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人才新政:本科可半价购房,这是用生命在引进人才!

屎壳郎刘 2019-04-24 23:42:32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8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颁发了一项文件,是关于大学毕业生来呼市安居的试点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达到一定要求后,可以在呼和浩特的科技城范围内半价购房。

很多人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强的引进人才新政,简直就是拿生命在引进人才。其实现代化的城市竞争早已演变成人才的竞争,葛优的电影《非诚勿扰》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早在2017年全国各地的大城市开始了引进人才争夺大战中,比如说西安、天津、杭州、成都等等遍布中国的东西南北。但是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户籍制度的限制或者说弊端成为了成功引进人才最大的障碍,因此很多城市通过降低人才在本市的落户门槛来引进并留住人才。

降低落户门槛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竞争人才的重要砝码,比如说陕西省会西安市在实施人才引进新政以来,通过新政增加的人口超过105万之多。不过这种竞争的策略在2019年被打破,因为今年3月河北石家庄市率先取消了城区、城镇落户的迁入条件限制,全面开放自由落户,实现了人口自由迁徙的零门槛。在今年的4月8日,国家发改委也出台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主要看点就是要求各城市放宽落户条件。

根据文件的指导,除了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城市,其余城市降低落户门槛的引进人才策略已经失效,因为全国都一样,在这一点上已经失去了竞争的优势。于是乎各城市的负责引进人才的领导开始集思广益,寻求其他能够吸引人才的经济政策。因此呼和浩特市的这种“半价购房”政策应运而生,城市的引进人才策略也开始向留住人才阶段过渡。

当这条消息公布以后,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这是呼和浩特市在给当地楼市做宣传。因为呼和浩特向来是国内房地产政策的风向标,比如说在2014年国家推行房产“去库存”政策前夕,呼和浩特第一个取消了房屋的限购政策;在2018年国家推出“遏制房价上涨”政策前夕,呼和浩特第一个终结“去库存”。现如今《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刚刚颁布,呼和浩特就第一个提出“半价购房”,的确可以让人“浮想联翩”。

不可否认的是,人才的引进数量和当地房价的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就是一个城市人口净增长量和当地楼市购买能力呈正相关,市民对楼市有绝对的购买力他留在这里的概率就非常大。当然,这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重点,在本文中我还是想单纯的从人才引进的角度,来看待呼和浩特这一政策,呼市的这一举措对于各城市的人才引进计划无疑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为什么说是一项标志性事件呢?我总结一下三点。

第一、呼和浩特出台的这项文件第一点就明确声明:为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吸引并留住优秀青年人才在呼市创业创新,制定本办法。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就是吸引并留住人才。

第二、为了防范再次提高楼市的活跃程度,成为不法分子提升楼市的“噱头”,当地政府对这一政策设置了“重重关卡”。比如说购房范围设定在科技城范围内、必须是已婚且有当地户籍、房产性质为安居房5年内不能上市交易等等。

第三、相比起内蒙古的包头和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在内蒙的经济实力只能排第三位,并没有“炒房”的先天性优势。购房条件中设置已婚这项要求,就是利用国人对婚育的想法,想利用“家庭观念”留住人才防止外流。

诚然呼和浩特的政策非常吸引人,但我认为终归是“噱头”大于实际,象征意义更大。真正能够留住人才的还得看当地的经济硬实力,产业兴旺发达才是引进并留住人才最重要的筹码。由于地处西部,呼和浩特市并没有东部城市那么多的便利条件,除了蒙牛等几个大型乳企,真正拿得出手的强势企业太少了,对人才的吸引力自然不足。除了这种政策,呼和浩特市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引进能够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企业上面下功夫。

目前来看呼和浩特至北京的高铁通车或许能够成为一个转折点,增加呼市与大城市的密切联系。同时布局自己本市的新兴产业,组建生物科技、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生态园,例如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等等,这些产业都离不开人才的提前布局,没有人才这些项目都会成为空口号。

综上所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呼市的“半价购房”政策是基于当地产业吸引力匮乏和自身恶劣条件上提出的,或许在实际实施中起到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但是其指导性或者说政策创新性意味更大,也表明了呼和浩特政府在引进人才之后开始着重留住人才的实施。

2 阅读:14
评论列表
  • 2019-04-25 08:18

    牛批,我们这为什么没有这种政策

屎壳郎刘

简介:你可以不优秀但不能不努力