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美国整整41年!美军截获的绝密情报,竟是一名战士编造的

赵佑泽阿 2025-04-15 19:14:32

前言

在朝鲜战争的最后阶段,美军曾计划发动一场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意图复刻1950年仁川登陆的成功,从东西海岸包抄志愿军一举扭转战局。

然而这一计划最终被放弃,美军选择回到谈判桌前,可当时放弃的原因一直无从查起。

直到1994年,美军解密的朝鲜战争档案中揭露了真相,美军高层在1953年收到了一份“绝密情报”,显示志愿军已在东海岸部署重兵,严阵以待。

正是这份情报让美军放弃了登陆计划,最终选择停战。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份情报并非真实,而是志愿军情报部门精心设计的骗局。

战局的转折点

1950年9月,美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成功实施仁川登陆,一举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线,扭转了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

这一战例成为美军教科书式的经典战役,也让美军对两栖作战充满信心。

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急需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于是彭大司令亲自带领中国志愿军,前往朝韩战场。

“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是每个志愿军战士心中的信念,在战场上他们奋力杀敌,一次次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美军在志愿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到了1952年朝鲜战场陷入僵持,美军急需一个机会打破这一局面。

时任美军司令克拉克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开始筹划一场新的两栖登陆作战,代号“新仁川登陆”,目标是从朝鲜东海岸的元山或西海岸的镇南浦登陆,包抄志愿军后方,迫使中朝军队后撤。

当时中国志愿军在战场上让美军闻风丧胆,但面对美军的海空优势和可能的登陆威胁,志愿军还是处于明显劣势。

如果美军成功登陆,志愿军的补给线将被切断,前线部队可能陷入包围,因此志愿军必须想办法阻止美军的这一计划。

在装备和火力无法与美军抗衡的情况下,志愿军决定从情报战入手,利用心理战和欺骗手段,让美军误判战场形势。

而这一任务,落在了志愿军情报专家丁公量身上。

情报战的展开

1952年7月,美军向朝鲜半岛空投了一名韩籍特工朴北时,任务是潜入志愿军后方,搜集情报并建立间谍网络。

但朴北时刚一落地,就被志愿军抓获,起先他还用难民的身份做掩饰,但很快还是吓得招供了。

在审讯中朴北时供出了一个关键信息,他的接头人代号“张疯子”,是潜伏在志愿军内部的美军间谍。

但后续经过志愿军的搜索,发现这个“张疯子”早已被志愿军击毙,这条情报线也陷入了僵局。

面对这一情况,丁公量决定将计就计,利用这个朴北时向美军传递假情报。

丁公量让朴北时继续与美军保持联系,并通过他的无线电设备发送“接头成功”的假消息。

结果美军真的信以为真,随后又空投了第二批特工孙宪等人。

因为所有信息都在志愿军的掌控之中,这批特工同样一落地被志愿军捕获,并在策反后成为双重间谍。

丁公量让他们开始向美军发送精心编造的假情报,声称志愿军已在东海岸部署了83.6万人的重兵,并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后勤储备足以支撑8个月。

但其实我军那时的人数还不到30万人,海岸线的防御体系也是紧急建设的,后勤补给力量更是十分有限。

但这些信息被美军情报部门接收后,还是迅速上报到了美军的最高决策层,给高层心中种下了顾虑。

当时美军并非完全轻信这些情报,他们派侦察机对东海岸进行侦查,发现志愿军确实在修建防御工事。

这一发现被误认为是假情报的“佐证””,美军高层开始相信志愿军已做好充分准备。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当时的总统艾森豪威尔也面临巨大压力,急需尽快结束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高层只能选择放弃登陆计划,转而寻求谈判解决。

原本美军希望通过两栖作战打破僵局,但由于假情报的影响,他们误判了志愿军的防御能力,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战争正式结束,而美军也在多年之后才真正接触到了情报的真相。

41年后的解密

直到1993年,美军解密朝鲜战争档案,正式承认当年影响停战决策的“绝密情报”竟是志愿军编造的假消息。

这一发现让美国情报部门颜面扫地,成为国际笑柄,但由于战争早已结束,追责已无意义。

这场情报骗局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志愿军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凭借智慧和谋略,成功误导了美军决策,避免了更大规模的伤亡。

丁公量和情报战团队的贡献,展现了战争中隐蔽战线的重要性。

他们的行动证明,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火力,更取决于信息与心理的较量。

丁公量的努力让美国军事历史上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也让他受到了无上的荣誉和光辉。

他回国之后便担任了华东军区保卫部副部长,继续对国家和人民服务。

最终在2017年,丁公量永远沉睡在祖国的泥土中,享年97岁。

结语

这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不仅是战术上的胜利,更是心理战的经典范例。

志愿军通过虚假情报,成功让美军放弃了关键的战略计划,最终促成了停战。

志愿军不仅在正面战场上与强敌抗衡,更在隐蔽战线中运用谋略,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而这份被美军珍藏41年的“绝密情报”,正是这一智慧的最佳见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广州新四军研究会 2020-11-16 转业到中科院的反间谍专家丁公量:他曾动摇了美军的反攻登陆决心

上海热线 2022-3-25 缅怀丁公量同志

手机央广网 2015-05-13 唯一打入日宪兵队特工组老兵回忆谍战生涯(图)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