兴打来电话询问:“主席跟江青同事看了那份信没有,有没有批示呢?”

江青秘书杨银禄回答:“已经给她看了,但还没有批示。”

在汪东兴的催促下,杨银禄只好到江青办公桌里问问情况,江青对着杨银禄说:“李讷呀,对于婚姻大事太草率了!找男朋友也不事先跟我们商量商量,是要征求一下老人意见才是……”

虽然江青对李讷的结婚对象不满意,但她最后还是在那份信的下面画了个圈,江青毕竟是李讷妈妈,她自然是关心孩子的,画完圈,她问杨银禄:“你认识这个男生嘛?他的情况究竟怎么样?”

杨银禄表示他不清楚具体情况。

随后江青又自顾自地说道:“他们俩的文化程度不对等,职务地位也不同,俩人之间的共同语言肯定少,他们之间的婚姻肯定会出问题……”

李讷和毛泽东

杨银禄毕竟不是主席家里人,他不好在这件事情上多做评价,所以也没继续再说什么。

一周后,李讷跟徐宁举行了结婚仪式,毛主席虽然没有出席,但是给他们准备了结婚礼物,礼成后的新人回到北京度蜜月,他们住进了中南海。

然而,甜蜜生活没过多久,俩人之间就出现了问题,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俩人的思想、生活习惯、性格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两个人都年轻,谁也不愿意让谁,这就导致他们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

时间一久,两个人都陷入到痛苦之中,李讷实在是不愿意继续下去了,便提出了分居的要求,分居后,两个人的感情也彻底断了。

江青当年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李讷孕期问江青要安眠药,江青因量大而拒绝

生活上的不如意一波又一波朝李讷袭来,就在她以为自己恢复自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怀孕了……

李讷本来的身体和情绪就不是很稳定,这下怀孕了,她的身体跟情绪便陷入极度不稳定的状态里,那时候李讷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怀孕给她身体带来不适感,所以她也不愿意出去,每天基本就是在家待着。

时间一久,李讷是饭也吃不下去,觉也睡不着,由于怀孕的缘故,李讷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态度也变了,比如她跟母亲江青之间的关系,她开始不理解母亲,见了面也要跟母亲争论几句,母女俩之间开始有了间隙。

后来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导致母女俩的矛盾越来越大。那天已经是凌晨了,一位女性的声音打破了钓鱼台原有的寂静,来者是李讷。

李讷

李讷来钓鱼台的目的是要找她的妈妈江青,此时的江青刚刚睡下,所以门口的卫士也不好上去打扰她,卫士对李讷说:“江青同志刚刚睡下,你现在见她也不是时候。”

李讷没有理会卫士,她自顾自地走进钓鱼台,卫士没办法,只好把秘书杨银禄叫了过来,杨银禄跟李讷说:“江青同志的睡眠不是很好,你是知道的,等她起来,我第一时间告她你来的事情。”

李讷一听,便向杨银禄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她是因为睡不好觉,所以想来找她妈妈要点安眠药。

其实,李讷的要求也不过分,她只是想要些安眠药帮助自己入睡,但此时是特殊情况,李讷现在怀有身孕,药物怎么可以随便吃呢?

而且江青也跟他们秘书们说了,不能私自给她安眠药。其实江青也不是不讲亲情,而是她觉得李讷服用安眠药的量实在是有点大,再加上孕期,吃多了肯定会影响她的身体的,作为母亲,她自然不想看到女儿出问题。

毛泽东和李讷,李敏等人

睡不着觉的李讷此时很心烦,杨银禄的全解她完全听不进去,此时的她一定要见到妈妈,秘书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让她去见江青,结果可想而知,母女俩吵了一架,最后还是在秘书的劝解下,李讷才离开了钓鱼台。

自从这件事情后,江青跟李讷之间的关系就陷入僵持,江青时候也表示,不准李讷进入钓鱼台。

1972年5月,李讷顺利生下了孩子,是一个很健康的小男孩,孩子的到来也让李讷开始对生活有了盼望,她的心情和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

那天是孩子的满月日,李讷开开心心得带着糖果来到钓鱼台,她把带来的糖果一一分给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她还跟工作人员们聊了很久,大家看着以前那个活泼可爱的李讷又回来了,别提有多开心了。

李讷生下的这个孩子不但让她转变了心情,也为她带来了好运,在李银桥(毛主席的卫士长)和韩桂馨(看李讷长大的阿姨)的介绍下,李讷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王景清。

李讷和王景清

王景清虽然跟李讷在年纪上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他们却有着共同的喜好,喜好相同对于夫妻关系来说是重要一环,李讷自然也是知道的。

有了共同喜好,他们就有了共同语言,李讷和王景清在闲暇时会一起讨论关于书法的话题,如果兴致好的话,俩人还会一起写写书法。

李讷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所以家务活她也很少干,王景清是个踏实人,他知道自己妻子的身体状况,所以他便包揽了家里的大小事务,有他在,李讷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结语

历经大半生波折的李讷,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避风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