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其实是一支军事专业素养非常高的军队,要论到军事素养的积累,我党自建军开始,核心指挥层基本上就是一批军事科班生组成的。
十大元帅有8人是军事科班毕业:朱老总是老牌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出身,1925年7月还到苏联学习军事;彭老总是湖南陆军军官讲武毕业;林总自不必多说,是鼎鼎大名的黄埔军校四期生;刘伯承元帅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罗荣桓去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聂荣臻是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军事专业毕业;徐向前是黄埔一期;叶剑英是湖南讲武堂毕业。
十大大将也有6人也是军事科班毕业:黄克诚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学院学习政治军事;陈赓是黄埔一期;萧劲光是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毕业;张云逸去过两个军校学习,分别是广东陆军小学堂第四期步兵科以及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第三期,并且都毕业了;罗瑞卿是黄埔第六期;许光达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毕业。
但这些军事科班生,却非常钦佩非军事专业毕业的毛主席,心甘情愿地跟随毛主席打仗,对于毛主席的军事指挥,都是发自内心的折服,这是为何?
一、毛主席虽然没上过军校,但是对于军事理论的学习从未停止毛主席没上过军校,这是不争的事实,唯一当过兵的经历还是1915年他在长沙读书时,当了半年兵,也仅仅只是参与日常军事训练,谈不上正规的军事培训,他更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
但这并不代表毛主席不学习军事理论,自从毛主席被逼着上井冈山后,他没办法要努力学习军事理论,边学边用。
他非常喜欢看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经常研究这里面的打法。这一点全军很多人知道,甚至凯丰还因为这一点,要给毛主席挖坑。
凯丰是喝过“洋墨水”的,去莫斯科留学过,自认为学习过正宗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国际官方认可的马克思主义学得最好的文化人,一切以共产国际马首是瞻。
他讽刺毛泽东打仗的方法也不怎么高明,说:“你毛泽东打仗,打来打去无非就是两本书,照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打的。”其实,凯丰言下之意除了毛主席打仗没新意外,暗里还指毛主席打仗不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不听共产国际的教条。
毛主席直接反问:“凯丰同志,请问下,《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
凯丰同志瞬间懵了,他答不上来,这就说明凯丰没有看过尊子兵法,既然他自己也没看过,那么凯丰的指责就没有了力度了。
其实,凯丰同志的指责是完全没道理的,作战能胜利是硬道理,毛主席看这两本书,就是能打赢,前三次“反围剿”,就有孙子兵法运用的影子,说明毛主席善于钻研兵法。
此外,毛主席还读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等,他一辈子都爱好学习。
例如:毛主席强调“战略退却”“集中兵力”等原则,直接吸收了《孙子兵法》虚实结合的思想,同时融合了马列主义阶级分析方法。
又如:毛主席结合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观点,毛泽东提出“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等辩证战略,成为抗日战争理论指导的核心。
可以说,毛主席不是军事科班生,但是他所读的军事类的著作,完全不亚于军事科班生。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对于军事领域也是如此,军事天才的生成,不是靠汗水努力就行的,很多人不断地研读孙子兵法,也成为不了顶尖的军事家。但毛主席就是那种军事天才,他不仅仅有天赋异禀的军事灵感,而且比其他人更努力,因此,他在军事方面成长非常快,甚至军事的战略眼光,超出常人。
遵义会议后,红军的实际军事指挥,通常由毛主席负责。毛主席为了摆脱老蒋的包围,采用了大范围的游击战略,带敌人兜来兜去,让敌人摸不清头脑后,再聚而歼之。
一开始,这种战略没有完全见效,我军在土城、鲁班场战斗中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于是,很多人就表示不理解了,认为毛主席的指挥是天马行空,想一出是一出。
林总还直接质疑毛主席:“尽走弓背路,这样下去会把部队拖垮”“老是走来走去,都不打仗是咋回事”,他们都对这种超乎寻常的战法不太理解,有个别将领甚至上书“要求改换军事领导人”
可以说,毛主席的军事战略太超前了,很多军事科班生都难以理解,后面的发展历程证明毛主席游击战略的正确,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惊叹毛主席的天才指挥。这些指挥造诣,并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是毛主席那种军事天赋,加之实践结合,才能运用自如。
打仗,军事科班生确实重要,元帅和大将一共20人,有14人是军事科班出身,就说明这一点。但毛主席这种天赋+努力型军事战略天才,更为难得。
因为毛主席一旦不掌握军队的最高决策权,我军的将帅就一直被蒋介石带领的国军压制着;只要毛主席能够统领全军,我军将帅还是那批将帅,但打起仗来,就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