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清晨7时30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在北京亦庄,随着一声枪响正式开跑,这也标志着体育竞技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机械心脏”跃动在马拉松赛道据悉此项赛事时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及央视北京总站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赛事采用了“双赛道物理隔离”模式,人类选手与机器人共用21.0975公里的路线,但是两个赛道之间通过绿化带和围栏进行分隔,确保运动员与机器人的安全。
这无疑是一次对中国科技企业在“机器人”领域公开的技术大考,也是展现中国科技的时刻。赛道全程据悉包含6个左转弯,8个右转弯,路况有石板路、柏油路、草地以及多种坡度的路段,对于机器人应对复杂路况来说还是有很大的挑战的。
技术流派各显神通此次人形机器人参赛的队伍共有21支,涵盖了高校科研、企业创新先锋、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地方特色队伍。
其中高校科研力量的代表队伍分别是清华大学机器人队,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团队,清华大学机器人搭载了动态平衡算法,在比赛中在石板路面的表现非常优异,展现出了非常卓越的稳定性。
而北京理工大学的队伍则是研发了仿生足部减震系统,使得机器人在比赛中可以有效的降低地面带来的冲击力。
企业创新先锋当中的代表主要是天工队,其带来的天工Ultra机器人也是此次队伍中最高的,身高1.8米,体重52kg,身高的优势,也使得它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全球领先的12km/h,同时该机器人也配备视觉感知的泛化移动能力,所以能够轻松应对斜坡、草地、碎石等复杂的路况。
此次企业队伍当中还出现了唯一一个女性仿真机器人“幻幻”,她是来自智瞰深鉴科技有限公司,身高在170厘米左右,体重55公斤,行走速度在1m/s,可以说是此次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的“颜值”担当。
当然了幻幻机器人不仅有颜值,据悉幻幻内置了自研VLA大模型,能够深度融合视觉、语音、以及动作等数据,实现智能分析,决策与交互。
超越竞技,预演未来的科技实验赛事当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北京团队的机器人在赛程6公里处突发踝关节断裂,不过好在比赛当中是可以进行机器人或者电池更换后继续比赛的的,所有机器人都配备了动态捕捉系统,摔倒后都可以自行站起继续比赛。
或许从我们感官上来看,机器人的跑步姿态依然不是很自然,甚至感觉有点“别扭”,但是对于机器人来说工程师需要攻克“双支撑-单支撑”姿态切换的问题,需要在0.03秒内完成重心的偏移计算来调整姿态,更要命的是如果误差超过2毫米,那么机器人就会失衡摔倒,要完全解决机器人的姿态问题科学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当有一天机器人学会了奔跑以后,或许那时未来已来,这场机器人半马赛事也昭示着人形机器人已经正式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场景,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30年机器人市场将突破万亿规模,伴随着AI技术的突破,未来的机器人将会更加智能以及承担更多的工作!
被机器人追着打岂不是跑不掉了[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