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南方科技大学发布“2024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招生简章”,计划招收博士生50人、硕士生100人,其中每年硕士生人均奖助学金人均高达10万元、博士生人均为20万元,凸显出这所最为年轻的双一流大学对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9月13日,第二批1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南方科技大学入选,这也是唯一一所非985和非211高校,其他13所高校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去年9月,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单位有10所,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以及西北工业大学。
至此,目前已批准了高校承办的2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按照计划,在2-3年内,全国将建设50家左右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以高校为主,也包括部分大型企业。从公布的24所大学名单来看,基本囊括了所有理工类和特色类高校,以985大学为主,211高校为辅,全部是双一流大学。
从卓越工程师学院24所高校的省份分布来看,除北京拥有的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外,其他区域的分布更加均衡。北京有6所,分别是:清华、北航、北理、北科大、北邮、中国石油大学,占了四分之一;陕西和江苏各有3所入选,并列第二,陕西入选的分别是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苏入选的分别是: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上海、广东和黑龙江则各有2所高校入选,上海为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广东为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黑龙江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其他六家分布在六个省份,分别是浙江(浙江大学)、天津(天津大学)、湖北(华中科技大学)、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四川(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重庆大学)。
从区域布局来看,除北京六所外,东部地区有6所(江苏、上海、浙江)、东北地区有3所(黑龙江、辽宁)、西部地区有5所(陕西、四川、重庆),其他3所来自南部(广东)和中部(湖北),对应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场工程师、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一起组成技能人才梯队,位于这支队伍的顶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正积极探索工程硕博士有组织联合培养的新范式,致力打造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样板间”。
以南科大招生简章为例,该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具有宽阔国际视野、扎实理论功底、突出专业技术与创新创造能力并且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的卓越工程师。招生专业包括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机械、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和物理等。
在培养模式上,南科大实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跨学科跨专业培养模式,根据产业链知识体系制定培养方案,按需修课、按需科研,定制化培养,将最新产业经验和知识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大树成长营”认为,随着工程硕博士产教融合培养体系改革的深化,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卓越工程师的涌现,将真正助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对此,你怎么看?
也挺搞笑的,学生比教师待遇高[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