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对台漫来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一方面是外在大环境震荡,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直接面对来自疫情的冲击,大小活动不是延期、取消,就是改为线上;这些延宕与调整,多少都冲击着原本在出版上的安排和规划。另一方面,就台漫自身而言,年初因为《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创作集》(CCC创作集)编辑部裁撤事件,掀起了轩然大波,无论主流媒体或是在社群平台上,都引发了各式讨论;其中,不乏长期关注台漫者掷地有声的见解,指出台漫现有的优势和仍待努力的欠缺。
拉近金漫奖、台漫与读者的距离
如何拉进台漫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人由陌生到喜爱、从喜爱到陶醉,始终是不同时代的台湾漫画共同的挑战,金漫奖就像是这条漫漫长路的里程碑,记录着这一年来又前进了多少,又或绕了多少的歧路。金漫奖从第11届开始,打破了过往类型漫画的分类,不再依儿童、少年、少女、青年等分类颁布奖项,统一改成“年度漫画奖”提名,从中评选出六名获奖者,再由六者中选出“金漫大奖”得主。这样的改变,显示着近年来台湾逐渐打破了旧有类型的框架,过去对漫画的分类乃至想像,已无法全然概括台漫当前的风景,类别的便利反倒成为了限制。这样的调整对台漫会带来怎么样的效果,是否会带动更多元、更无拘无束的创作?还是不同类型的作品同场竞技反而产生排挤效应?……这些问题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判断。
第12届金漫奖观察与观赏指南
今年要“观赏”金漫奖这场展览,或许有几个重点值得留意。
一、90年代的台漫老将陆续归位
对于许多台漫资深支持者来说,90年代台漫的辉煌始终是如传说一般的存在。标志着台漫长期在官方打压和盗版围攻,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一整个世代各路身怀绝技的创作者们,大量汲取日本或欧美的漫画成果,转化为自身独特的风格,以初生之犊的气势,试图为这样压抑的环境开出生路。虽然,最后因为内外复杂的因素,终归沉寂,但至少曾经指出台漫可以拥有的无限潜力。
本届终身成就奖任正华,以及以《铁男孩:山寨之城1》提名的麦人杰,绝对是当年不可不提的名字。任正华作品中对人性细緻、敏锐的刻划,尤其针对那喜恶幽微难明之处的描绘,始终让支持者津津乐道,随着《漫漫画人间》、《人肉包子》的重出,和此次终生成就的获奖,让更多新生代的读者,一窥任氏笔下,那由人心底层各种欲念和偏着所激荡出来的修罗之海。人称麦叔叔的麦人杰,以那潇洒率性的鬼才,独特的欧美画风,游走在不同题材之间,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世界。此次,他带来了全新的著作,注册商标依旧,但似乎又隐隐多了些对现实的沧桑,折射出创作者在现实和岁月中的历练。
大师们的复返,重回镁光灯之下,不是今年独有,而是近期不断发酵的趋势,源头或许可以追溯到陈弘耀、郑问的离世。除了任、麦两人,许多90年代的前辈创作者,近期不是旧作重出,又或者推出新作,唯有经由这样世代的重新衔接,台漫才能有可长可久的强壮根系,生长出强壮的枝叶。
《漫漫画人间》、《人肉包子》、《铁男孩:山寨之城1》
二、剧情题材和图像风格的多样化
这次入选年度漫画的作品中,一字排开,不论取材或画面构成,可以说花团锦簇、百家争鸣。纵使能将这些作品各自归类在某种类型或类别之下,但每一部作品又或以故事、或以画风跳脱既有框架的束缚,别开生面。
常胜长年耕耘科幻,继上届单册作品《九命人时之轮回》入围之后,新开连载《阎铁花》,打造全新的女性超级英雄,用他独特的笔触处理着超级英雄故事里常见的悔恨,这也是从《OLDMAN奥德曼》起,隐隐贯穿他作品的主题。Kinono的《兰人异闻录II:溪之南,山之北》更是让人引颈期盼近五年的续篇,不仅画技更上层楼,叙事也一改前集的热闹,替这段历史转而谱上了忧郁的音调。BIGUN的《勇者(略)》、TaaRO的《他的发圈》、星期一回收日、杨双子的《绮谭花物语》这几部作品都有很明确的类型属性,然而细看内容,无论在情节铺陈或图像表现的手法上,都有着能在海内外同类型作品中,昂然而立的自信。
善用类型元素,并在这些既定元素之中绽放新意。柚子的《阎王帖》、薪盐《弃形记》、布克的《地狱游行》、小岛的《狮子藏匿的书屋》这四部作品,则以压倒性惊人的图像风格诉说故事,那不单是技法的高超,更是个人风格的凝聚和爆发。四部作品的每一格、每一页,在在证明了风格不见得一定要曲高和寡,而是撼动人心、诉说故事的必要手段。倘若前述资深台漫迷,在形容90年代的辉煌时,总是会强调当年各路高手的故事多样与风格独道,那么我们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正经历着台漫的另一个高峰。
《九命人时之轮回》、《阎铁花》、《兰人异闻录II》、《勇者(略)》、《他的发圈》、《绮谭花物语》等
三、漫画的无限可能
在这次的名单中,再次展现了漫画所拥有的无限可能。有些是媒介所带来的改变,三日捲子的《嗨!阿公!——从陪伴到离别的点点滴滴》就有着今日网路漫画常见的特色,那贴近生活的真挚情感,也如同在网路阅读时常会遇到,冷不防的让人揪心,红了眼眶。跨媒介的应用,进一步的体现在东立《记忆的怪物——命运的抉择》和王登钰和烟囱精灵的共同完成《秘密耳语》这两个“跨域应用奖”的提名者身上。Mae的《记忆的怪物》原作本来就是一则设计精巧的设定,看似不可思议的情节,充满着对现实人际的隐喻,这样的故事改编成游戏,可说一拍即合,以更沉浸的方式引领读者走入书中的世界。王登钰则是台漫的多面手,《秘密耳语》可视为“原生的”跨域创作,在创作的最初就设定好不同的面向,用不同媒介视角,描绘那和世人格格不入的少年“秘密”。不仅是原生的跨媒介设定,这样以工作室集体创作的模式,可能是日后台漫发展重要的参照。除了媒介带来的可能,这几年台漫出现了许多以图像小说(graphic novel)为名,这个取自欧美,充满实验和另类表现的作品。对许多自小熟悉日本漫画的读者,往往在翻阅时忍不住会有“手上这本书籍真的是漫画吗?”的疑惑。这种全新的体验和刺激,正是图像小说的魅力所在。
PAM PAM LIU的《疯人院之旅》是今年最能挑动读者神经的作品,在这部以精神病患和精神病院为主题的虚构创作中,全力冲刺,没有任何禁忌和防护,带领人们直闯潜意识之下的黑暗,就像在阅读一本由Lou Reed的歌曲所幻化成的漫画。纪实漫画《来自清水的孩子》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样貌,在这部以白色恐怖受难者同时也是金漫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蔡焜霖生平改编的非虚构漫画里,周见信、游珮芸两位作者经由大量的考证,并运用各样图像的表现方法,去传达蔡前辈千回百折的一生。不只传递事实,更借由图像对想像和情感的延展能力,传达文字所难以契企的共感和同理,放眼海内外图像小说的创作,《来自清水的孩子》难能可贵的经典之作。新时代的漫画,过往的形式是可供依凭的座标,但不再是颠扑不破的规范。图像小说之外,未来像邱显洵《手绘台湾关键字:画说1940-2020》,这样看似图文书或绘本的作品,也将冲击人们对于漫画的刻版印象。图像之道,广袤无垠,与其坚守陈规,无论创作者或读者,都应该以更开放的态度,拥抱无穷的可能。
《嗨!阿公!——从陪伴到离别的点点滴滴》、《记忆的怪物——命运的抉择》、《秘密耳语》等
四、漫画和公部门的双赢合作
此处的公部门采广义解,但不论如何界定,公部门对于漫画的援用,在台湾从不陌生,漫画庶民的色彩和亲民的特性,从威权时期开始就吸引着当权者,引以为宣传的管道,这类宣导性质的漫画,多半为人所看轻。这或许是《CCC创作集》对台漫所带来最深刻的影响——那就是公部门也可以成为漫画创作的后盾,不管在情节题材、编辑登载,乃至在财务等各方面,提供各种支援,给予创作者自由、安稳的创作空间。漫画创作者不再是被动成为公部门的传声筒,而是借由公部门的资源,以自己的秉性和才气,转化公部门的诉求,完成漫画的创作,建立一套全新的合作模式。
文史主题也因此成为近年台漫的热点所在,许多博物馆或文化单位也都纷纷开始和漫画创作者的合作。《画电影的人:手绘海报的美好时光》的作者简嘉诚是这方面的个中好手,本书是他第二次和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公部门和创作者之间彼此尊重和信任所激荡出来的能量,而这样的能量不但增加了人们对原单位的认识和兴趣,日后也会回馈到创作者其他的作品之中,成为正向的循环。人们阅读漫画,多半还是为了乐趣,这也正是漫画最根本的魅力,也往往是道貌岸然的公部门,最欠缺的资质。方秋雅、江志煌的《前进泰雅部落大冒险》一定是小学班上大家会抢着看的那种漫画,教育意味明显但不沦于死板。汉宝包的《云之兽:来自远古的守护者》则又将这样带有教育意味的主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画电影的人:手绘海报的美好时光》、《前进泰雅部落大冒险》、《云之兽:来自远古的守护者》
小结最终,漫画是一门以图像说故事的媒介,不同的题材或图像的风格,所欲达成的终究是一则好故事而已。台湾漫画,不管是否出现在金漫奖提名名单上,近年产生出无数的好故事,这些故事会让你发笑,让你流泪,甚至在某个时间点,意外地成为你人生的拯救,这或许才是这年复一年的金漫奖竞技或展览,最希望让你知道的事。文章参考来源“名人堂”,文章和图片仅供分享,侵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